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色风声 石码'杨氏大夫第'
郑亚水/文
作为清朝顺治年间老石码出祖到云洞岩西麓梧桥人,看惯了祖宅明清二十九座大厝,走遍大半的龙海乡村,说实在的,能让我有产生一种乡愁涟漪的,不外有溪州番仔楼、角美林氏义庄、美山世泽堂、东园埭美村、白水继鳌堂等几处,至于石码杨氏大夫第,石码居住了三十五年了…终于有缘起,同学黄以文法官三番五次对我说:'我快退休了,就想带你去看看'杨氏大夫第',因为我的曾祖母也是杨氏…骨头里有个血统基因,似乎也在蠕动召唤…来吧!也许,认清杨氏大夫第,不妨长做石码人!
杨氏大夫第位于石码镇解西居委会霞庵路92号,始建干清光绪甲展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前堂中门上面有横石厦镌刻着“大夫第”三大字。东西两列护厝,二进大厅堂挂一大木匾,刻“述志堂”。大夫第计六厅十四房,三进式,左右厢房,屋后花园,有大小鱼池两处,池边有假山拱桥猴洞,还有各式各样的石桌石椅、名花佳树点缀全园。大厝前面是大石埕和围墙,围墙大门上面石刻“门庭光显”四字。大夫第对面有片大照墙,画着一尊天官,手执红横轴写“天官赐福”。整座建筑整齐有序,壁画给人以美的感受,木雕、石雕形态逼真、千姿百态,是闽南建筑史上又一奇葩。
大夫第主人杨世泰,又名杨应辰,字星槎,清之副贡生,员外郎,书画家。其父杨秉正,官奉直大夫,故称为“大夫第”。
未到'杨氏大夫第',一个感觉是为什么它能躲过'破三封四旧'运动,闽南老人说'入社看社前,入厝看门面。',除了大门就是厝身石雕木角…比照杨氏大夫第与梧桥明清古宅,显然它是完整地保存着原貌…闽南古建传统风格一眼瞥见,就可以分成'燕子尾'与'火固起'两种厝角,一般主宅是'燕子尾',西方有'燕尾西服',东方有'燕尾建筑'…显然咱的文化更有内涵…宋代晏殊'有《浣溪沙》诗云:'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燕子是中国人心中的春天祥瑞灵鸟,唐代诗人刘禹锡写到《乌云巷》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对的是一种失落与苦楚…而'燕子尾'古宅,分别有'双燕向中堂'的'燕归来'寄意…可惜我的祖厝古宅'燕子尾'早就于'破四旧'时被人为敲掉…'造反派'运动中没文化真苦…
如果说,杨氏大夫第'第一宝,是朱熹的真迹'述志堂',匹夫尚不可夺志,做为读书人立志是第一件头等大事,如何''格物致知',而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儒家教化的目标志向…中堂高悬'述志堂'…有对后人有励志鞭策的意议,也是一种'祖训宗教。
从楹联横批字句嚼舌根。发现'杨氏大夫第'不愧为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单位。
那么,'杨氏大夫第'的第二宝,是古建的木雕石刻文化艺术,精湛而且多元…
杨氏第十八代,'杨氏大夫第'谪传第四代杨菁华先生说'听祖上说,三年半的工资银币论斤称两,超过石刻木雕的木屑石屑余废重量…杨氏大夫第后面有二层小姐楼…七十年代,因危房低贱出让,建了旧总工会…'
'杨氏大夫第'南洋文化气息,清代印尼反销唐山的瓷砖,至今依然精美亮丽。
石雕图下方,刻有'红毛番'洋人的造型和裸胸露乳的背婴儿'番啊婆'…应证了石码作为月港腹地,明清民间大举'过台湾、下南洋'的'海上丝雕之路'历史文化…
'杨氏大夫第'之第三宝,种植于1904年的'鸡蛋花',据杨氏传人说,从南洋印尼引进有116了,属于古木古树三级保护品种,鸡蛋花晒干可以清热解毒润肺,可治湿热痢疾…作为南洋热带植物,在老石码也有一席之地…如今依然茁壮成长!
'杨氏大夫第'的石刻、木雕、瓷器、漆料、亭台、屏风等诸元,给我一种古建的文化穿透力…古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清未民初的福建三大名镇,当时石码人可以把自己居住的府邸,弄成如此完美,文化浓烈、中西合壁、绿色环保、防火安全、亭台纳凉、埕斗宽畅等特征,具备了极高的生活品味和文化价值!
对石码《杨氏大夫第》最后的感慨,就似这个瓷窗的两边楹联:'半市半村物色,有松有竹风声。',作为清未民初码的建筑奇观一一杨氏大夫第,让我似乎走进了古城,又蓦然回首在乡村。于是写了一首四不象自由古诗和之:'伫倚骑楼风细细,来到宝邸已蔚蔚。未觉鸡蛋有花栽,从无亭榭厢巷立。此去南洋无明堂,能回石马还述志。却听戏房锣鼓响,不知老城亦蛙声。',以赠后人留念!嘿嘿!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