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年是初一是十五。年未到,味儿先来;年走了,味儿还在。
进入腊月,当乡村夜空中响起“噔嘎”那一声清脆悦耳的炮仗声时,年味儿就开始欢快地走来了。继而那脚步急促轻盈三步并作两步便到了你跟前儿。
是的,年味儿是带着声音来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载歌载舞,贺语连连;其乐融融,阖家团圆。爆竹声中一岁除,千家万户入屠苏。伴着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一桌,就着热腾腾的饺子,端起满满的酒杯,敬一敬二老双亲:“爹、娘,你们辛苦啦!我们一起过年了!”。话音未落,酒还在嘴边,这年味儿却从眼里溢到了腮边,酸酸的、涩涩的、甜甜的。
年味儿是看得见的。它是大街小巷色彩缤纷的花纸、喜气盈门的春联、千家万户的倒福、高高挂起的红灯笼,还有老爷爷老奶奶供起的全神观音、三代祖亲;它是扫房子、做豆腐、杀鸡割肉蒸馒头,还有大人孩子身上的新帽新衣;它更是乡亲邻里见面后的微微一笑、握手祝福,是亲朋好友小聚时大块的肉大杯的酒。
年味儿是热闹的。鞭炮放个不停,锣鼓敲个没够,狮子龙灯没觉的累,健身操、秧歌舞通宵地扭。走亲访友,酒逢知己千杯不醉;推杯换盏,畅想来年锦绣前程。年味儿是放松,是尽兴,是酣畅淋漓,是歌颂盛世太平。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呀么真高兴!今天是个好日子,所有的美好都进了门!今天是个好日子,所有的到来都是喜庆!
年味儿是喜气盈门,皆大欢喜,财到福到,万事顺遂,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年味儿囊括了世间所有的美好,涵盖了中华民族最感人的问候和祝福。它温暖热烈滚烫,它亲切温润甜美。
年味儿真的让人期盼!“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味儿让人无法抗拒,“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
年味儿是悠长的、绵软的、令人回味不绝的。小时候,年味儿是饺子、瓜子、小鞭儿、新衣;结婚后,年味儿是即将移风易俗的给长辈磕响头,是喝老酒,为诗为远方奔前程;到中年,年味儿成了一个电话、半晌独坐,一杯热茶喝不尽的乡愁;再后来,年味儿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爹老娘门口的守望,成了抻长了耳朵听儿女那串熟悉的回家脚步声。
这年味儿啊,一年比一年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