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前 来了一位“扫地僧”
郑亚水
这庙公究竟是哪裡人,为啥天天早早来打扫保洁这高坑与林坑的交界处,大榕下的土地庙。这中国较小的土地庙,庙中供奉着石码紫云岩北隅之山神“土地公”。虽然没有“土地婆”尊神陪伴,却有一位虔誠的弟子,五年了,风里来雨里去,把庙前庙后打扫干净,也把土地庙里揉揉擦擦,案明神显。“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龙海区的所在地石码创卫创城一阵又一阵子过去了!而不计报酬,无艾无怨不需要摆拍留痕,自觉又志愿地参与其中活动,尤其是在石码镇郊区农村的小旮旯,似乎因為他的付出,让小庙香火旺起来,也荫及右边政法委大楼,每天大门前有一位隐藏不露的“扫地僧”。挥动着竹筛把子,把落叶灰尘打扫按“门前三包”潜意识,快乐劳动做到了“一尘不染”。
“您好!”我问:“你是哪裡人?”,“哦哦,我是外地人,来做土地庙义工5年了。”他回应说。“哪你靠啥收入,住在哪里呀?”,他乜了我一眼,仍深藏不露说“靠自己收入,住明发广场哪儿?”,返回单位时,政法委大楼门岗苏永坤对我说“他不是住明发广场,而是住那边一个神农庙的厢房,无人知道他从哪裡来,干过啥?”。此时此刻,我忽有所悟,如果云霄有人赌“六合彩”跑路;或者如南靖“天伦饼干”的老板后来干房地产不知去向……而今流浪到了石码。何必问过去的不堪之事昵?存心需要善良,上天有好生之德。英雄不必问出处,就是“狗熊”,这么虔誠奉道事佛,也不一定问明来路吧!
“漳州名片”林语堂大师曾在晚年所写的《我的家乡》一文中描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漳州的‘虎渡桥’,青石砌成的大桥墩子上,架着整块的三尺见方两丈多长的大石梁,一根根并排,一组组衔接着,连接着几十丈宽的江岸。这么厚重的石头,当初是如何安放上桥墩去的,我至今仍然不解。”
我也不解这些重达200余吨的石梁在当年科技落后、没有重型吊装设备的情况下,是如何安放上去的?我不是林语堂大师,正在学习他的《生活的艺术》,他曾发现了漳州江东“虎渡桥”的奇观。而我既没有“脚踏东西两洋”的站位,更无评说“中外宇宙文章”的视野。只是在老石码古村落边,发现一个人物,石码有这么一个“扫地僧”,他的志愿执着,让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嘿嘿!这时,一位文友发来如下这段话很好。
读到古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感觉读出了哲学的意蕴和味道。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缺憾,所以,生命里不应该只是诗意的存在,而在更多时候,所谓的诗意,只不过还原了我们生活、人生和为人处世的真相。或许,面对尘世,最好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守一半锦瑟抱一半忧伤。任何的较劲和偏执,都是无妄的自伤。我只想在时光的深处随遇而安。
今天,缘起与这位石码较小并不是最小的土地庙庙祝攀谈之间。双方的话虽然没有诗意,但交流过程绝对没有恶意。我是在享受他的每天劳动,因為每天从这单位门口土地庙边出出入入N次有惬意。他每天忙里忙外不在乎过往的香客过客,投来的各种猜测或质疑的眼光,我行我素挥着扫把,流淌着鼻涕或汗水有真意。这个时候我忽然也想起了诗人顾城写的《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它只用指
尖,触了触阳光”
龙海的石志敏诗人也有仿诗:“风吹它的叶子,叶子摇曳着叶子,我就站在那儿,不说话,这就很好。”可惜,今天我却说话了,说了也没有揭示这场景的诗情画意,仅有留下他的后续悬念。他究竟是谁,为什麼来当庙公。其实,这些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闽南古镇石码,有许多八海外的散仙,民间中的高手,往往化装成一个不经意的角色,门前似是少林寺的前世“扫地僧”。在一觞一咏中浮现,在一草一木旁伴随!
2022年11月18日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