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赞(六)
药王孙思邈
高升考
因感身病致家贫,
矢志学医济万民。
两代授官辞不受,
四方经验遍搜寻。
《唐新本草》成国典,
《千金要方》效如神。
最是“大医精诚”说,
无私无欲唯病人。
人物简介:孙思邈(581—682,一说54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学家和医药学家、道士,后人尊称为“药王”“药王爷”“孙真人”。孙思邈从小勤奋好学,有“圣童”之称。后来学问渊博,精通诸子百家学说。但因其小时候,体弱多病,致使“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他由此体恤百姓疾苦,“志于学医”,隋唐两代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后经过长期刻苦钻研,广泛收集民间医疗经验和医药资料,终于编纂完成了《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该书以“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的民本思想题为书名,分232门,载有医方5 300余则。其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且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至今中外翻刻版本有四十余种。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上书中首例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之后又编写《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千金要方》的补编。史载孙思邈还接受唐朝廷邀请,参与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高升考,山东沂南人,临沂市诗词协会会员,沂南县孝文化研究会会员,沂南政协文史资料专家库成员。从教30余年,曾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县教育教学课题研究10余项,在《辅导员》《新德育》《希望月刊》《小学德育》《创新教育》《山东青年报》《临沂日报》等报刊及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百度、今日头条和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网络媒体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有20余篇论文在教育部、北师大、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会等评选活动中获奖,个人曾被评为临沂市科研型骨干教师、市优秀教研员等。2020年编著《孝诗三百首品读》一书,被山东齐鲁音像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