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普天同庆,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了,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展现了华夏盛世的精彩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百年来的革命历程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前行。此时,我想起了一位老人,一位已103岁高寿的老者,同样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了光彩夺目的人生。这位老者就是八十六年前红军长征时,三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的老红军贾少山。
想念是有原因的,不仅老人是为数不多的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还因为老人的长子与我们几位是老同学,是从小学开始直至今日,几十年来情深义重的好朋友。好朋友的父亲是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当然值得我们后一辈的敬重与爱戴。

贾少山老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如今年逾七旬的我们,回想起小时候在杭州天长小学读书时,听老人讲述参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历程,至今仍记忆深刻。
贾老是四川仪陇县大山里的一个贫苦孤儿,年仅十五岁的他,于一九三五年参加红军,一九三九年加入共产党。漫长的一生历经磨难,意志坚定的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江山,直至如今欣欣向荣的新时代,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多么令人敬佩!
贾少山老人在战争年代,历任红四方面军九军74团通讯员,东北第一军分区副政治指导员,中国空军陆战第1旅营政治教导员。解放后转业,任杭州重型机械厂人事处处长、党委常委、副厂长等职,1981年1月离休。
转业到杭州重机厂后,贾老是负责行政后勤的副厂长,主要分管食堂和后勤保障。当年的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杭重机厂除了生产单位外,医院、小学、幼儿园,影剧院、科研所、图书馆、广播站等样样俱全,还有庞大的家属区、菜市场和派出所,连工人带家属有近两万人。所以,后勤保障工作的涉及范围很广,厂里的工人和家属的吃喝拉撒都要考虑进去。贾老负责这么一个大摊子,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永葆本色、朴素沉稳、讲究原则的优良工作作风。
工人们这样生动评价他:“当年的贾厂长身板笔挺,1米60多的个头,圆圆的脸上眼睛炯炯有神。他说话时一腔四川口音,爱用手势助语气,走路时有把双手交叉放到后面的习惯。平时,讲话就像他的穿着一样朴素,虽然有一锤定音的口气,但没见过他有拿腔拿调的架子。”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市里召开革命传统教育大会,请贾老去作报告。老人撑着一顶油布雨伞,徒步前往人民大会堂。在大门口却被门卫拦住了,任凭贾老怎么解释,他们都不相信眼前这位衣着朴素其貌不扬的老人,就是杭州城里颇有名气的老红军贾少山。直到请来大会组织方的工作人员辨认,才真相大白,贾老得以进入会场。老红军勤奋工作低调做人的革命本色,由此可见一斑。
离休后的贾老,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为关工委讲师团成员,多次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和社区讲课。讲述长征时期的革命故事,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史,教育激励后代,让不怕苦、不怕死、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红军传统和红色基因,永远留在心里,抹不去、洗不掉,铭记一辈子。
生活中的贾老,大公无私,艰苦朴素,家庭和睦。尽管几个子女都经历了企业改制、下岗,但老人决不托人拉关系,帮儿女们安排工作岗位,而是鼓励他们振作精神重寻职业。老人的长子因企业倒闭五十岁时下了岗,自谋生路在果品市场做了十年保安工作,直到六十岁才领取退休金。当时我们几位好朋友叫他找父亲托关系,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凭贾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身份,替儿女找一份普通的工作,用杭州话说是“呛一声”的小事一桩。而他长子的回答,令老朋友们感慨万千,“这种事情呀,在老爷子这里口都不要开,要自讨没趣的!”
在家里,贾老又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好父亲。当儿女们因下岗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时,他自己省吃俭用,总是在经济上给予扶持,思想上给予帮助。还设立了家庭奖励机制:儿女们连续3年工作岗位稳定,工作表现好,思想上积极上进的,分别给予一万、五千、三千不等的奖励。
常言道:一滴水可映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桩小事可体现崇高的精神。贾老坚持原则不谋私利的精神令人钦佩,他是一位真正大公无私的老革命。那些在党内滥用职权中饱私囊的腐败分子,在他廉洁自律的高风亮节面前,真是无地自容,犹如粪土!



万里长征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每一位红军战士,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他们一生对党矢志不渝,留给了后人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拥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因为先辈们流血牺牲又流汗;我们现在的岁月如此静好,是因为有贾少山老人这样的共产党员在负重前行。今天,在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奋勇前进的时刻,让我们以深情的敬意,祝愿这位意志坚强、一身正气的老红军,在疗养院里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