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在记忆卡里的我们
文/邓世丹
耳机的声音调到最大,让嘈杂的环境不要影响我现在的思绪。思绪慢慢的进入场景,让我在电脑上写好回忆的剧本,而这剧中的主角就是“我们”!
夏蝉的歌声才刚刚落下,一群还没有田里玉米梁高的小朋友,在教室的走廊上打打闹闹、你拉我扯、你追我跑,时不时嘴里还冒出一句现在都传烂了的俗语。上课铃响了,我们像一群群找到花卉的蜜蜂,闹嗡嗡的窜到自己的座位上。上课的时候,老师用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摩擦,写着她即将传授的知识,前排的同学努力的吸取消化老师讲解的知识,眼睛都不带眨两下。而后排的同学吃着零食,聊着小天,发呆望着窗外的绿叶,时不时还自言自语,有些同学的呼噜声成功盖住了老师讲课的声音,惹得在座的哄堂大笑,老师还小声提醒“小心着凉”。下课铃声在同学们喃喃的读书声中蓦然响起,老师为了把一道难题的结果讲的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总是会占用下课几分钟。等老师讲完,还没跑到厕所门口,嘴里的食物还没来得及咽下去,新的一节上课铃又响了。在厕所的同学裤子一脱、吃东西的同学把嘴一擦、在教室外玩耍的同学撒腿一跑,急急忙忙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重新开始新知识的探索。
每年,我们在一起参加大大小小的活动,五四青年节、春冬季运动会、黑板报、手抄报等。
我还很清楚的记得,16年青年节活动的排练。在摆满课桌的教室里,努力的腾出一个狭小的地方让一群小姑娘们使用。有的姑娘落落大方的展现自己,跟着音乐摆弄自己的舞姿;而有的姑娘扭扭咧咧了好久都没能跳出一个动作。在音乐的节奏里突然穿插了一句稚嫩的话:“某某某,你咋不跳呢?是不是跳不起来啊?”然后周围的小男孩们跟着起哄,带着看戏的表情在那里大笑。我望了望周围,哗的一下眼泪就掉下来了,不知所措的从人群里跑开,然后班长又紧跟其后的安慰着。在这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这也在我的记忆卡里储存了许久。
课余活动中是不会遗忘“您”,也不会丢掉教室后面那块黑黝黝的板报。有这样一段时光,代课的老师还在学校给我们上语文课,这位老师很温柔,课间的时候也喜欢在教室里来看看我们在干什么,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很容易和我们打成一片,与其说是一名老师,倒不如说是一位大姐姐。正值大课间,老师拿着保温杯慢悠悠走到教室,凑近那堆正在玩真心话大冒险的同学,就欢快的一起玩耍。隔壁班几个调皮捣蛋的男同学,“猥猥琐琐”的在我们教室门口瞎逛了好久,也不知道又想和我们班的哪个妹妹做朋友。我在讲台上拿粉笔和直尺准备去画黑板报,看到门口的不明“生物”,以为是来剽取我精心策划的黑板报,下意识的站在讲台上脱口大骂,急忙跑着去把门关上。办黑板报我只是一个策划者,画画写字这些没有一点天赋的,做起来的确实很棘手。班上有一个绘画特别好的同学,每次画板报不管给她的原图是什么,最后在板报上呈现的跟原图没什么两样。写字也是找班上写的好看的同学,这位同学写字好看完全是用自己的毅力练出来的。陈老师经常利用下午第三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练字,还总说:“字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性格,急躁的人肯定是练不好的”。确实,就这样每天的练习,我的字依旧不好看,因为我偷懒了。每次办理黑板报,两位同学的帮助是板报是否好看的关键,为我的创意锦上添花。
也许,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在运动会上,更能体现我们为班级争光的那种冲劲和团结。50米接力赛的时候,总是纠结先后顺序,怎么跑才可以把对手甩在身后,班主任也再三叮嘱手中的棒在交接的时候要稳,不要掉在地上。比赛的同学也都整装待发的听着口哨声,口哨声的尾音刚刚落下,旁边观赛的同学手舞足蹈的叫喊道:“加油、加油八一班,加油某某,跑快点、快、快。”拔河比赛的时候,总是会选几个重量级的选手,在拔河绳的尾端当秤砣,班主任会给我们讲拔河的技巧,商量策略。一条红丝带在拔河绳的中间,当裁判老师的口哨声落尾的时候,两边就开始激烈的拉扯,观看的人围成了一个超大的椭圆,两边的班主任在旁边加油助威,“一二一”喊得堪比比赛选手。虽然我们都很拼,但拔河比赛还是以失败告终。班里几个胜负欲强的男同学,还嚷嚷着“对面多了几个人在后面帮忙拉”,班主任安慰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
六月的风吹在我们稚嫩的脸庞上。“来,来,快下来集合拍照了”,这是班主任最后一次的催促。我们换上整齐干净的校服,规规矩矩的站在阶梯上,然后带上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眼睛看着正前方的相机,“卡”的一声,就把所有的故事印成了一张小小的照片。惬意的午后,我们用笔在同学录上书写着,过去到嘴边却没有说出来的话语。开玩笑的小男孩道了歉、没解开的矛盾解开了、没敢说出来的秘密说出来了……
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把青春的故事带到了远方,把我们带回了记忆卡里。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