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水 有个继鳌堂
郑亚水/文
今天应约和陈金土、林兆明、郭明木、林志祥、陈淑美、严美惠、蔡志强(龙翔沧海五百文化群群主)等几位文化人,一起到白水金鳌社的衍生澳内'继鳌堂'参观,第三代堂主、闽南文化研究员杨强先生,早早于堂口迎接…边谈边议进入继鳌堂内大埕……我对杨强教授说…整体气宇非凡,我问杨强教授:'下基起厝时,一定有高人指点,估计是江西赣州师的设计的……',杨强教授说'对对对,爷爷起厝时,聘请了江西赣州大师指点,族谱还记载了他的四季诗…诗意已经对建'继鳌堂'的内涵进行了历史嘱托,寄意后人不可不察…',入山看山势,近堂品地理……
这位1935年民国年间的赣州地理师张达伍前辈的确不同凡响,民间传说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结缘的地理大师叫'不过伍',意为一辈子看风水地理不超过伍起…'相地'非帝王将相不做,非常严谨也到位应验。而设计'继鳌堂'的地理师名字叫'达伍',也就是说他一辈子相地相穴仅仅五桩而已,'继鳌堂'算是其一,他不仅仅让这'继鳌堂'一代胜过一代,而且留着'以孝为本“四季诗”示喻后人如何为人处世,不能不说喻意深刻、用心良苦…作为传统文化的后学,我对继鳌堂的地理内涵粗略评价如下…
继鳌堂地理布局:背山面水,玉带环绕,双埕一斗,青龙取水…此地为玳瑁山回龙起势古峰地,左青龙有延伸至七星潭,喻日后飞龙在天,大展宏图;右白虎位配之对称的炮楼,内外有靠,合境平安;坐东北向西南,西属金有大塘水可'金生丽水',南属火则'水火相济'可合作成事……三层埕隐喻子孙后代能够向外发展…而且独具一格,斗埕成局,必然堆金积玉…
儒家理学大师、漳州的南宋'知州事'朱熹圣人评价传统的民间地理文化说:'信则有有,不信则无。',朱文公的三大高徒蔡元定、陈北溪、黄矸造诣各有所长,擅长相地的蔡元定先生后来说:'择地好不如心地好',心即是理,佛亦在心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回归到'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也给出了'以人为本'的正理真谛……这就是张达伍先贤不同于一般地理师的眼光和睿智,以'四季诗'为文化芯片留传近百年至今……而且更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如果到了继鳌堂,又参观了大堂的后堂'四知堂',却不知道当初起厝设计者的留嘱'四季诗',只能说您仅仅看到了一个古迹的表象,并没有领会先人的精神……
儒家认为'百善孝为先',康乾盛世亦是'以孝治天下',甚至《说文》教育的'教'字,也是由'孝'与'文'拼揍的,把'孝'作为人格的立身之本、文化主旨,可是有些年我们的教育'唯分数'、'重技能'的偏颇,把'立人格'的本意忽略疏远了……以致崇洋媚外、唯利是图、无理缺德、数典忘祖的小人时而涌出…这也是'继鳌堂'的呼唤,如何让子孙后代,继续复兴中华'独占鳌头',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真正的大师,也是真龙显世,让继鳌堂三代堂主有一个'画龙点晴'神来之笔,这就是种一棵龙柏在入口处,龙柏有'降火消灾挡煞'之中药或文化功效,小时候,虚火一高,母亲总是摘了几片龙柏的小弟'扁柏'来煮瘦肉水,一喝应效…而为什么不肯摘'龙柏'叶子呢?这有文化上的心理需要…枝繁叶茂的龙柏预示着一个家族兴旺发达,'柏青母黄'说明需要关怀家中女性,配以含笑浅黄、木槿粉红及石榴玫红…则有一种,阴阳上的和偕得配,视觉上的美学理念。
继鳌堂的花木似乎不离这种文化生态…右起青龙柏、黄含笑、红石榴、粉木槿……代表现状的一种表象与涵养,所以最后我只能劝杨强教授一句,目前的红石榴比较小,应该动员子女响应党的号召,多生二胎三胎吧!仅供参考,嘿嘿!
金秋会
陈金土/文
2021年,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周年。于金秋十月底,十一月初,在郭明木先生的努力下,终于让闽南大革命时代赤卫队、红三团、乌山游击队于漳州、石码、白水继鳌堂三个交通站的后裔,在郭明木家先后见了面。这就是张振福老先生认识的,“红三团在石码有一个巨大的交通站。”
从林克云甥儿苏少奇,有关对1928年,在漳州、石码成立的游击队,原名“赤卫队”的称呼,让人培感亲切。林三虎包子店是王德、王占春、王却车的赤卫队到红三团在漳州的交通站。终于解开了当年红三团、双第在石码两个交通站的内部传说历史之谜。
十一月二日,杨强教授及夫人在郭明木家相会。这是在闽南师大的前身二师院一别四十多年的相聚。杨强教授不改当年的风华,只是让青絲蒙上了白雪。
当年其父杨新田老先生蒙难于农副产品石码柴仓,巧好我被贬回石码煤场做机械安装。杨老先生爱国之情,让我俩心心相印,而成他老先生的忘年之交。想不到老先生爱国源缘,出于继鳌堂——这红三团乌山游击队交通站家族的衍源。
郭明木先生于史学的努力,让闽南大革命时代三个交通站后裔相会,理清了漳州在大革命时代,府城、九湖有王德、王金山、王却车领导的赤卫队,中有李金发为龙溪中心县委,李联星组织与发动林和尚、黄坤元的两支赤卫队,东有林克云这王德、王占春的同学,由季康发动组织闽南的星火,点燃的白水赤卫队,继鳌堂这乌山游击队交通站。让熊熊之火燃遍了闽粤赣边,占燃了抗日战场,成为一杆不倒红旗。
蔡健、林兆明“会师”(拜会其杨强老师)增添了热烈气氛,郑亚水总会把亲人相会引入高潮。龙海红色文化的传承,就寄托在这些人身上。先人伟业应由后人弘扬,让中国共产党树立在闽粤赣边这杆红旗,永远飘扬!
以上是石码著名文史专家陈金土先生,写了《金秋会》,讲的恰恰是继鳌堂的红色记忆…
红色的'继鳌堂'后面是'四知堂',属于传统儒家文化的领域,'四知堂'是祖训的圣地,坐在'四知堂'上客座上,让我有点'不是所措',腿不能摆'二郎腿',放成'八字开'亦失敬,手平放扶手,以示聆听先贤之教诲…
杨震(54-124),字伯起,弘农华阴(陕西华阴)人,杨氏三十五代祖。
杨震从小虚心好学,其后成为“明经博览,无不穷究”的大儒。他早年在河南湖城县任教,因教导有方,时人称其为“关西夫子”。杨震五十岁时才当官,后官至太尉,为东汉大臣。
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曾举荐王密为孝廉。后来当杨震到东莱当太守,王密已是昌邑令。为感谢杨震的举荐之恩,王密深夜带着十斤黄金送杨震,杨震拒绝接受。王密说三更半夜没人知道,还是请杨震收下。杨震严肃回答:“你这是什么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你怎么可以说没人知道?”王密接受了杨震的教诲,羞愧地告辞走了。
杨震是廉洁为官的楷模,其子孙后代亦传承其清廉为政之作风,形成了良好家族风尚。千百年来,弘农杨氏后裔皆以杨震敬畏 “四知”为荣,秉承杨震“清白传家”的家风,保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如果说继鳌堂的第一文化是红色文化,那么'四知堂'的文化就是廉政文化,杨家列祖列宗出仕的廉政文化…杨震为官拒贿理由很简单,'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做什么事都有因果报应,天地鬼神无所不知!
杨秉(91-165),字叔节,杨震的中子。杨秉是为后汉桓帝刘志的得力宰辅,著名政治家。《后汉书》记载:“秉性不饮酒, 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日: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杨秉少传父业,博通书传,是潜心治儒学的教育家。其后四十多岁为官,相继出任豫、荆、徐、党四州刺史。杨秉是汉桓帝的“劝讲”(老师)。其任帝师,谦虚谨慎,但朝政不当即直言不讳,尽忠规谏。延熹年间,宦官当权,任人唯亲。杨秉对宦官及其子弟竞相贪淫的现象极为痛恨,建议桓帝沿用旧典考核各级官员。桓帝听从他的意见。杨秉还条奏匈奴中郎将燕瑷、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值多人,或处死,或罢免,天下莫不肃然。
杨秉为官清正廉洁。他的老部下任城孝廉景虑见他罢官归里,“雅素清俭, 家至贫娄,并日而食”,就送他百万钱,杨秉闭门不纳,拒绝接受。
第二个需要知道'四知堂'文化内涵是,祖上杨秉先后当了豫、荆、徐、党四个州的'知州'刺吏。他的为官之道:'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1935年,杨强的爷爷起基开建'继鳌堂',当时的地理师张达伍,在族谱上留下了珍贵的'春夏秋冬'四季诗,类以朱熹的'四季文公诗',内涵喻意极其深刻,您读懂了,就知道'继鳌堂'的文化脉动!
据闽南文化研究员、堂主杨强教授讲:'奶奶和姑姑的名字,分别有'桂'与'兰'…',八月桂花香,花中的四君子,有'梅兰菊竹',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四知堂'第三层文化…而喻意男士的骨节精神,龙柏,日本人叫真松,已经在继鳌堂生存二百年,价值无法估量…这棵真松'龙柏',代表着'继鳌堂'的生态文明与儒家文化象征…松风柏露,是一种气壮山河、历久弥新的民族魂、中国心!
秋访继鳌堂(一)
陈金土
木槿花映继鳌堂,背枕太武鹅头山。
要书龙海华侨史,航海革命一缐牵。
秋访继鳌堂(二)
陈金土
一棵石榴埕中展,内芬子孙有万千。
四知传下爱国情,白水踏波联南洋。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