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眉一家亲
高塬
周末回家送门族侄女出嫁到扶风,遇见了几位老亲戚。我自小跟着伯父、叔父走他们家,尽管都七老八十了,一下子认出来了我。
前几年一位侄女出嫁前,我回家帮忙接待客人,遇见了眉县横渠亲戚家出嫁到扶风的女儿,她作为我弟媳娘家的亲戚送女来了。她把娘家人的样子带到了扶风,在村里率先种植猕猴桃,很快发家致富,也辐射带动了全村。群众认可她的能力和魄力,推举为妇联主任。我大姐之前就任这个村妇联主任、支部付书记几十年。县上动员栽植辣椒时,她把辣椒种子和塑料薄膜领来下发给农户下苗子。过一阵子去看出苗情况,一位妇女在辣椒苗床旁说,多亏这些我爷货没长出来,等苗出齐了,就把人整死了。
在乡情上,我一直感觉不到扶眉有县域之别。“村村通”之前,我回家从眉临公路上坡,经岐山罗局,向东折南,一路走扶风的亲戚,或者是从亲戚门口经过,给司机师傅指着说那家是我的亲戚。眉县横渠古城村马姓人说,他们原是渭河北扶风马姓支眿,灾年这一支的祖先泅水渡河,到河南岸边河滩开荒种地,遂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成为一个大的村落,至今与原来渭河北的村里马姓互相往来,春节团拜,热热闹闹。北边的马姓一车人过来看望本族支眿,南边马姓家家待客;来年春节,古城村的马姓一车人回北边老家回礼,祭拜先祖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最近几年,古城村马姓事业有成人士春节回家,不时带着后代前往伏波纪念园拜祖认亲,并为抗美援朝烈士大伯建陵园于村北。
渭河南北农村的经济发展差距,是从上世纪八、九十代开始逐步拉开的。过去,眉县渭河南人很是佩服渭河北人的勤劳。他们说,天没亮就听到渭河北人拉着架子车从门口过,把人吵醒了。自从一九八七年我在槐芽中学教书,周末骑车回家,一路看着渭河南人从栽植大片的辣椒、 苹果开始,到后来发展草莓、猕猴桃 ,精细作务,起早贪黑,许多人包括妇女成为种植业的行家里手。我后来在所驻的村举办猕猴桃作务技术培训班,来听课的大多数是妇女,戴眼镜做笔记,斯斯文文,认认真真。县政协会上分组讨论 ,我所在的组大多数是女老板,有青化的养牛专业户、横渠古城食品厂厂长、金渠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白梅和美佳老板 。我说你们真是成“精”了。白梅从自家种植猕猴桃开始,到全村形成产销一体的专业化经营,拍摄成《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电教片,在远程教育台上播放;美佳食品厂从加工制作猕猴桃切片开始,到开发房地产。渭河南的妇女大干快上的时候,渭河北的农村男女在家闲着无事可干。一次我下乡路过村里,见一伙男的坐在路边大树下乘凉,女的一堆聚集在我家门前阴凉处拉家常。我问几个男老兄:“这么好的天气,大半下午,你们咋闲着?”他们说:“地里没有啥活可干了,那你给我们找个工作吧”。近几年女的到常兴织布厂打工,精壮男人继续出外搞建筑,上了年纪的揽不下活,地里只种一料小麦,收种机械化,只用三四天,平时还是闲打浪。在送女出嫁午饭后回家的车上,几个男的让我把他们拉到法门寺逛一逛,我说有事下午得回县上,下次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