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棋道,博大精深
作者/ 李俊虎(男·16岁)
你知道古人在无聊的时候会怎样打发时间吗?下象棋就是其中的一种。每次在写完作业后,只要时间充裕,我一定会和弟弟杀一盘。现在就让我给你科普一下中国象棋吧。
中国象棋是一种“斗智”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工具,自古以来,它雅俗共赏。中国象棋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
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中国象棋在中国的群众基础远远超过围棋,是普及最广的棋类项目,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南北朝时期,称象棋为“象戏”。据说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创制了《象经》,集百官于殿庭讲说。他不但发明了象棋,而且将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进行了精准的计算。人生如棋,步步惊心。瞒天过海除权臣,交结南北稳乾坤,三年一剑强敌灭,残棋未了留后人。可叹天不假年,他过早地因病辞世了。如果上天再给他几年时间,很有可能历史上会再出现一位秦皇汉武式的英雄人物,他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唐代象棋有了一些变革,象棋有“将、马、车、卒”等四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六十四个方格组成。据日本文献的记载,日本在平安时代(相当于唐肃宗宝应年间),已出现“将棋“,是七、八世纪从我国传过去的。因此至今还有人称中国象棋为“宝应象棋”。这说明象棋在唐代是相当盛行的。
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棋子的名称有“将、士、象、车、马、卒”。棋子的形制有立体、图案、文字等。最后于北宋末年才确定为现代中国象棋这个现在最受欢迎的形制。宋代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比西方十五世纪出现的最早的国际象棋谱早二百多年。
到了明代,为了着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的“将”改为“帅”,明代是我国象棋的大发展时期,当时北京、南京、杭州等城市,都是象棋活动的中心,是名流荟萃角逐的地方。
乾隆年间更是棋坛人才辈出的时期,称雄于各地的有九十三人,世称江东八俊,河北三杰。
民国时期,上海的《时事新报》专门开辟了“象棋专栏”,宣扬民族文化,把象棋文化和爱国融为一炉。
中国象棋是棋类运动的一种,双方各有16枚棋子,一将(帅)、两士(仕)、两象(相)、两车、两马、两炮、五卒(兵)。车,横冲直撞,取上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马,左奔右突,声东击西,掀起滚滚征尘;炮,百步之外夺人性命,有滚雷飞石之势;将,稳坐军中,运筹帷幄,犹如诸葛孔明……
象棋在摆放的时候首先摆放对战双方的帅和将,分别在最上方和最下方九宫格中央的位置,士放在将帅的两边,相(象)放在士的两边,作为外围保护将帅的棋子,马在车的内侧,车在棋盘最下方的最边缘,炮花位置摆放炮,棋盘兵花上放双方的兵(卒)作为最前方的阻挡棋子。象棋的棋盘是由形式完全相同的两部分组成,每方有五条横线和九条竖线,交叉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象棋棋盘。棋盘中间的空白横线就是河界,是双方防线的界限,两部分是和河界相连接的,形成了十条横线、九条竖线的完整棋盘,在棋盘上面有两个“米”字形方框,就是九宫,是帅(将)和仕(士)的活动范围。象棋棋子颜色有两种,分别是红色和黑色,红、黑各为一方,双方的兵种都是一样的,仅仅是区分红棋和黑棋。
象棋就像一场战役, 前期:先发制人,集中优势兵力,尽快攻陷核心——象棋之布局 ;中期:稳固阵形,悄悄调度兵力,伺机偷袭弱点——象棋之中局;后期:保护元帅,大将近身肉搏,刺刀硬者得胜——象棋之残局 。
人生就像一盘棋,想要有好的结局,先要布好全局,走好开局。它能演绎出战场的生死绝杀,亦能演绎出人生百态。人生如棋,棋如人生,走棋需谨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生忌儿戏,一步走错百步难回。人生如棋,有进就有退,有退就有进,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退一步是为了进一步,让一步是为了下一步,失一步是为了得一步。丢卒才能保车,失小才可获大。棋盘虽小,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如棋,进退得有分寸,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该沉默时沉默是一种聪明。该苦干时苦干是一种能力,该退出时退出是一种修炼。屈伸有度是一种成熟,意气平和是一种性情。
白落梅说过,人生是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 这世间的欲求总是太满,只是再满的欲求也不能填补虚空。因为,欲求本身就是一种空芜,你追求的时候,它突然消失,你淡然的时候,却已经拥有。
李俊虎,男,16岁。宁夏固原第一中学高一学生,钟声工作室公益讲堂学员。爱好打篮球,读课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