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竹重生 梦里方知身是客
郑亚水/文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南唐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从瑞竹岩东望,是九龙江西溪和北溪的交汇处'三叉河',如今是龙海区的辖内榜山、紫泥、石码、海澄、角美…一带,熟不知,大约在五代十国时(公元907~960年),就有一个僧人在这儿拓土劈竹修禅,他叫'楚熙',因劈竹引泉,枯竹生笋,故名'瑞竹',有石禅床,传为楚熙坐禅入定处…明东阁大学士林钎(gan)和天启进士兄弟未仕时曾在此读书…后作为崇祯皇帝老师的'林阁老',为瑞竹岩留着'介石云巢'四字石刻,如下:
那么,'林阁老'的表弟吏部主事陈天定进士,留着一副名联,如下:
'山空月正中,风静潮初滿。',明朝那个时候,这儿东望,是'风静潮满'的景观…。明朝另一个吏部尚书陆完与理学家蔡烈(龙文蔡坂先贤)同游瑞竹岩时所题的诗句云:'万松关瑞竹岩,峰峰峙峙列层嵌,偶来石上凭南眺,一望江上桂远帆',明末正是龙溪月港作为大明第一走私港的鼎盛时代,漳州人来这儿南眺,就有'一望江上挂远帆'的盛况…
民国版《石码镇志》翻了一遍,如果说艺文上有关瑞竹岩的记录,只有紫泥安山十三代祖,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孟侯进士的一首诗名《宿瑞竹岩》,诗云:'枯竹重生岂偶然,楚熙昔日此安禅。千盘鸟道疑天近,百折松门望海偏。古洞春深泉作雨,长林夜半鸟啼烟。楼头卧听钟残后,又有渔歌到枕边。',直到当代…龙文区还有一个'石洲渔业大队'在江东一带驻留,沿江出海捕捞…当年听到的'唱晚渔歌',也许就是先人们的声音吧!
'梦里方知身是客',李煜李后主与楚熙禅师两位先贤,同属于五代的人,为什么有同一种的觉悟禅意留传下来呢?…
后世的绝尘禅师,留着'无法蹟传'的四字,竟然也随开基祖涅槃而去,他的舍利塔就在开基祖的入定处··也正是这个被明朝东阁大学士'林阁老'命名'介石云巢'的圣地,民国二十七年,律宗传人弘一大师也在此习经坐禅,撰写《瑞竹岩记》一文。而当今中国佛教协会代会长普法法师,于岩寺入门处,留有'知恩报恩'四字,似乎另有深意,其实亦不难理解···
大师在瑞竹岩修行之余,撰写《瑞竹岩记》:“瑞竹岩名,非古也。昔唐楚熙禅师结茅万松山巅,曰德云庵。宋大觉琏禅师兴建梵宇,仍其旧称。逮及明季,皇子莅山,见枯竹箨萌,谓为瑞相,因题庵名曰瑞竹岩。而德云庵名,自是不显于世。其时宰官陈天定暨住持绝尘禅师发愿重建佛殿,移其基址,趣落下方,磐石屏冲,林木蓊郁,视昔为胜矣。又复相传有林阁老者,昔未第时,读书山中,及跻贵显,乃建介石云窠于佛殿后,今唯存其残址,俗谓为八角楼也。清宣宗时,智宣禅师驻锡瑞竹。禅师为邑望族,梵行高洁,工诗善书,亦能诏隆光显前业,为世所称。厥后道风日微,寝已衰废。洎今岁首,檀越迎请智峰法师入山,兴复旧迹。法师学行高迈,乘愿再来,夙夜精勤,誓隆先德。复礼大悲忏仪为日课。尝语余曰: '为寺主者,应自行持,勤修三学,执范大众,岂惟躬佩劳务已耶。'余深服其所见高卓,可谓今之法门龙象矣。余于曩月,弘法漳东,鹭屿变起,道路阂绝。因居瑞竹,获睹胜迹。夙缘有在,盖非偶然。岁次戊寅五月,弘一。”
明朝末年,国破山河危,瑞竹住持绝尘禅师与吏部主事陈天定,发愿重修了瑞竹岩,都缘起于'知恩报恩',自觉在'梦里方知身是客',虽然万法皆空,但在故土绝尘里,依然有'瑞竹重生'的轮迴…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