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岛当兵的日子里(连载2)
作者:梁才
二、无人岛的馈赠
谁都知道,螃蟹是八只腿二个螯,所以小时候读到荀子《劝学》的“蟹六跪而二螯”感到惊㤞,以为古人一定是记错了。当兵看到梭子蟹等蟹后才明白,古人可能说的是海里的梭子蟹,确实是是六只脚,两只螯。但少了两只脚,却在脚后面长了一对“划子”似的什么东西?求证当地渔民才知道,海水流速快,那一对的“划子”,是梭子蟹快速划水平衡前进的“桨或舵”,前进时当“桨”用,转向当“舵”使。而淡水蟹不需要多少的“划水”,既然也就不用“桨和舵”,多长两只脚“横行”时更便利。
岛上当兵,确实涨了许多见识,无论是海产品,还是岛上生物,简直是一本天书。金鸡岛的西北角有座无人岛,名叫“大马峰”。海拔约50米,占地大约在五六亩,渔村的农业队成员,全是清一色的“三八”,她们无论从胆魄或体力上都不敢上这个岛去开垦。部队守备一连光头连长是位50年入伍,上过朝鲜战场的四川籍老同志,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号令下,他发奇想,找渔村未出海的机帆船帮个忙,他带几个战士登上荒岛察看。他自小是个山里生山里长的四川什邡人,山地,能长点什么,他心里有谱,荒岛的平面占地大小,不等于岛上面积还是那么大小。因为岛是立体的,地表面积会大大超过岛的平面占地面积。一行人登岛一看,除了盐蒿就是野蒿、杂草,都长得挺拔傲立,酷似我们这批守卫祖国士兵的坚强韧性和顽强的品格!用铁镐刨了几处,它的根深比地上部分还要长,土壤层很厚,土质优良,都是类属含水率、保水率高的粘性土,所含矿物质极为丰富。回部队连长立即向营里汇报他的想法,杨维昇营长觉得很好,这事能干。于是思考着怎么运作,经献计讨论,决定栽山芋,准备来一次突击行动。
连司务长正准备探亲回启东,连长要他顺便看看,能否搞万把棵山芋秧子,一要看价钱不能比菜园街市场高,二要看市场能否一次性能买得到!仔细测算一下,一亩地匡栽2000棵,一万棵苗岛上栽得下,人力上,部队除去战备值班的,守备连能调动的人力,匡80人,每一人从翻挖地,到打垄起行,栽下秧子,平摊到每人头上就100多棵任务,4个小时应能完成,加之上下船时间,多在5个小时可以完工归队。然而工具却成问题,每人一把锹或镐,连队里找不到,到全营各连队去借,一联系只能凑30把不到。到渔村去找,请老保管在喇叭里招呼,农业队各户都送来锹,但残缺不全的太多,不是柄太短,就是锹头太老,锈,看都让人看不上,我向他们讲明:阿拉解放军想上“大马峰”栽地瓜,借侬铁锹用,伊借的锹要好哎。很快,锹的问题解决了。
过了立夏,司务长归队,带来了三蔴袋地瓜苗,由于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苗有些萎蔫。那天风平浪静,天上还飘着阵阵细雨,天时地利全占!全连组织两个排多一点的人力,各人灌满水壶,上船,十多分钟水路,但要避过岛周水面旋涡位置,一靠船,逐一有序上岛,布置两个人一组,一人翻地挖土,另一个人拾草栽苗,歇人不停锹,一看杂草没处放,一想,建议连长,把草头埋进土,草根向上给地瓜秧遮太阳,还能保土的水份;又有人建议,是否可以不垒山芋行子,直接平栽?好几个家在山区的战友说,他们家在山上栽地瓜不打拢,垒行子还不利于保水。连长排长采纳了建议,荒岛上栽地瓜本来就没水浇,成活相对难些,把草头埋进土里,草根朝上,既遮太阳又遮地瓜秧,一举多得!好主意……
本想,荒岛种地靠天收,孰料寒露后上岛收获时,却是大大的惊喜:“乖乖”,大的一个5、6斤重,最大的一个长裂缝,一称8斤4两因为藤太难弄,价值不大,全不要,带的25条蔴袋,装不完,就传上船,倒甲板上。接送我们的船上渔民,每人带几个地瓜回家,借各连队锹的,还锹时顺抬一蔴袋山芋送去。“解放军十格(能干)!”全岙百姓交口称赞!
司务长真会处理这批山芋,皮削去喂猪,削出来的放笼里一蒸,再掺合面粉进去捣烂,又找来二斤芝麻,拌进山芋糊里,然后切成一片片地晒干,放油锅里炸,又香又脆还微甜的薯片!我的家乡虽然也是长山芋的地方,但从来没见过这种的“洋吃法”,春节期间每个战友分上一袋小食,真是感谢“荒岛大马峰的馈赠”!

作者简介:
梁才,六九年入伍在嵊泗当兵,退伍复员为民办教师,自学“中国农业大学”函授毕业,小学高级教师,任校长廿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