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鉴
▍远 近
![]()
□ 余真
此处空山静寂,人去楼空
石头是密集的,遁世的菩提
每一寸河流每一枚树木每一朵灵魂
都在接受尘埃遥远而漫长的斧正
只有坟墓,越挨越近
![]()
❂ 诗人简介:
![]()
余真,女,曾用名苏陌年,生于1998年12月,重庆江津人。2018年3月荣获中国作协诗刊社2017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陈子昂青年诗人奖”,成为获得该奖项最年轻的诗人,同年,余真成为《诗刊》十二月头条诗人。作品见于《诗刊》《诗歌月刊》《花城》《星星》《中国校园文学》《长江文艺》等。入选多种选本。参加第九届中国诗歌新发现、第34届青春诗会。获大江南北新青年诗人奖、陈子昂青年诗人奖等。诗集《小叶榕》。现居深圳。
◐ 童年点评:
从这首诗的标题和诗文本设计中,可以呼吸到诗人骨子里不乏禅宗哲学思想的浸润。起笔“此处空山静寂,人去楼空”,诗人就像一位资深解说员正向慕名赶来拜谒的香客介绍某一处千年古寺的兴衰史。
石头是密集的,遁世的菩提
“石头”这种信物,你不妨把它们看成是一个个业已凝固了的生命。这些密集的石头,始终缄默着,自然且朴实。这恰好应验了佛不可说、一切皆空、不立文字的禅宗思想。“遁世的菩提”,寥寥几个汉字,却分明道出了生与死的真谛。儒家学派人生观推崇入世哲学,倡导人死要厚葬以弘扬孝道;道家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尘世万物适时而来,顺势而去,死亡只不过是必然归宿而已;佛教禅宗则追求一种出世超逸的来生幸福,认为死亡即涅槃重生,是另一种方式的永生。西方基督教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下“原罪”,后世人类便注定要遭受一切苦难以“赎罪”。
每一寸河流每一枚树木每一朵灵魂
都在接受尘埃遥远而漫长的斧正
![]()
第二节“接受尘埃遥远而漫长的斧正”中“尘埃”是暗藏着的诗眼,其象征永恒的宇宙、时空、历史。其潜台词指涉“河流”、“树木”、“灵魂”这些尘世中的世相不生不灭,终将以另一种活法,实现“净心”超度。
![]()
第三节乃该诗的高潮,“只有坟墓,越挨越近”。解读这句诗的关键词是“坟墓”。坟墓,暗示灵魂与人性。这种带有死亡气息、悲悯情怀乃至沧桑感的语言,从表相看,似乎每个字都透着一股冰镇无情的冷,个中却能让人听闻源自性灵的禅机妙悟。
![]()
◆童年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