敦煌赤子253(二)
253〈二)柳军军进金城
白银一行再扬名
四
听了部分代表在小组会上的汇报发言,柳军军也在小组会上发了言——
我们郭家堡元明粉厂是一家小型的,由十七户农民集资创办的股份制乡镇企业。现有一线生产工人150人。机关后勤保障人员50人。企业的设计年产10000吨。整套设备从安徽盐化购置的二手设备。工厂生产分两个阶段。扩建前和扩建后。今天重点汇报一下扩建后的生产经营情况——
1.核心数据。
五年来共生产元明粉46.6万吨,最高班产17.8吨,最高日产(三个班)47.2吨,最高月产1332.5吨,最高年产9790吨。平均年产量达到9320吨。
2.经济效益。
整个企业的设备和土建工程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下。五年总产值达到2330万元。实现纯利润18万元,17位股东各得10000元。基本上收回了当初的投资(不含利息)。上缴税金202.71万元(税率0.87%)。机械折旧累计202万元,相当于五年赚了两个厂。职工工资总额达479.4万元。5000人的郭家堡公社,人均增收接近100元。
3.社会效益。
东湖,西湖,北湖,分布着30余处大小不等的茫硝矿点。数百名矿工在硝矿辛勤工作。百十辆大小型拖拉机曰夜奔波。企业消耗100多万吨水硝,光水硝一项支出就在10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郭家堡人均增收在200元以上。
4.经营模式。
全厂上下,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一律和企业产量挂钩,产量高低直接决定工资高低。
扩建工程最有效的设备,就是增加了三组硝水灌。由原来的四个灌,增加到七个灌。以前一班化的硝水二班用……扩建以后,各班用各班化的硝水。这样一来,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提质增效,产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5..职工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变。
常言道,财大气粗。这话不假。元明粉厂的机关行政人员,几乎是人均一辆摩托车……职工中也有百分之20至30的员工购买了小四轮拖拉机或摩托车。人人都因在元明粉厂工作而志高气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