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乌石岩 觉悟一下自己
郑亚水/文
今天这眼前乌石岩,又称林前岩、太湖山和天城山。因为作为漳郡进士第一人周匡物年轻时读书求功名的好地方,又称'名第山',如今来这儿的文化感受,远远地传来那'不空'的唐诗文化,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儒家出世精神,乌石岩是读书的好地方,周匡物进士写的,被收入《全唐诗》的不朽诗篇有2首,其一是《自题读书堂》:'窗外卷帘侵碧落,槛前敲竹向青冥。黄昏不欲留人宿,云起风生龙虎醒'…这是风水宝地,可以藏龙卧虎也!周匡物所作收入《全唐诗》的另一首诗叫《隐居歌》:'谁家作桥溪水头,茅堂四月如清秋。白云已过暮山紫,黄鸟不鸣春自幽。掀髯背向孤舟立,犹记仙源旧曾人。雨打疏篷醉不知,桃花一夜新流急。'由此诗可以联想,乌石岩的九龙江东溪,不同的地段又称程溪、林前溪、大小溪…古早有蓬船帆影,这儿的'孤舟、疏篷、桃花、仙源'等可以有'雨下听风'的陶渊明式的寓意,休闲旅游踏青寻凉,不妨到林前来吧!嘿嘿,此情此景,实在妙不可言,犹其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秋天,'此中有真意,欲辨巳妄言'…玄妙又玄幻呀!
从乌石岩山门住上拾阶而上,在半山腰的林深泉涌、曲径通幽去处,始建于元代至正9年(1359年)的乌石岩禅寺,开基始祖一定是和尚,而后来成名的却显在尼姑…一百多年前的1907年,漳州发了大洪水,城中的吴氏母女抱着一枕浮木随波逐流来到乌石岩,当地人称那母亲'四海仔',而其女名'吴'荣昌',母女两人在此随缘结庵,出家食素拜佛,而后名传乡里…'洪水中的幸免于难…乌石岩也成了救苦救难、求得解脱的好去处。由此渊源说史,明代出生在林前、官至大理寺卿的郑昆贞进士,也在大明江山即倾的危局中,逃回漳州老家,来到乌石岩留下千古名诗:'手种梅花二十秋,今来重作故乡游。荒荒白日平原暮,飒飒寒风群籁悠。六博得呼游客醉,半龛时住散仙留。山河渐改遗声在,此地犹堪日月流。'一个既将崩溃的明朝重臣,没法直接参与挽救时局的战斗,只好回到故乡林前…那诗的背景与底气是沉重又灰暗,而身临故乡旧址乌石岩,不禁豁然开朗了,'此地犹堪日月流',还不至于暗无天日…还有希望的'明'天吧!
林前'乌石岩禅寺',现在一个感觉是庙多香火少,上来了半响,听不到焚音,也不见出家的尼姑···哎!无常变化太快...
哦,原来早课已经过了…晨钟暮鼓终须有,禅风儒影隐约在·…
'桃姑'2009年涅槃了,幸好有她养大的弃婴,悟净尼姑在主持,她说'听说是云霄人,幸好有桃姑的收养··'
1993年我在九湖抓计生,有一对来九湖打工的云霄小夫妻,生下了悟净,因为前面有2个姐姐,她的父母就把她抱到乌石岩禅寺…桃姑生病时,悟净从山西佛学院'当小众'未受大戒就赶回来…佛门弟子也推崇'百善孝为先'的儒家精神…
'空谛'的概念其实是'不空'呀,'真空妙有',在认清生活充满不足与缺陷的真相之后,仍然执着于对众生、对世界、对自己的爱…
别过'乌石岩禅寺'住持悟净师,她双掌合拾相送·…祝愿林前岩来来往往的信士香客、游人众生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