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码:1990年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回家”
郭明木/文
30多年算不上很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时间的推移,有些人和事的记忆或渐行渐远,或模糊不清。今天,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国家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之一的龙海人李林。当年(1990年4月)龙海县委、县政府在她的家乡石码隆重举行“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十项活动,这一举措,在现在看来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在纪念、宣传和书写李林烈士英雄事迹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发起、组织、参与的各位领导、前辈和先贤们的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我想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应该被唤醒,至少在今天建党百年,值得弘扬。1990年4月,龙海县隆重举行“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活动,根据参与者回忆和有关文献资料,当时制定了10项内容:
1,召开纪念大会(锦江影剧院)
2,召开座谈会、研讨会
3,建展览馆(原文化馆一楼)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4,创作歌仔戏(姚溪山负责,后定名《侨女英魂》)
5,印发纪念信封(以龙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名义,由谢安宁、林靖华负 责)
6,出纪念专刊(县委宣传部负责)
7,政协文史委出一期纪念特刊
8,报道组、县广播站、电影发行公司做好报道,加強宣传(报纸、广 播、幻灯)
9,邀请李林亲属(弟弟)李永成为县政协第八届委员
10,慰问李林亲属,关心其生活
根据收集到的实物资料有:
1,龙海县隆重举行“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大会(1990.4.26)
1990年4月26日,龙海县委、县政府在石码锦江影剧院隆重举行“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暨‘四学一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县委、县政府在家领导和部队代表出席大会。县委常委倪合福主持会议,李林烈士亲属(弟弟)李永成受邀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2,纪念李林殉国五十周年座谈会
据《龙海华侨史记》(1998.5)“建国后侨务工作大事记”记载:
4月26日,是我县归侨抗日女英雄李林殉国五十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我县先后举行座谈会、报告会、广播周、展览馆、出版小报、印发纪念信封,编写《侨女英魂》芗剧本等纪念活动。
这年3月底开始,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有关纪念活动的筹备会、协调会,座谈会和研讨会。中共龙海县委宣传部发出“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活动”通知。
李林烈士亲属(弟弟)李永成、龙海县合成氨厂会计员、文史和集邮爱好者林靖华受邀参加座谈会。林靖华接受了设计李林纪念封的任务。
3,李林烈士展览馆(文化馆一楼,题字:马驰)。在老师带领下,准备进入参观的学生(图中:宣传部领导,和讲解人洪存祥)
4月24日,龙海中共县委会、县政府、县政协联合举办的李林烈士展览馆开馆。馆内收集有关人物照片92件,展示李林烈士在各个生活时期情况的写照,以及在山西雁北抗击日寇壮烈牺牲后,当地人民及全国各界人士五十年来缅怀悼念烈士的情景。自开馆以来,县里各级领导参观了李林烈士展览馆;各团体单位、各校师生与各地群众络绎不绝来馆参观。新团员在李林塑像前举行入团宣誓。少先队员举行学习李林诗朗诵会。据不完全统计,至五月中句止,已达一万余人次。李林烈士展览馆后移至龙海三中。
4,芗剧《侨女英魂》福建省“向建党七十周年献礼”文艺汇演(福州)
芗剧《侨女英魂》
李林由庄必芳 郭维窕扮演
编剧:姚溪山 魏乃聪 庄少全
导演:庄少全 郭志贤(特邀)
音乐设计:郭光焕 洪文 黄石钧(特邀)
舞美设计:吴佑福(特邀)
服装:郑陈森 郑金花
道具:黄海土 杨金龙
效果:罗勇海
灯光:施跃煌 陈英杰 陈厚添(特邀)
主弦:洪文和
司鼓:姚富足
舞台监督:康国祥 李顺谊
乐队指挥:郭光焕
剧务主任:陈坤玉
该剧由龙海县芗剧团演出。1991年7月在福州参加福建省“向建党七十周年献礼”文艺汇演,好评如潮。获1991年福建省新剧目奖、福建省“向建党七十周年献礼优秀文艺作品征文二等奖”(姚溪山、魏乃聪)和“第六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三等奖”(庄少全)。
5,《民族女英雄李林传奇》专刊
民革龙海总支编写 (1990年6月)
《民族女英雄李林传奇--殉国五十周年纪念》由民革总支委员赖鄞祥编写,民革龙海县总支部林开瑞撰写了“前言”,纪念刊还收入各级领导、李林亲属、战友、同学的题词,以及龙海举办纪念活动的多幅照片,内容十分丰富。
6,《龙海文史资料》11期(1990年7月)纪念李林烈士特刊
收入有:李林战友、爱人屈键,同学贾唯英、林专心、魏秀华,龙海文史研究室陈亚芳以及中共平鲁县委委员会、平鲁人大委员会、平鲁人民政府《重修李林碑文》等文章。
7,《闽南日报》1990年4月26日“忠勇游子心 浩气贯长虹—纪念抗日女英雄、归侨烈士李林殉国五十周年”,作者:林斌龙,邱思勤,配文摄影:陈水生
8,在广播、幻灯宣传方面,县广播站制作了专题广播、举办广播周,通过有线广播将李林烈士精神传送龙海各乡村;县电影发行公司制作了《侨女英魂—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彩色幻灯片,作为电影映前宣传片在各乡村播放。1991年由县电影发行公司(龙海县电影队)创作的“三镜头动感彩色幻灯节目”《侨女英魂—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参加福建省电影发行公司“建党70周年全省幻灯宣传调映”比赛,荣获特等奖和“映前宣传”一等奖。
《侨女英魂幻灯片配音》
文稿:陈水才 配音:杨萍
音频制作:蔡少华
《侨女英魂》配音文稿&陈水才手稿《侨女英魂》获“幻灯调映”特等奖和“映前宣传”一等奖。
双镜头动感彩色幻灯节目《侨女英魂—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创作团队:组织领导:吴永固文字编辑、导演:陈水才美工:蔡水松 方跃辉放映:陈建德 蔡水松配音:杨萍(龙海干校)音频制作:蔡少华(广播站)时长:18分钟(50多片)三镜头动感彩色幻灯节目《侨女英魂—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获奖后,被漳州市文化局推荐在漳州,南靖等地到播放,受到热烈反响,被赞誉为“在幻灯节目的创作和表演技艺中放了一颗卫星”。
9,《李林烈士纪念信封》1990年4月26日
林靖华: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我于1989年年初写信给当时的中共龙海县委宣传部,建议在李林烈士牺牲50周年之际举行纪念活动,同时建议发行制作李林纪念信封。不久,我收到中共龙海县委宣传部回复,邀请我到县里开会,参加成立纪念活动组委会事宜,后又决定由我负责李林纪念封的设计和策划工作。后我又特别提议,请李林烈士的老领导薄一波为纪念封题词,建议很快被县委所采纳,并由宣传部干事谢安宁负责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联系。过了20多天,薄一波寄来了“李林烈士女中英杰 为国捐躯永垂史册”题词。(来源:闽南日报 2018-06-07 )
10,1990年12月21日,经龙海县政协第七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协商通过,邀请李林烈士亲属(弟弟)李永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龙海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龙协邀<8>118)
事实上,在龙海,从这一年开始,宣传李林烈士精神各种活动一直不间断。(注:1991~2021的相关活动将在续集分解)得一提是:2019年9月9日上午,“一位属于我们龙海的女英雄”,“双百人物”李林烈士英雄事迹巡回报告会走进石码中心小学,市领导郑隆松、陈爱棋、蔡丽枝、卢秀云、阮秀惠和部分市直机关负责同志出席报告会。(龙海官网 2019-09-09)
结语
石码,地处中国南部偏隅一方的闽南古镇,这里依旧保留着诸多的优秀闽南传统文化。今天我们看到,不忘初心,敬重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中华革命的传统,在这个古镇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并逐渐成为当地政府和一方百姓贤能之士的己任。
特别鸣谢
厦门市图书馆特藏部
龙海区档案馆
龙海区图书馆
鹭客社
龙海官网
龙海作协
山石码(梧闽)
李舟玲(李林侄女)
雪玲珑女士
陈月女士
江 云
周亚份
刘若贤
郑来发
陈坤玉
周亚森
林兆明
林靖华
杨志强
吴渊杰
康国祥
蔡少华
陈水才
林耀福
延伸阅读:
1,陈嘉庚先生修(扩)建于1920年的集美“龙王宫码头”。1930~1933年李秀若(李林)和她的同学林专心在集美学校读书期间,就是从这里登船往返石码“大码头”回家。据说,鲁迅、林语堂也曾在此登船。
2,李林烈士原名李秀若(1915-1940)牺牲时年仅25岁:
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全国“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
中共一大会址“缅怀墙”上的革命英烈之一
会三国语言和文字(中国语、印尼语、荷兰语)在那个年代乃至今天堪称“学霸”。
求学之路
1924年,印尼东爪哇外南梦中华学校
1929年,石码大埕私塾
1930年,集美幼师
1932年,集美女中
1934年,杭州女子高级中学
1935年,上海爱国女中高中部(作文“读〈木兰辞〉有感”,被老师破格评了105分)。
1936年7月,北平私立民国学院政治系(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12月,加入山西省“牺盟会”,同时参加军政训练班,后任军政训练班中共特委宣传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