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松关 云起风生龙虎醒
郑亚水/文
闽南人有一句俗语'土地公没有点头,老虎是不敢咬人的。'因为在近代,漳州外七首岩一带,仍然有华南虎出出入入…民间流传有许多有关老虎的故事,其一如,江东桥唐朝叫柳营江,是陈元光父子的平叛府兵插柳为兵营的地方。这地方本来无桥,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进士赵逖伯接替朱熹任漳州'知州事',开始动议建浮桥过江,当时眼见江东流急潮涌,苦于无处下手打桩定位···斟舆时,忽见一只老虎从一处泅渡过江,于是就在老虎泅渡那个地点建了一条船桩链接的'水上浮桥',取名'虎渡桥'…这是前话。在这里连艘建造浮桥,开始了江东造桥历史的先声,但开始的那种桩船结构的浮桥'摇荡掀簸,过者凛容',且经风雨山洪冲击,'疲于屡易'。
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漳州郡守庄夏始于此垒石为墩,建造木桥,但因为水深流急,抛石都被冲散,迟迟未能奏效…有一天,原在外七首岩(今万松关后)活动的一只母老虎醒了…背着一只小虎崽子,从邺山这边向西山那边过江东,老虎游过了一段急流,栖息片刻,再游再息,终达对岸···当时准备建桥的工匠,见状忽悟,循踪勘探,发现老虎游过江的那一线,水下有石如阜,于是在此选址定位、筑墩铺梁成桥,并以木瓦盖顶,原来命名的通济桥,因为老虎泅渡的指引,而俗称江东虎渡桥,又称虎渡桥··。
1938年弘一大师居瑞竹岩,撰写《瑞竹岩记》提到近代两位一文一武住持禅师,讲到智峰禅师'学行高迈、夙夜精勤',此乃山下岭兜、梧浦民间传诵的武僧高手,有一天,智峰禅师在梧浦社做法事,傍晚想返回瑞竹岩,此时山下岭兜村村民早巳闭户宵禁…因为风传有一只大猫(老虎)出没…智峰禅师不以为然,口念'善哉!畜牲别害人吧!'径直上山到万松关口,只听一阵狂风卷起,一只吊睛白眉猛虎从路边林间,咆哮着向他猛扑过来,智峰禅迅猛下蹲,运足内力,'哈'返身向虎背猛击一掌…只听'嘭'一声,老虎又遁入林壑中…上山后,他敲开寺门,叫徒弟拿来一只厚重的板凳,参照刚才架势,'哈'一声劈掌下去…板凳瞬间断成了两截…徒弟不解,他吩咐说'掌力太强,上山时的那只老虎可能断了脊梁骨…明天早上你下山告诉一下村民,估摸死在不远,阿弥陀佛!',次日岭兜村民果然在山谷找到了那只死老虎,全村放炮庆贺,抬匾上山敬谢智峰禅师···智峰禅师一直口念'罪过、罪过',随后为老虎做了超度法事…这个民间传说人是梧浦陈条根姐夫…也是一种缘起吧!
那么,万松关的西岭云洞岩,又名岐山、鹤鸣山,相传更早的古代隋朝,有一个潜翁在山里'养鹤修行',《龙溪县志》有记录是养了'白蛤蟆',不知道是为了'练鹤拳',还是炼'蛤蟆内功',万松关庄主吴惠溪先生笑着说'经常来走走就知道了…',我知道他没有养丹顶鹤或白蛤蟆,但是做的'土盐鸡'和'石蛉汤'是'吃在漳州'的名牌佳肴…
其实,史载漳州老虎故事,早在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小时候在林前岩读书的'漳郡进士第一人'周匡物曾经写了一首诗,叫《自题读书堂》,诗曰:'窗外卷帘浸碧落,槛前敲竹向青冥。黄昏不欲留人宿,云起风生龙虎醒。'此情此景,发生在一千一百年后的瑞竹岩上山路隘万松关…弘一大师把高僧称'龙象之材',瑞竹岩藏'龙',万松关卧'虎',无论怎么说,凡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无疑肯定是'风水宝地'呀!
今人在当年老虎跃出的万松关口,破费筹建了大小两座'土地公庙',祈愿'土地公'管好这里看不到的猛虎毒蛇,保境安民吧!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