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6310&idx=1&sn=7b77654fd36142dd6cf94af140868cd0
参赛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
敬伟德简介,男,汉族,大学数学系本科,理学学士。云南地方史专家,研究员,麒麟读书会副会长,麒麟读书会作家联盟副主席。
曾在《人民日报》、《团结报》、《云南日报》等全国约5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约300多万字;并有《风雨滇缅路》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等刊物获奖。本人主要的著作有:《边陲漫记》、《滇西岁月》等。 
民族团结的丰碑——“苍山会盟”
作者/敬伟德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研究历史,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很及时,也很有必要。
在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的云南省西部,有一个历史悠久、民风纯朴、风光秀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地方,这就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苍山会盟”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在大理点苍山中和峰的南侧,有一座名为“苍山神祠”的庙宇,庙内立有一方石碑,碑中正书“敕封点苍昭明镇国灵帝神位碑”,故该祠被后人称为“苍山神祠”。大理的这座神祠在大理的历史上,乃至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有着较高的地位,其原因就是它同唐朝时期发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苍山会盟”有关。
公元738年,大理地方民族首领皮罗阁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起了有一定势力的南诏国。公元748年,南诏王细奴罗去世,阁罗凤继承王位,并实现了统一云南的大业,此举引起了唐朝中央的惊恐。天宝年间,唐玄宗对云南实行“以夷制夷”的错误政策,此间,云南郡太守张虔陀频繁向南诏增派赋税徭役,并合同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向阁罗凤勒索财物,遭拒绝后,张虔陀向唐朝廷谎报南诏谋反。阁罗凤忍无可忍,一怒之下起兵围攻姚安,杀了张虔陀,此事成了唐天宝战争的导火索,于是,唐玄宗作出了消灭南诏的决策。当时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于天宝10年(公元751年)派鲜于仲通率兵8万进攻云南。大兵压境,南诏王深感事态严重,为了不违背“我自古及今,为汉不叛不侵不犯之臣”的祖训,两次派遣使臣前往谢罪,但遭到鲜于仲通的拒绝。于是双方开战,激战的结果是“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战全军没,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骨枯”。
唐军征南遭全军覆没的命运后,杨国忠欺上瞒下,穷兵黩武策划并发动了第二次天宝战争。南诏虽然“不得已叛唐,但始终坚信复为唐臣”的愿望,在下关收敛唐阵亡将士尸骸,修万人冢,立南诏德化碑,以表白归唐决心。 公元793年,南诏王异牟寻决心重新归唐,他分三路使者,取道四川、贵州、越南前往内地。使者带着金子,表明归唐志坚;带着朱砂,表明南诏赤心;带着内装帛绢的金镂盒,表明南诏对唐柔服,从此不再作梗;带着药材当归,表明永远归唐。三路使者都安全到达成都,向剑南节度使韦皋献上了异牟寻的书信,表示“竭诚自新,归款天子”的诚意。韦皋将南诏使者送至长安,德宗皇帝闻奏赐给诏书。
翌年,韦皋派部属崔佐时到达南诏都城苴咩城,与南诏会盟,异牟寻隆重接待了唐朝使者,并与崔佐时在苍山神祠会盟。盟词誓文一共书写成四份,一份投入洱海,一份存于苍山神祠石室内,一份留在大理古城内,一份带回成都,由剑南节度使进献唐天子。十月,唐朝派御使中丞袁兹持节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赐金印。从此,经“苍山会盟”后,南诏与唐朝重归于好。因此,苍山神祠也就成为了反映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纪念性建筑。
发生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苍山会盟”这一历史事件,再一次证明,大理发展的历史同中原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强大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历史必然。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2626&idx=1&sn=71670a6a19a26195f6354f1d45123662
投稿四大典籍,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