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散文
時光的记忆
文/李庆明
每天早晨,旭日东升,霞光明媚,我站在高高的阳台上眺望,不远处学校的道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不是爷爷奶奶搀着上小学的孩子、就是中学生骑着单车急急奔向学校,或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开着汽车送孩子们上学。小学生唱着儿歌童谣、中学生一路谈笑风生,大家兴高采烈的走进教室。
每天早上看到学生们幸福的背影、晚上望着他们欢乐回家的笑脸,心潮澎湃,時常激起我对少年时期回忆的浪花……
8岁那年,妈妈买了二尺蓝布,做了一个书包。我挎着这个渐渐褪色的书包,一年四季,不论是阳光灿烂,还是刮风下雨、或冰天雪地,要想上学校,必须从架在河面上那条长长的、颤颤悠悠的艞上走过或爬过。六年漫长的小学生涯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度过。
小学毕业后,正是国家遇到三年自然灾害特殊困难時期,全县二十多个公社(乡镇),仅有四五所中学,上学难,上中学更难,那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那个年代能考上县重点中学,如同考上状元一样高兴,而且我是本地建国后的十年中,从遥远的海边首次被录取到县中。到县城上学,自己感到荣幸,父母为之动容,邻居为之兴奋和祝贺!
发自内心的喜悦还没平静,脸上的笑容还没有消失,没想到上学遇到的困难接踵而来。

家乡离县城一百二十里,按现在说也就是一个小時车程。六十年代初从家到学校无任何交通工具。就连书本、画册都罕见汽车的踪影,何况马路上更没有汽车奔驰。我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生在偏僻的海边、偎依在父母身边长大,开学或放假,唯有背着背包,手中拿着叮叮当当、碰撞响声不停的生活用品,从天刚蒙蒙亮,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着、艰难的走完一百二十多里路,走不到一半路程就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力不从心的瘫坐在地上歇一会,再想站起来,只能柱着木条或扶拉着树干,才能慢慢的撑起身。鞋子磨破了,脚上的血泡一个连一个,每次走到学校或放假回到家里,都是从鸡叫开始步行,直至夜深人静才能到达,常常累的连脱袜子的力量皆无,只能软瘫瘫的仰躺在床上。同学或家人看着我都非常心疼不已。
在学校几年里,我们从没看见过米饭,从没吃过白面馒头;一天三顿都是玉米稀饭加上二两玉米饼或四两地瓜干,晚自习没结束,我们已经饥肠辘辘。那時地瓜干就是最好的主食和营养品,一年四季皆没有改变过。这样的伙食拌随了我们整过中学時代的生活。
遇到春收秋割两季,我也会伙同几个同学,利用星期天或其他空余時间,到附近公社的大田里拾一点撒落的小麦、黄豆、山芋等充饥,或许从附近的田沟里摸点小魚小河虾,改善一下伙食。即使放假返校的途中,一边走路,一边睁大着两眼,瞅着路边的麦田或豆地,搜索着有无农民遗收的莊稼,那怕一棵豆秸也要检起来抖抖看看有无豆粒。用这点检来的额外农作物弥补饥饿。课间時,农村的同学吃着各种香喷喷的炒面,我不由得流下馋馋的口水……
在学校里,居住的条件更是简陋,四百多男生在废弃无间隔的水泥厂大仓库里住过,夏天,在学校浴室的地面上挤躺过,附近山坡上的破庙里我们睡过,冬天,芦苇席子下面铺垫着一层薄薄的稻草。我们就是在这样条件下,告别了难忘的学生生涯。那几年,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是两眼向前,挺起腰板,集中精力,求知求学,这是我唯一的寻求。
这段终身难忘的回忆,也常常是我后来工作的力量之源,那克服困难不服输的勇气,一直伴随着我几十年。
青少年時期往事的回忆,象一杯浓浓的咖啡,让人回味无穷。虽然時间象流水一般的慢慢的从身边溜走,但是,也让我们的人生充滿了各种色彩。
朴素的生活磨炼了我们,艰苦的环境考验了我们,在崎岖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就有信心趟过;就有战胜困难的毅力。

回忆这段艰难的生活、艰苦的环境,更使我觉得今天孩子们生活在新時代是多么幸福。你们可知,这是多少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为你们铺垫了这美好平坦的道路,今天你们才能在这祥的优美环境中,吟听老师们精彩的讲演。每当我看到这些活泼的祖国花朵、看到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学习時,让我浮想翩翩,使我们觉得生在伟大的中国多么荣幸!更我们感到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
傍晚,一群少年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优雅动听的歌声傳向四方,使我感慨万千。你们,今天是自由自在的小船,飘荡在书的海洋里,明天,你们是舵手,你们将驾驶着巨轮,航行在祖国波澜壮阔的海洋上,明天,你们将是雄鹰,展翅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祖国的未来属于你们,将由你们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202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