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的母爱
原创首发
文/贾洪国 (四川)
主播 金鱼儿
本文图片 作者提供
进入冬藏的四川盆地,折耳根敞开心扉向大地述说着,萦绕在舌尖上的心事。
温润的初冬,风儿被折耳根染得馨香,枯草倾听着凉拌折耳根的苏曲,白生生绿油油的腰姿,在菜盘里色诱,使枯燥的餐桌惬意极了。
折耳根在餐桌上备受青睐,入口味辛,性微寒,有发散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所以被人们食用,茶引,汤洗,入药。
爷爷患肺结核,病得很重。医生束手无策,直接叫父亲把爷爷接回家,准备后事。母亲觉得爷爷年纪不大,就这样放弃,于心不忍。便上山挖了一些鱼腥草回家,煎水给爷爷当茶喝。常年不间断,爷爷的病居然奇迹般好了。
第二年父亲将祖父送到城里大医院去检查,祖父的肺部没有“白点”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
救了爷爷命的折耳根,因茎叶有鱼腥味而得名鱼腥草,四川土话称为猪鼻孔,是因为它的叶子形状像猪鼻孔而得名。
上初中时,因为家穷,没有住校生活费,不敢回学校,弄得一家人都在发愁。晚上,母亲让我辅导妹妹做作业,说了句“我去借钱”,就出门了。
不知过了多久,妹妹做完作业上床睡熟了,门“吱呀”一声响,惊醒了趴在桌上打瞌睡的我。母亲默默走进来,返身关上门,背对我自言自语:“唉,这年月咋都这么难哟!去睡吧,明天早些起床。”
我知道,母亲没借到钱。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父亲回来了,交给母亲好多好多钱……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叫醒我,让我背上背兜跟她去挖折耳根。村子附近的地里,早被人们疏理了无数遍,采挖不易,母亲便带我去上游好远无人家的河段去挖。母亲说:“要快些,最好今天下午能拿去卖了,你就回学校去,免得耽误了明天上课。”
荒草滩杂草丛生,难辨虚实,我和母亲都踩滑几次,弄得泥水满身,幸好临出门时母亲和我都换上了破衣裤,不在乎弄脏了或多挂烂几处。倒是母亲的双手被荆刺划了几道血痕,让我心疼不已。
中午了,弯痛了腰的我,看母亲仍仔细地四处搜寻,丝毫没有回家吃饭的意思,便请求:“妈,好饿哟。”母亲站起来,左右扭扭腰,看了看背兜里的成果,说:“忍忍吧,多挖些,要赶在下午上街去卖。”
就这样,直到下午两点左右,我和母亲才匆匆回家换了衣服,将洗净的折耳根背到镇上卖了十四元钱。然后,母亲带我进了一家小餐馆,每人要了二两面,是肉绍子的,中午、晚饭一顿解决了,算是打了一回牙祭。
带上下月住校的伙食费,坐上去学校的客车,我隔着车窗说:“妈,你回去吧。”她只点头,人却不动。眼光随汽车的移动而移动。汽车走远要拐弯了,我回头看她,她还站在原处望着我离去的方向,我的双眼潮湿起来……
折耳根,就是那匍匐在舌根的乡情。它让我时时反刍着,不忘对故乡的依恋,对亲人的牵挂,对贫苦生活的回忆,对幸福当下的珍惜。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 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荣立部队新闻报道三等功一次,双流县报编采工作十年。曾获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一等奖。三十多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400余篇,有数篇获奖。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
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已完成了十五万字的创作,已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战友情与舌尖上的记忆 》初稿创作。因为“人在变老,战友情却历久弥新!”
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的漫漫尘埃。
主播简介
金莉萍,网名:金鱼儿。小学退休老师 ,爱好文学,喜欢朗诵,参加过一些朗诵活动,愿在朗诵中和大家分享快乐!
————————————————
投稿须知
1,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作品。谢绝敏感话题以及违反投稿条例,禁止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2,关于稿费,读者赞赏金额少于20元不予结算,文章发布七天后结算。第八天起,后续赞赏不再计算发放。没有赞赏金,不足20元的没有稿费。赞赏超过20元60%为作者稿费,带有诵读的作品,赞赏超过20元作者40% 主播20%为稿费。40%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稿费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请加总编微信,方便发放稿费。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投稿视为同意此规则,诚邀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
投稿题材以现代诗,诗歌,短诗,微诗,散文,随笔,五言,七律,词……
4,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总编删除!
投稿请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