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将生命的最后一次心跳献给了祖国
一一怀念“核盾功勋”林俊德院士
作者:赵明环
一
拳拳赤子心“核盾功勋”人
林俊德院士感动亿万人
青年学品优感恩志报国
献身核事业扎根罗布泊
新疆大戈壁马兰核基地
英雄儿女啊功业惊天地
困难踩脚下拼搏齐奋斗
开拓创新篇为国铸重器
初到大荒漠条件极艰苦
住地窖战严寒斗酷暑
玉米面窝头咸涩饮用水
漫天黄沙卷攻坚无怨悔
原子弹啥样谁也没见过
测量核冲击波的仪器谁也没做过
外国对我国搞技术封锁
科研精英绝地反击锐意探索
研制小组组长林俊德
受命负责研制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自记仪工作
他废寝忘食查找有限相关资料做过无数次试验
他从自行车和钟表摆动当中受到启发终于研制成功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
赶在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自1964年至1967年我国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
举国齐欢腾西方震惊恐
自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至1996年在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后我国宣布停止核试验
我国总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
林俊德全部参加重任在肩
45次核试验爆炸冲击波数据保存得准确完善
二
随着第一颗原子弹爆出震天巨响
林俊德的名字传遍整个试验场
当时年仅26岁的他带领几个同事身穿防护服顶着核爆的浓烟冲进中心现场
他们对核爆炸冲击波进行了仔细测量
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
准确地测量记录了核爆炸冲击波的数据
这一组数据成为当时核爆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重要依据
也是中国向世界宣布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有力证据
看到自己的工作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林俊德激动感慨不已
守卫国家和人民任重而道远
为此他拼命工作
对可能存在的核辐射污染他从未有过丝毫犹豫退缩
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和冲击波测量需在高空进行
仪器的工作条件要求在零下摄氏60℃的环境
为此林俊德和同事们爬上了3000多米冰雪封冻的高山顶
后来他们又将氢气球放飞到高空反复试验解决了难题
赶在了氢弹原理性试验前研制出高空压力自记仪
为飞机投放氢弹安全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下核爆炸冲击波的测量更具挑战性
林俊德工作组建立了十余套测量系统
并对每套系统不断测试改进
终于发明出地下核试验应力波的测试系统
无数次与危险擦肩而过关键时刻他冲在前
都只为更完全更细致地记录下试验数据
为后来的研发提供更有效的佐证和依据
林俊德先后研制出一系列装备
形成了完整的核爆炸冲击波机测体系
他的科研成果已被应用到国防尖端武器研制和工程防护及民用爆破等相关领域
林俊德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国防科研事业中去
1990年被评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获得“核盾功勋”的荣誉
1993年林俊德晋升为少将军衔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二等以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2项
林俊德院士淡泊名利多次谢绝个人奖项
林俊德院士是博士生导师
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
他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成才档案
既带方法技术更带思想作风
他带出的学生都成为国防科技领域的骨干精英
李俊德院士是著名专家、将军
他坚持不要秘书并一直免费讲学
他爱心无限朴素勤俭一块手表带了15年
他为家乡的人们排忧解难
为灾区的人民悄悄捐款
三
隐姓埋名52载潜心铸造大国重器
林院士晚年仍忘我地工作自强不息
然而在2012年2月领导见他脸色憔悴多次劝他去北京医院看病
2012年5月4日经北京301医院检查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林院士得知自己病情后放弃了医生建议的手术和化疗
他牵挂着国家分给他的保密项目还没做完
他执意离开了北京在爱人陪同下返回西安
他一到西安就立刻投入工作忍受着病痛的熬煎
5月23日在组织再三催促下他才住进了西安的军医院
住院后医生就决定立刻对他进行手术治疗
林院士再一次拒绝了手术他对医生说道:
“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现在需要的是时间,能工作一天是一天,你们不要再劝我了。”
林院士住院期间仍整天工作不肯休息
他的电脑里储存许多倾注他几十年心血的科研资料全部掩藏在十几万个文件夹里
还有学生的论文需要审阅许多技术方案等都需要整理
他怕自己的有限时间来不及
5月26日、林院士的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他从昏迷中醒来后坚决要求回到能工作的普通病房
医生只好答应他众人把他搀扶到普通病房的电脑桌前
林院士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几根医疗管线一直工作到晚上
5月29日林院士的病情更加恶化他再一次拒绝手术
“我没有多少时间了”他请求医生扶他起来工作
极度虚弱的林院士用颤抖的手点击着鼠标整理电脑里的资料审评学生的论文
他还为一个博士生论文写下6条建议和评语达300字之多
5月30日病情危重的林院士在众人搀扶下坐在电脑桌前已工作很久了
大家几次劝他休息他都拒绝了
这一天他还见了他的学生和单位领导
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作出指导
也最后一次和单位领导交接工作合影留念
并留下了宝贵的遗言
5月31日早上生命垂危的林院士
先后9次向医护人员请求下床工作:
“我还有没做完的事情,扶我起来下地工作”
为了不让他留下遗憾
众人搀抬着他艰难地走到电脑桌前……
电脑看久了他已视力模糊不清
戴着眼镜的他仍问女儿“我的眼镜呢?”
女儿含泪说:“眼镜你正戴着呢!”
医护和家人多次劝他上床休息
他喘息说:“坐着休息,躺下就起不来了。”
林院士在生命的最后三天里整理科研资料1.5G工作全部交接完毕
他把自己的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案留给了国家
临终前几个小时时而清醒时而昏迷
仍嘱咐身边的学生和家人办公室里密码箱怎么开哪些资料需要整理要注意保密……
弥留之际他叮嘱他的爱人也是他的战友黄建琴:
“葬礼从简不许收礼金,
不许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把我埋在兰”。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林俊德院士与世长辞
这位战士、将军英勇奋斗了一生
在住院的8天时间里他拒绝手术把病房作为战场以惊人的毅力与死神抗争
在遭受癌痛折磨生命之火将要熄灭的时刻
仍向理想目标发起最后的冲锋
直到完成自己的使命才停止了心跳走向永恒
英雄的壮举震撼人心让人泪目
2013年2月林俊德院士当选了“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8年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
为全军挂像英模
林俊德院士生前始终有一个信念
要为国家打造一张足以应对任何威慑任何讹诈的王牌
他留下163字遗言:
“我们要永远自力更生,这个很重要……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发扬马兰精神……。”
赤子之心浩气长存!
四
魂归马兰一一林俊德院士实现了最后的心愿
那里是他永远的眷恋
他的壮丽青春他的报国梦想
他的美好爱情他一生的奉献
都写在了那片地上
马兰花开胡杨屹立沙海浩瀚
共和国卫士精英在此把忠诚奉献
历尽艰险成功绽放了升腾的蘑菇云
祖国从此有了利器核盾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无怨无悔呕心沥血奋斗终身
林俊德院士永远地安眠了因为他太累了
但他思想精神的火炬永远闪耀着光辉
他创造的科技成果永远护佑着祖国造福人类
林俊德院士啊
你不仅是全军的英雄模范
你也是全国人民的榜样典范
罗布泊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人民永远铭记:
你是最美奋斗者
你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你是奋不顾身的战士
你是功勋卓著的将军
你是高山仰止的导师
你是献身国防事业杰出的科学家一一
你不会倒下你永远活着!
致敬林俊德院士!
致敬“核盾功勋”人!

作者简介
赵明环、女,中国诗歌学 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世界诗人》《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著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个人专集《赵明环诗文选》(现网上有售)。获中华文艺2017年度十佳卓越作家,经典文学网2018年度十佳签约作家,经典文学网2019年度十佳签约作家。经典文学网2020年度十佳精英作家,经典文学网,2021年度十佳精英作家。180余篇作品选入50余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和发表在有关媒体刊物及微刊上。荣获过多种奖项和荣誉称号。2022年有四首诗歌被收入爱国主义教育书籍《迈向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