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哪里的人最幸福?
有权威机构经过认真调查分析终于得到权威答案:东北人!
恐怕没有人提出异议。东北人实在,东北人豪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东北男人“虎”,老子天下第一,别把他惹火了,杀你全家片甲不留,东北女人“浪”,你有情来她有意,不知不觉走进青纱帐。东北人敢爱敢恨,活就活个实实在在,活就活个痛痛快快,活就活个风风火火,活就活个潇潇洒洒。
东北人大多数是移民,俗称“闯关东”,在家靠父母,到了关东黑土地了,只能靠朋友,方可笑傲江湖。东北人受过俄国的凌辱,也沦落为日本的亡国奴,伪满政府在这里施政,国共在这里角逐,东北人饱尝人世艰辛,是祖国大家庭中命运最苦的孩子。
东北天寒地冻,一年有很长时间待在屋里。东北的地域是旷野的,无边无际的,我们关中这个村里有事周围十里八里村的都街谈巷议,在东北,你要去邻村,少得上个把月。这里地广人稀。这里不像我们关中人,即使借钱,也要把房子盖的老高,我的一个朋友就因为盖房与邻居大打出手,闹到了公安局告到了法院,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东北人的房低的多也土的多。东北人懂得享受,因此就有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之说,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像我们关中人自己一生省吃俭用也要把积蓄留给儿子,那怕把亲生爹娘扔在一边。酒饱饭足了,总得说些笑话呀甚至黄段子呀,后来发展到二人转表演并发扬光大,到了春心荡漾眉飞色舞的境地,做爱就做爱,做个天翻地覆,做个死去活来。因此东北人在两性关系上比较开放,朋友说,纯种的东北女人肩宽胳膊腿腰都粗,床上一躺,一般男人不是对手,令人闻风丧胆。东北人之所以爱喝酒,除了气候因素冷性格因素爽外,还有气力和胆量对付女人,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我喝多了喝得不省人事,而那一关,自然而然就免了。这么说来,东北男人也挺不容易的,有“过把瘾就死”之说,也不枉来世界潇洒走一回。我们关中人,可能受封建毒害可能病入膏肓,男女授受不亲,即使夫妻之间也索然无味,把人性都压抑了,都没有男女区别了,男人成为公务员“太监”,女人的妇科病多了,脸上的斑多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习惯了,还有更多的假正经,一肚子的花花肠子,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
东北人是张扬的,东北人是幸福的。
你数一数活跃在春晚和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舞台的大腕笑星,“本山传媒”“本山王国”的赵大叔,超生游击队的黄宏,浓缩的精华潘长江,赵妈争气的儿子巩汉林,不是大款也不是伙夫专门接听“忽悠热线”的范伟,让女人嫉妒让男人着迷的李玉刚,男不男女不女的小沈阳,等等,等等,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制造快乐,传递欢乐,才让国人如此陶醉如此快乐如此幸福,很难想象,没有他们群星璀璨,中国的天空多么黯淡,没有他们欢歌笑语,中国的百姓会多么寂寞。
是黑土地养育了他们,是二人转成就了他们。
我有太多的梦想。我想往黑土地。他厚重的历史,他迷人的风光。但是我最想的是坐在剧场,真正体会,欣赏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北二人转!过去的同事冀总说二人转一个字“俗”,什么是俗?谁又能说清楚!没有大俗就没有大雅。在西南,同学就打电话,什么时候到长春呀,问了几次,我也还不能差上翅膀,长白山,不想,电影城,不想,汽车城,也不想。我对同学说,我就想看看原汁原味的二人转,因为身临其境跟在电视里看到的往往有太多的不同。
飞机经过三小时的飞行,我来到哈尔滨,几天时间我冒着大雨穿行在几个城市之间,感冒,消化不良,上火,声音沙哑的说不出话来,感冒胶囊江中健胃消食片金嗓子喉宝阿莫西林牛黄解毒片一吃一大把,许总说赶紧去打点滴,刚从美国归来的老板也命令我身体第一休息几天。我就是那苦命,还有一口气。我坐上去长春的火车,我和同学说好了的,一起去看二人转,一起去看二人转!
其实长春就有刘老根大舞台,不知道什么原因,同学没有安排去,不会是因为远?因为贵?我们来到同样在长春很有名气的“东北风”。那是怎样一个夜晚啊,整个剧场成为欢乐的海洋,我们聚精会神,我们目不暇接,我们捧腹开怀。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音响,精彩跌宕的表演,都大大出乎了我的想象。二人转当然是重头戏,演员一出场,个个有绝活,吹拉弹唱,说学逗唱,诙谐幽默,全场爆发阵阵掌声笑声赞叹声欢呼声。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走的远古的近代的如今的国际的国内的美国的利比亚亚的总统的百姓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还有打情的骂俏的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天南的海北的,无不成为二人转演员演绎节目的内容!这就是二人转,老百姓的二人转,艺术的二人转,与时俱进的二人转,令世人惊奇的二人转!浓浓关东情,尽现东北风。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欣赏的是东北二人转,就好比去一个大饭店,二人转是师傅的拿手菜是饭店的招牌菜,别的一点也不赖。有武术,杂技,有令人难忘的流行歌曲,更有奇的,他们竟然把表现一对恋人生死恋的金奖节目爱情芭蕾搬上舞台表演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如痴如醉。最后的节目也是压铸戏是改编而来的千手观音,精彩丝毫不逊春晚,大屏幕出现的人们看到的给人的冲击力感染力还要比央视上的更胜一筹。
二人转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与时俱进的艺术。我们陕西关中就没有艺术吗?不是。我们有秦腔,但是喜欢的都是些老年人,我们有电视节目“秦之声”,喜欢看的没有年轻人。不是秦腔没有他的魅力,你想想,《铡美案》中的主人翁陈世美官都那么大了,即便是不能金屋藏娇,有几个想好算得了什么?妻子有享不尽的富贵,鱼死网破也犯不着呀,现在社会还有什么包公呀,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剧里只是人们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现实是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天下衙门朝南开有钱没理你别进来,猫和耗子都成为干亲咧你包公还黑着个脸挣破嗓子唱着谁还相信这世道你还能忽悠得了谁呀。我记得我们陕西各县过去都有剧团的,现在连个影影都找不见,关中农村现在有人过事,请来歌舞团,有一次我听一位“歌星”一口气唱了三十多首流行歌曲,令人作呕,我发誓在也不看了,给一万块钱也不看,那不是让人去享受,那简直是要人的命!
二人转转出了东北,转出了幸福。
与东北人比,我们的业余时间都干了些什么呢,我们能经常大笑出声来吗?我们幸福吗?
离开那片土地,我问自己。
(李含辛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内蒙古赤峰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