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梦如幻的后港古街
郑亚水/文
石码,八闽之最未开发地,九龙江的边城,明朝京都玄云诗社"十三才子"之一,《东西洋考》撰稿人张燮的出生地…那时的石码不叫石码,也又不叫边城而称''江城'',九龙江边的小城,后来一个闽南教学先生高云览,在这个江城的锦江中学闲暇之际,写了一本剧本叫《小城春秋》,还搬上了银幕全国公演··-那位出生在江城石码的诗人舒婷,朦朦胧胧中写过《致橡树》,而闽派当代著名作家海迪为之触发了灵感,尖头下有《一双绣花鞋》…
在边城锦江,或者江城小石码…走在没有你的风景,因为不期然也,女排是石码人陈忠和的风景,而龙海实小,那棵玉兰老树枝上,一只麻雀羽毛下是奥运第一金主许海峰小时侯,拿着弹丸弓瞄准的一瞬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八十年代初,上将杨成武特地回来了,当年红军东路军胜利攻占漳州,进驻石码的石蹊中学大操场…那年整个操场前面摆满枪支,后面密麻坐着的红军第十师集体照片,如今还摆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抗战结束时,作为全国15日寇受降地石码,中间立过''抗战烈士纪念牌''中山亭依旧耸立在那块大坟丘上…湖南的边城文曲星沈从文先生说过''一个士兵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当年,那些抗日烈士的灵魂,已经无法回到各自的故乡,只有长留在江城石码了!
犹如那渺渺的龙江东逝之水,天天随大海潮汐回流绕着这一块故土,不离又不舍…
君住龙江"云水谣",那是芗城的日落西山,南靖荆江乡村。我住鹭岛.'五缘湾'',这就如台湾诗人余光中说的''隔着浅浅一弯水"的金门对面,全球20个入榜的最美宜居大城厦门。过去,石码是厦门湾的江城,漳州下游的小石码…说起来伤心,当年的弄潮东西奔跑,入城进市把这福建三大名镇弃之身后,因为它变旧了,已老了一一石码仿佛就是老街,那么当年."大明第一港''月港似乎不太"正港",人类走得太匆匆忙忙,刚刚忘了上帝创造的乡村,又得赴汤蹈火去定居那,方便热闹,或许丢了灵魂的城市。江城石码,终于成了厦门这套金屋的卫浴处,五湖四海花样漳州的''边城''-···后来,边城的老街''埕斗厝",在厦门理工大学陈永明博士眼中,在夏荷外婆的步履下一一这可是世界级的建筑艺术瑰宝,就像当年那敦煌王道长,偷卖出惊世的"莫高窟''吗?
一座古老的九龙江畔"江城'',历经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沧桑变幻…因为东有"月港文化",西有''龙江颂歌'',南有"紫云烟雨",北望"北岸炊烟,柳店招旗,锦水归帆…",远眺四维一一长泰天柱,角美文圃,云洞瑞竹,太武名山…边城的魂,一定会在一觞一水中浮现,在风烟尘世里梦回!
这是金边银角,厦漳同城,遇见龙海,或者业已成了"一中''另一个的香港九龙,或上海浦东!嘿嘿,石码人,捂捂自己!
去过'山西平遥'、'湘西凤凰'和'丽江古城',有一种感觉是尘世的美,似乎在远方,那儿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风土人情的缤纷,走来走去看来看去,山西平遥留给我的记忆是朱总理的题词'平遥县衙',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二千多年来的尘土世事,一个地方总是需要有'官'来管制··而'平遥'虽然遥远也平淡,一座近乎保持完整的古城,古城里有县衙也有城隍庙···分别管辖了这里的阴阳两界,只是人烟已经稀少,鬼影也沒法出没…没有现代产业支撑的传统文旅很难再铸辉煌吧!
而湘西凤凰,既是一座土家族的边城,充满着异族的风情美,又是一座古驿道临水的江城,更有大师沈从文故里的轶事,因而这儿的氤氲,似乎更有灵气与魅力,当年那天傍晚到达时,不顾长途乘车疲惫,便携牵手去逛古城夜市,那琳琅满目的金银玉器古玩,让我感受到'这世界上,我不需要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了',吆喝声中传来的烧烤味,还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街摊,让我猛的一醒,凤凰的曾是湘西土匪的老剿呀!有一种狂野的风,扑面而来…这地方,不禁会问,为啥会孕育出一位大师沈从文,他的故居挂着一个匾,分明写着'一个战士,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他很决然地走出湘西匪窝,投笔从戎去抗战…没有战死,也没有回到故乡终老,的确不同凡响,给我一种'凤凰涅槃'的灵魂…
丽江古城的美,让我产生一种巨大的衬托美,周边的大理三塔、玉龙雪山、香格里拉…雪域的纯洁,高原的清风,南传的佛教…这氛围中的丽江古城,分明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每一座建筑,自然中又显独具匠心,潺潺的曲水流殇··加上少数民族的服饰披挂,让我目不瑕接,各种文玩工艺、风味小吃,还有充满纯真清澈眼神的小姑娘,让我流连忘返…这地方,真的是'香格里拉',神仙住的地方吧!..
真的,有钱有时间有身体…去丽江古城,不枉人生来了世间,还有神仙的生活。而诗与远方的地方,可不是凡夫俗子遛狗的地方,咱大中国最富美的地方,还是漳州好,而漳州最适合养老的去处便是古月港、老石码吧!它有平遥古城、湘西凤凰和丽江古城不可比拟的美,这是父老乡亲的祖地···没有兄弟朋友而言,对我而言,都是一道逝去的风景,一处没有前事的空城!
一座古街,明清建筑是代表一种历史文化的乐谱;风味食馆,似乎,凝聚了不同时代的乡愁旧梦。而流逝的居民游客,一茬又一茬;作为一座老镇的后港古街,处于1403郑和第一率船队下西洋的真正离陆出发地'蔡港',这六百多年的风烟并沒有依旧,只剩下一些残垣半壁的修复还原,这个'后港古街'的前港不是月港而是蔡港'帆影'。1488年石码建埠时,明朝政府州县官员就经常在后港古街的五福禅寺作啥呢?'视厘'活动,既关注潮起潮涌,洪水江流,又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如今后港古街的复兴,'通江达海'的定位,似乎预示着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一个梦見!历尽六百年沧海桑田的后港,叙说着三千里风雨同归的古街,这里是聚集着闽南人民向洋拓展、前仆后继、开拓创新的魂魄,这似乎并不只是一座锦江书院或英烈祠名人馆所能涵盖的精神,来吧!到后港古街走走看看看!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