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套车文学 好稿自远方来 一篇《父亲,我心中的爷们》点击量近七万
藏天朔力沉声吼 洋溢激情
周华健一生情一杯酒 歌声延绵 余音续响
老渔翁版的友情 避检涉河 肝胆相照 穷困之时 倾情搭救 亦是一生情谊一杯酒

有 朋 自 远 方 来(散文)
老 渔 翁 • 天 津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倏忽之间,我迎来了农历六十九岁生日。天津众约俗成的规矩是;男逢九,女逢十是大寿。本来生活低调的我,连蛋糕都不准备买,到时候吃碗长寿面, 足矣。
可是我真没有想到,认识四十一年,而且分别了二十八年的朋友王勇、张海忠(昵称小弟)夫妇执意要从1264公里的宝鸡市来给我祝贺七十寿辰。尤其是王勇身为私企房地产老板,整天事务繁多,我劝他心意收下,不要来了。实在不行,要夫人代劳吧,他说亲自给大哥过七十大寿这是必须的!
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啊。
虽然现在是滴水成冰的寒冬,是兄弟们的深情厚谊温暖了我。使我心中涌出融融的暖意!
时间老人在我们身上刻下道道年轮,但是他只能改变我们的容颜,却不能改变我们的友谊。朋友们的到来,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往事又一幕幕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相识于1972年。小弟是生于上海,长于西安的宁波人。虽然讲一口标准的陕西话,但是那修长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目光,透露出宁波人的精明。王勇那魁梧的身材,宽宽的肩膀,大眼方脸,是典型的西北汉子的形象。就是这个敦厚的西北汉子却有一付侠肝义胆乐善好施好心肠!这种“秦琼式”的人格魅力,使他无论在何时何地从来不缺朋友,这也是他事业顺风顺水的原因之一。 那时我是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年轻的技术员,他们是刚被招聘上来的学徒工 。虽然我们的经历不同,学历不同,但是共同的爱好和相同的价值取向、相似的为人处世之道,使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虽然他们嘴上叫我师傅,实际上我们早就是无话不谈的好哥们。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个要嘛没嘛的,买嘛都要票的年代。七五年我妈妈来宝鸡给我带二女儿。粮食就不富裕,加上一个人就更加捉襟见肘。没办法自好偷偷摸摸地去买私粮。干这种“违法又辛苦的事情,肯定是要找我的兄弟小弟。我们骑着自行车去五十里地外的农村去购买“私粮”。我们买了400多斤麦子,小弟驮了300斤左右,我驮了100多斤,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的骑行。可是破船偏遇顶头风,在回来的路上,迎面来的一个忠厚老实农民告诉我们前面有检查站,发现私买的粮食一律没收。人在危急时刻,会产生洪荒之力。小弟一听此言,比我还急,根本没有来得及和我商量对策,就推着载着300斤麦子的自行车就涉河改道。
十月末的河水虽没有结冰,但是已经寒彻骨了。小弟裤腿没挽,鞋子没脱,在冰冷的河水推着自行车竟一点没有感觉到冷,在他的脑海里唯一的信念就是赶紧把麦子安全运到家。令我们高兴的是走到河中央,水刚刚没过膝盖没有湿到麦子。正当我们感到庆幸的时候,小弟的自行车陷到鹅卵石和淤泥里动弹不得。如果此时遇到检查人员,那肯定是插翅难逃,结果之惨不敢想象。为筹买这批私粮,我可是倾其所有积蓄。民以食为天,为混肚儿圆,什么都拼上。小弟知道事情的紧迫,急得语调都变了。“师傅快帮我推车啊!”
我赶紧把自行车停下,帮他把车推过去,两个人再赶紧回来推下一辆车。此情此景,好像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一般。当我们把两辆自行车推到河对岸脱离险境后,心情一放松,两个人都累瘫在地上。
小弟想起离此不远的轴承厂有一位一起下乡的知青。找到朋友后,不但管了中午饭,还让我们在集体宿舍美美地睡了一觉。正当我们准备打道回府之际,又传来好消息。有一辆顺风车可以把我们带到市里。这真是好事成双啊!当我们把自行车和麦子放到车上,站在货车车厢里风驰电掣地驶向市里。公路两旁的白杨就像向后面跑步前进的士兵,我们就像是检阅士兵的元帅,心里别提那个美啊!已经感觉不到沙子迷眼冷风扑面了。
七十年代末,虽然打到了四人帮,但是四人帮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一时难于恢复。物质仍很匮乏。好不容易托朋友买到几张五合板,想做一个大衣柜。但是做衣橱架子的木料还不够。于是小弟、王勇、我们三家“挖地三尺”终于凑齐了做衣柜架子木料。那时我只有一间住房,做家具根本没地方。小弟的家带有一个小院。最后小弟提出在他家小院里,由王勇和由他找来的朋友一起做。他们什么都不让我管。在制作大衣柜的期间,有一天我和徒弟一块去制作现场看看。中午在小弟家吃完饭聊了几句我们就走了。路上我的徒弟说;师傅你真行!你做家具,王师傅免费替你干活,张师傅出场地,你来了什么都不管,张师傅还要管咱们中午饭。我说;奇怪吗?不奇怪啊!因为我们是兄弟!
在七八十年代,周日我们一般吃两顿饭,一是可以睡懒觉,二是可以节约些粮食。
有一个周日下午五点多了,小弟夫妇来我们家了。我问他们吃饭了吗?他们告诉我还没吃饭。我老伴闻声什么也没有说,围上围裙,洗下手去厨房做饭去了。不一会,两碗热气腾腾臊子面端上餐桌。老伴催他们趁热赶紧吃饭。吃完饭聊天时小弟才告诉我们他们家里粮票钱票都没了。还要等到第三天才能买粮。为此家人之间发生了口角。他也一气之下带着爱人小丽到我们家来了。我老伴听后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又急忙到我家厨房忙活去了。不一会从厨房里把我们家刚刚买到的8斤大米和一大筐红薯拿出来,让他们带走应急。心的善良的老伴知道,到了买粮的日子,他们家还没有钱买粮食。当面再给他钱不会要,临别之时在给他们的米袋子里偷偷地放了5元钱。关中地区盛产小麦,不产稻子。当时每人每月仅2斤大米,还是从汉中调拨来的。小弟家是浙江人,喜欢吃大米。老伴把这个月的配给大米都给了小弟,自家的孩子们这个月只能喝玉米糊糊了。若是我当家,至多只是匀一半,没想到老伴的慷慨比我更象爷们!我们就是这样互相帮衬着,度过了那段蹉跎岁月!
1978年小弟喜得贵子。我们都替他高兴。当然满月酒肯定是少不了的,喜宴定在满月那天中午。小弟要我在孩子满月当天早早地去他家,越早越好。正当我感到奇怪时,王勇告诉我,陕西当地有这样一个习俗,孩子满月那天见到第一个家族之外的男性就是孩子的干爸。白白得一个大儿子,傻子才不干呢!小弟还委托我给孩子起个名字。谁叫咱是文化人呢,我也觉得给孩子起名字的事非我莫属。我和老伴一通翻书查字典,因为孩子属马,最后我们给孩子起名“骏” ,希望孩子像骏马一样奔腾向前。在孩子满月那天我提着老伴已经准备的礼物,没来得及吃早点就奔他家而去。当然,孩子的干爸肯定是我,因为早就内定好了。人们常说双喜是又娶媳妇又过年。今天我觉得双喜是又得儿子又蹭早点。哈哈!记住,以后大家都这样说啊!
上个世纪末期,全国工业进行了关、停、并、转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小弟和爱人小丽下岗了。他们一家4口人,两个下岗,两个待业。家庭生活一时陷入困境。我知道后,当时和小弟通话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小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小弟:我和小丽都下岗了。
我:都下岗了,一家人吃什么?
小弟:下岗时给了点补贴。平时老爸老妈再给补贴一点。
我:那总得想点办法,干点什么呀?否则会坐吃山空的。
小弟:我想开洗衣店。
我:地点找好了吗?
小弟:在火车站斜对面。
我:启动资金需要多少?你现在有多少钱?
小弟:启动资金需要3万,我现在只有1万块钱。
我:你们抓紧进行前期准备。那2万块钱,由我来想办法解决。
随后我把2万元钱寄给了他。我们夫妇都在发电厂工作,经济情况相对他们好很多。但是在上世纪末,2万元也不是小数字。1995 年我买的一套70平米的商品房总费用才7万元。
当孩子们知道我给小弟寄钱的事,问我说:爸,如果小弟叔叔开洗衣店赔钱了怎么办?我说我没有想那些。你小弟叔叔生活发生了困难,我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我们是兄弟! 现在他们一家不但走出了困境,还买了商品房和汽车,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作为大哥感到十分欣慰。
王勇的女儿娜娜从小就是个乖乖女,生活自理能力强,学习努力,前几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体大硕士生。在京学习期间,每逢长假不回宝鸡就来天津我家。孩子来了很随便,和我的女儿打成一片,相聊甚欢!孩子把这当成自己的家,我感到十分欣慰。这是是老一辈的友谊又复制粘贴到年青一代身上!.
我们家有在孩子暑假期间旅游的习惯。2013年暑假前,全家讨论暑假去哪旅游的事。两个女儿都是陕西出生,她们想旧地重游,回宝鸡看看。她们随口一说,这些出游的前期准备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在我的头上。过去我或者我和老伴到宝鸡,一直住在王勇家,他搞房地产的,家里房子大。这次全家出游,不想给王勇添麻烦,自己找好住宿地方再告诉王勇。由于近期没有去过宝鸡,当地情况比较陌生了。我给小弟打电话进行询问。
我:小弟,暑假我和你嫂子想带孩子们一起回宝鸡看看。
小弟:好啊!欢迎你们回来看看。什么时候来?
我:买好票告诉你们。你给我找一个交通方便,性价比高的宾馆。你把宾馆的名字和电话告诉我。我好预定。
小弟:那怎么行?
我:这次是全家出游。人太多,别麻烦你们了。
小弟:你这样办,王老板肯定生气的。你就听我的,把来几个人,哪一天来?车次号或者航班号直接告诉王勇。其他你什么都不用管了。
我想了想,恭敬不如从命吧。我把就这次行程告诉了王勇。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咸阳机场时,王勇和侄子涛涛开着两辆车在机场等候多时了。回到宝鸡,王勇安排我们在他家附近的《西凤大酒店》,晚上召集了新老朋友在一楼可以容纳30多人的大餐厅为我们接风洗尘。他告诉大堂经理,只要不告诉这个大厅不用,着这个大厅你就给我天天留着。
在宝鸡期间,王勇告诉我的孩子,你们离开宝鸡时还小。有些地方没有记忆了,这次带你们好好玩玩。他亲自开车带我们游览了乾陵、法门寺、灵山、五丈原、青铜博物馆、炎帝陵、宝鸡影视拍摄基地和我们姬氏的祖祠——周公庙。旅游期间,王勇还专门带着我们去了一趟陕西西府小吃一条街——周源食品街。这顿饭把孩子们吃得是扶着墙进去,扶着墙出来。
一晃在宝鸡玩了5天了。今天接到西安大学同学的电话说明天派女婿和侄子来接我们。我和王勇商量明天中午把朋友们再召集在一起,我请请各位朋友,也算是和朋友们告别。王勇欣然同意。他说在这吃了好几天饭了,明天换个饭店。你看看还要邀请谁?告诉我一声,你请客我买单。我听后一笑,再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中午宴会如期举行。一共来了30多人,真是高朋满座。王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也即兴致以答谢,并真诚地欢迎各位朋友莅临天津做客。开席不久,我就让大女婿到前台去结账,不一会大女婿悄悄地告诉我,账没有结。前台服务员说:王老板说了这个账只能他亲自结,如果让别人结了账,我以后再也不到你们饭店来。我们可得惹不起王老板,他是我们饭店的常客。老板就是老板,暗度陈仓的计谋,早就让他识破了。话已至此,我只好还是那句老话,恭敬不如从命了。论经济实力,我和王勇有天壤之别。如果只有我们两家在一起聚餐,我只管吃饭,其他一概不管。王勇以诚待人,我也不用虚情假意,这次我之所以抢着买单,只是想以此向参加聚会的其他朋友们表示一下敬意罢了。
在回西安的路上,大女婿问我,爸你看这几天王勇叔叔开车带着咱们到处玩,到公园买票,到饭店买单。你怎么也没有主动抢着买一次呢?王勇叔叔对咱们这么好,你过去给王勇叔叔帮过忙吗?我和他说,有些事一时半会几句话也说不清,我只告诉你一句话,我们是相处几十年的好兄弟。
大女婿的话勾起了对过去几十年的回忆。如果说我和小弟之间互相帮忙的话,而王勇没有求我办过一件事,都是我不断麻烦他。他和我的关系,绝对是向我倾斜的不等式。朋友之间要时时刻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但是绝不能用五马换六羊来平衡。我和王勇之间的友谊可以说始于性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酒席上

我、王勇、小弟三家人

王勇、小弟两家人天津留影
朋友就是彼此心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利益的链条不能把彼此长期捆绑在一起,只能靠彼此欣赏来维系;朋友可以地位不一,但一定要同舟共济;朋友可以不锦上添花,但一定要雪中送炭;朋友可以不常常联系,但一定要把彼此装在心里。
有人说;人生就是记住别人的好。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宽慰。我对此有特别的体会。我从十九岁离家到外地求学,到如今整整在外待了五十年。在这期间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他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为此我在名为《荣华食府》酒店举行我的七十寿诞暨新老朋友联谊会,借着酒店的名字给新老朋友送去我的祝福!在津的新朋友王义、建津、娄刚、春梅早早来到酒店帮助安排。老朋和新友欢聚一堂,觥筹交错,把酒言欢,其乐融融。席间朋友们纷纷向我敬酒,我也一一回敬。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在我的生日之际,被新朋和老友井喷式的友情包围着,我沉侵在友谊的海洋里,被幸福着,我此生足矣。 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