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 人类的精神之梦
郑亚水/文
有一本厦门大学政法学院胡荣教授的译作,叫《宗教社会学》,1992的那一年4月23日,胡荣老师签名送了我…虽然书价仅仅2.1元,我却珍藏了三十年,这本书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奥戴的力作。宗教作为一种长期的社会现象,按照黑格尔的话说:'现实是合理的。'因为长期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宗教社会学》'仅仅是从某一方面研究体现于社会运动和制度中的观念与理想关系,及其产生、发展和兴衰的条件。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与宗教》30~71页说,宗教源于古老的巫术,对经验状况的控制要'诉诸知识和工作',而对超验状况则'求助于巫术'。我想,福建最古老的传说,在太武山上的有'太武夫人坛',那个祭坛在的四五万年前人类,就在上面跳唱'巫咒'…'巫术仪式被广泛用于确保安全、祈求丰收。',巫术作为人的实际能力的一种补充,具有增强人的自信心的作用。奥戴则认为,由于人类面对偶然性、软弱性和缺乏牲,而导致挫折和剥夺的情境中而产生了宗教…虽然这源于远古的巫咒,'多少年代,在神秘的黑暗笼罩着人类一点有限知识的时候,宗教是唯一的调适方法。'当'火'被人类取用,而产生了温暧与热熟…就产生了一种膜拜,于是就产生了'拜火教'…闽南抬红公'踢过火'仪式,其实也源于自远古的'钻木取火'崇拜…乔治·桑塔亚那写诗说'空旷的世界,充滿着神秘与恐怖,知识的火炬,只能照亮眼前的一步。'可以说,宗教是对知识以外的东西进行解释,在人类关系安全网无法到达的地方提安全感!
由于无法回避偶然性、软弱性和缺乏性,人们为了情感上的调适,也需要在面临苦难和死亡时认识上的终极保证··于是人类的先哲,开始仰望天空…'似乎发现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且至为仁慈的神'上帝'(据《'费尔巴哈论》),一百多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写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从中吸收了其唯物主义及其无神论思想,结论不是上帝创造了人类,而是人类需要一个'上帝',上帝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是人类精神之梦…在费尔巴哈看来,人造的神'上帝'来源于人的本质,进行浓缩与提纯,因为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与良心',其中理性是知,意志是能,良心是爱。人借助想象力,把理性夸大为全知,把意志夸大为全能,将良心夸大为博爱··上帝不过是人造的一种标本,世界从来没有一个上帝,但某些历史阶段,某些人类需要籍慰…马克思才说'宗教是人类的精神鸦片!'嘿嘿!
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人类的蒙味,人的精神依赖需要是信仰上帝的重要原因。古代的人,在洪水猛兽面前,是一个弱小的动物,个人在面对自然与社会诸多不可抗力,尤其是遭受挫折,无力回天时,往往会感受到存在一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无奈之下,逐渐相信自身之外有一种左右命运的支配性力量。远古的人类,虽然弱小,力量有限,但想象力也可以无限发挥,这种想象力是'精神之梦',把小的想象成大的,把局部的想象成全体的,把有限想象成无限的,把精神偶象外在化实体化,而发生造神运动…上帝,这一精神产品正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梦到的'!嘿嘿!
作为马克思主义渊源之一的费尔巴哈唯物论,其主要观点有,对上帝的热爱和对人的热爱实际上并不兼容,甚至是互相排斥的。人把力量赋于上帝,自己却变得渺小了;人把情感交给上帝,对他人的情感却淡漠了。禁欲主义剥夺了人的正常权利。有些狂热的信徒,甚至自残身体以效忠一个虚拟的偶像上帝。因此,费尔巴哈说:'谁要热爱了上帝,谁就不再热爱人,他对人间的一切失去了兴趣。'
对上帝的信仰是'人类精神之梦',对上帝的信仰与做梦者有许多共同点,二者都到现实之外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释道,却分别从伦理上、觉悟中或自然界去寻找有为之'道'、超脱之解或自然法则。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兼容的又不脱离实际。而西方的以虚假的精神偶像'上帝'作为真实存在…把古人想象出来上帝看成第一性,仍把新时代的已经进步了的人类看成第二性。信仰者将自己纳入与上帝的虚幻关系,并在其中扮演被决定的角色…这时候的所谓'信仰',已经成了精神枷锁···所以,欧洲的文艺复兴,正是从德国的哲学家尼采,那一句'上帝死了'的世纪惊叹,让西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冲破了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纪···
对于我们而言,《宗教社会学》也好,费尔巴哈也好,需要知道的,不是上帝造了人类,而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塑造了上帝…现在进入新时代,西方的偶像'上帝',老早于一世纪前就已经过时了…
而我,却永远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绵长与力量,这叫'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