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四长:让年审更便民更人性化一些

我所在的那个城市,对年逾七十的老年人实行高龄补贴,为防止有人冒领超领,市上规定享受高龄补贴者每年到所在社区年审一次。说白了就是看你是否还活着。
5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审。月初,小区贴出告示:享受高龄补贴者务于5月底前到所在社区年审,若不年审,将会从7月起停发高龄补贴。我和老伴都享有高龄补贴,因中间搬过一次家,现居住地距原社区较远,老伴腿疼,行走不便,奔波一次,不胜辛苦。但年审又是一件很要紧的事,不得不去。
到了社区,负责年审的是一位中年女同志,人很热情、随和,一脸的笑意让人亲近。见我老伴腿脚不好,先招呼让坐下休息。女同志先审查认证了我们的身份证,接着递给一张当天的晚报,报纸是折好的,上有报头和出版日期,嘱我们双手举在胸前,照了一张相,年审就算完事了。虽然也是摆拍,但较往年录像,一遍遍地让你眨眨眼、点点头以证明活着,不那么别扭。报头上有年月日,可证明拍摄时间,不仅操作简便,也文化一些,人性化了一些。
年审完毕,女同志问:“你们是不是住得远?”
我点头说是,“单位新建小区在北二环,坐公交到社区有七八站路。”
女同志说:“阿姨行走不便,你可以将社区网加到微信上,明年年审,找一张当天的报纸,露出报头日期,拍张照,从网上发过来就行了。”
“那敢情好!”我对女同志的建议表示认同和感谢。
回来的路上,我颇多感想。以前几年年审,有社区追求形式,强求统一,不管你家居多远,行动是否方便,是否人在当地,一律要求本人到社区年审。整得一些身患重病、行走不便的老人,让儿女用轮椅推着,搀着背着来社区年审;人在外地的老人即使路程再远也不得不专程往返折腾一回。今年的年审,改录像为照相,改眨眼点头为以当日报纸附证,行走不便的还可以在网上认证。这若干的改进,没有增加什么行政成本,但便了民,多了人性化。有老人说,过去摆布你眨眼、点头,像逗猴似的,一遍不行,又来一遍,觉得别扭,现在拿一份报纸照张像,就算过了,简单多了。如此看来,年审能不能便民,并不需要投入很多的成本,关键还是个立足点的问题,是个有没有服务人民、便利群众的意识问题,有没有把群众放在心中的问题。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孟子游说齐宣王实施仁政,就“为与能”的关系说了这样一段话:“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王问:“不为者与不能者形何以异?”孟子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者,非不能也。”这段话是说,用胳膊挟着泰山跃过北海,对人说“我不能”,这是真的不能。给老人折根树枝做手杖。对人说“我不能”,这不是能力达不到,而是不肯做。现实生活中不乏类似的景况,许多能办的事,能方便群众的事,就是办不了,就是很麻烦。说到底,不是能不能,而是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有了能的本心,付出为的努力,许多不可能的事就会成为可能。年审便民化和人性化的改革是这样,其他的事情何尝不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