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海著《黄河传》连载06
《黄河传》
张中海 著
第一章 横空出世(四)
沧桑:高原上的贝壳梁、海虾山
一道全部由贝壳和沙碛堆砌而成的山梁,长3公里,底宽70米,顶宽30米,高5—10米。贝壳最大如铜钱,小的如指甲盖,尽管早已失去生命,也仍有不甘地拥挤成堆,窃窃私语。是追忆亿万年之前曾经的风光,还是侧耳倾听早已远去的海之喧响?
怎样的风光?怎样的喧响?海天之间,唯余莽莽,时而海晏风清,时而滔天巨浪,曾经的沧海桑田,而今,都凝固如铸。
是我们后来流连禹河故道所遇冀津渤海湾的贝壳堤?是现代黄河三角洲入海口六合村萧神庙贝壳山?
不是。是海拔4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柴达木腹地。
那时,青藏高原还是古地中海一部分,像今天任何大洋一样,平静中也蕴藏着滔天巨浪。突然一天,大洋狂退,海沦为湖,湖又突起成陆,剧烈的喜马拉雅运动在造就南昆仑、北祁连、西阿尔金山的过程中,湖也斜着竖起。鱼、虾、贝涌向中心水洼,挤在最低处,以后湖水枯竭,沙土覆盖一层,再后湖底耸起、夷平,经过漫长剧烈的地质年代,形成今天人们研究高原、盆地十亿年、几亿年、千百万年以来,地质演变、气候变化乃至预测后来变化的生物标本。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那发生于2.1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也是地质学名词晚三叠世至白垩世之间中国区域内发生的地壳运动为燕山运动。以北京附近燕山生成为代表,地壳因地球内部强力挤压褶皱隆起,形成长江上游的唐古拉山脉。以后,古地中海继续后撤,大兴安岭、太行以西,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盆地形成,并连续接受河、湖相沉积,太行以东,造成系列北北东或北东走向平行斜裂的褶皱断裂山地和大量断陷盆地。古华夏地貌格局由此呈现。燕山运动所承续的是更早它2亿年之前的吕梁运动。
其间,前赴后继的造山运动中,漂移大陆中的印度板块经长途跋涉,终于撞上了欧亚板块,使整个欧亚板块东部再次受到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在剧烈挤压下,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几经抬升。这发生在3000万年前接连三次剧烈的造山运动,地学家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中国东西地势高差增大,季风环流加强,青藏高原隆起为世界最高的高原;使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在内的亚太平洋岛弧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之前第三纪的热带、亚热带环境被高寒荒漠取代,西北地区内陆性不断强化而处干旱环境,东部则成湿润季风区。此次地质变迁,按年代划分,地质学家习惯地把它分为三幕:先是青藏变海洋为陆地;接着是大幅度隆起;到更新世,喜马拉雅横空出世。
中国海拔最高的山,自南向北依次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整个青藏高原所达到的海拔高度,都源于燕山运动所造最初轮廓和喜马拉雅运动最后一幕上升成型,并导致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阿尔泰山抬升以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地区“三峡两盆”地貌形成。
喜马拉雅崛起的同时,阿尔卑斯山亦在欧洲中部屹立。此后,地质年代进入专业名词所说的第四纪。
青藏高原所留大海扬波的遗迹还有中国最大盐湖,格尔木以北40公里的察尔汗湖。贝壳岭就在盐湖边上,而更让人惊心动魄的还有距离贝壳岭不远的江门沟虾山。山岩全是青黑色的海虾,密密麻麻,几乎就是全须全尾地镶嵌在岩石之中,立体浮雕一样质壳清晰可辨。忍不住伸手抚摸,早已石化在时光中的海虾,滑、腻,似乎油渍还殷殷浸出……
孕育:聆听古湖的“地层韵律”
当多少年之后成为贝壳堤、虾山的那片水域里的各色水物,怀着绝望的惶恐向越来越近枯竭的高原湖泊中心游去或者偎岸的时候,黄河流路上上下下的断陷盆地,正成为水中大小物种的乐园。
一望无垠的水面深浅有序,水光潋滟,群山倒影于镜面一样平的水中,有鱼欢跳却无渔歌唱晚,有鸟飞过但无桨荡舟泛。湖外林间动物出没,无忧无虑,因为这时还没有人、人类—那最可怕的动物。或者有了,它们还没见识他们的厉害,人类和另一群色彩斑斓的动物还在和平共处。对形若大洋的巨浸没丝毫影响—这是处于陕西关中、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三省毗邻地区的古三门湖,地质学家根据地下钻探和散落在周围山上曾经积水积淀的遗迹,推断湖泊存在于200万年前,面积2.3万平方公里还多。
是诞生于第四纪初的湖泊。
自白垩纪末,燕山运动使晋陕豫及整个华北地区大面积爬升,南侧秦岭也还继续生长,而处其边缘的断层中间却相对陷落,形成汾渭盆地雏形。
然后,数千万年前的第三纪时期,华夏古陆又在一部分崛起的同时,一部分继续断陷,盆地持续扩展。此时,作为黄河主要支流的渭河、汾河尚未成型,在现今黄河“几”字形的河道上下,同时存在着一系列与三门古湖相类似的姊妹湖,各各独处,自成水系。系列湖群,就是母亲河孕育过程中的胚胎。
最上是青海境内共和古湖,接下是宁夏境银川古湖、内蒙古境河套古湖,再下是汾渭古湖和三门古湖。接近渤海,则是任丘古湖及以后的大泽。
不一样空间的大湖,一样的磅礴,这些都将成为多少年之后所诞生的这条大河的组成部分。
1918年,地质学家丁文江在三门古湖所处位置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一套岩性为黏土、亚黏土和砂层叠置一起的地层,并在此中找到很多软体动物化石,后来学界把此地质发现称为“三门系(组)”。以后,地质工作者又在“三门系”地层下部,发现原脊象、贺风三趾马、祖鹿等化石。古三门湖面纱被地质工作者一层层揭开。
古湖有三个沉积中心,一在西安之西,一在渭南之北,另一在运城之南,沉积厚达1000余米。就是说,那时湖底就在我们脚底一公里之下。
考察者发现,从湖边缘向湖中心,沉积物颗粒呈现由粗变细规律。南岸,即秦岭北麓,沉积物为粗砂颗粒,向北渐多细砂,再继续向北则是砂黏土,以至黏土。这种沉积表现了古湖由滨湖、浅湖、逐步深湖的过程,也表现了地壳运动中气候升降所带来的冷暖干湿变化。这种由或细或粗沙土,砾石由远及近包含古地质演变、古气候变化信息的地质层,地质学家命名为“地层韵律”。与1918年地质学家丁文江研究勘查相呼应,1964年夏,巴颜喀拉雪峰下面北麓半腰的累累石岩上,也有两三个人影在蠕动,不像采挖雪莲等珍贵药材的当地藏民,也不像珠穆朗玛的征服者。但从他们锲而不舍连续几天的寻寻觅觅看,确像什么宝物的寻找者。是的,这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专家为聆听远古喜马拉雅崛起所留给后人的“地层韵律”所进行的寻觅。或许,是在寻找其中一个音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海拔5900米的新第三纪砂岩中,他们终于发现高山栎和疑似黄背栎化石。此两种植物现生存于中国西南部,平时分布于海拔2200—3600米的范围内。就是说,大约2000万年前,这高山栎和黄背栎所生长的地方,比现在要矮3000米。也就是说,2000万年来,高原上升了3000米。
后来,地质工作者又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发现晚第三纪三趾马动物群。华北和南亚动物生活记录表明,此三趾马得以生息繁衍的海拔高度都小于1000米。这也说明,三趾马消失过程中和消失以后,此间高原上升了3000米。
地质学家论断,在地中海退后、喜马拉雅成陆至海拔 5000 米左右的阶段,此中期隆起的地壳曾长期保持稳定达一千多万年,诸多山峰经剥蚀、夷平后,仍在海拔 1000 米以下。那时,高原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地貌起伏微弱,河流湖泊交替,贝壳岭和虾山,正是那一地质年代留给我们的遗迹。
此后的一千万年,三门古湖经过长期孕育发展,进入它的鼎盛时期。
而三门古湖以上的汾渭、内蒙古、宁夏、共和等系列古湖,正以各自独立成形的胚胎,在骚动不安的地质周期运动中,为一个伟大奇迹的诞生而孕育着、准备着……
华 诞
240万年前,也就是地质学名词的第三纪中新世早中期,大陆漂移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造成强力挤压应力,太行山以西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发生强烈地壳升降运动,形成众多内陆盆地,各主要盆地周围的河流以盆地内的湖泊为归宿,自成水系,互不相通。
这是其一,黄河水系奠定阶段。
大约距今240万年以后至180万年前后,地壳又一次、再次强烈构造运动,卫宁盆地西部的河流溯源侵蚀,将陇西盆地水系贯通,150万年左右,作为阶段性的黄河在陇西盆地成型。与此同时,晋陕峡谷被上游来水打通,成了联系河套平原和汾渭盆地的水系通道。再130万年前后,黄河在陇西盆地至汾渭盆地地段已经显现,不过,那时,黄河的归宿是汾渭盆地中的三门古湖。
此时,黄河的源头是湟水,甘肃循化积石峡以西的黄河还没有迹象。
自西而东,黄河现行河道上,此时已成大河胚胎的古湖盆依次是共和、西宁、陇西、宁南、银川、河套、陕北、晋西、陇东、汾渭、沁阳及华北等古湖盆。晚早更新世又增古扎陵、鄂陵湖和若尔盖湖。今天的渤海,当时也是湖,各自成独立水系。这些湖盆以及连接上下湖盆的河流,已经使即将出世的大河十月临盆。年代距今在150万—115万年期间。
此为其二,黄河水系孕育阶段。
第三阶段黄河水系形成。
黄河中游河段形成以后,进入一个拓宽河谷时期,大约130万年至110万年前后,喜马拉雅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叠加席卷整个青藏高原和现黄河流域,山地的剧烈上升使河流比降加大,河流溯源侵蚀活跃,三门峡东西两侧河流集聚延伸,三门古湖即将切开。
三门古湖打开,即形成河东出太行格局,此为其四,黄河水系发展阶段。距今110万年至14万年期间,是黄河孕育生成发展中的突进期。河流急剧下切,不仅使早具雏形的古河道继续加深增宽,而且除共和盆地以西和沁阳盆地以东仍为独立湖盆水系外,贵德以上共和水系已尽收黄河干流,完成了由多元独立水系向统一古黄河的过渡,缘起还是14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再一次隆起。此时,古黄河已经从天津湖外溢入海。
当古黄河贯通古湖盆入海后形成海洋水系,海平面就成为全河统一的侵蚀基准,距今8万年至1万年期间,黄河河床进入统一的调整阶段。上升段的河流作用以负向侵蚀为主,而急剧下沉的裂谷段则大量淤积,削高填低。
距今一万年前后,青藏高原最新一次抬升,造成黄河源头溯源侵蚀加剧,河延入若尔盖盆地,若尔盖古湖外泻,使黄河最终延伸到青海玛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溯的源头。此为黄河孕育生成最后一个阶段,整个水系定型。
河水上下贯通,古湖盆渐次消亡,沟系发育迅猛,尤其是黄土高原,出现“千沟万壑”,河水泥沙剧增。泥沙剧增和海平面升高,使河水畅流受阻,因而造就华夏的远古洪荒时代,造就大禹治水的传说。
黄河在形成之前,上述青藏高原普遍在海拔1000米以下;距今247万年左右,高原海拔上升到2000米以上;距今160万年左右,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在青藏高原上演,在猛烈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原来分布广泛的湖泊,由于下切和溯源冲刷,终至形成一条泱泱巨川。其间,以三门古湖的打通为关键,随着青藏高原的横空出世,一条大河终于呱呱坠地。
此时此刻,作为同属华夏版图的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作为同源的喜马拉雅那面的印度河、恒河,是否亦同时诞生?或早已诞生?
此时此刻,世界第二大河亚马孙河、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则已在南美洲和北美洲运行了多少纪年。6500万年前奠定我华夏版图的燕山运动到来之时,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亦同时崛起,由于安第斯崛起,亚马孙由原先的从东向西流入太平洋,改由西向东入大西洋。
亚马孙雄风已劲,黄河还显稚嫩。至今,我们依稀能听到她或细若游丝或惊天动地的那一声啼哭……
简介:张中海,1954生于山东临朐,业余诗作者。
落生时挨饿,上学时停课,没毕业就业。1970年代以农为业,诗为余;80年代以教为业,诗仍余;90年代以商为业,余不见。后业终,余存。余孽。
最后一代标本式农民;新中国第一代农民工(民办教师)、第一代新兴资产者(“二道贩子”)。上世纪80年代末有《泥土的诗》、《现代田园诗》、《田园的忧郁》三种;2016年后有《混迹与自白》、《雁哨》五本诗集。另有传记文学《黄河传》。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