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恩清 诵/沈虹
我的师娘走后不久,我的师傅也走了。按他生前的安排,我出售了他在城中湖边的楼房,并把房款打给了他那移居海外的女儿。
我问她的女儿,“师傅有很多遗物,你不打算回来处理一下吗?”
她答:“我走不开,你就全权处理吧。”
我把东西卖掉,把垃圾扔掉,最后只剩下五枚奖章、三本相册、两本书籍和四本日记。奖章,两枚是在农场时发的,“挖渠能手”,“割麦冠军”;两枚是在工厂时发的,“革新能手”,“科技标兵”;一枚是市委发的,退休之后,在小区内,他勇斗歹徒。相册,一本是家人的,有自家和娘家的全家福,有两个大家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当然最多的还是他与妻子和女儿的;一本是朋友的,有单照、合照和群照,背面上写着他们的名字和时间;一本纯属于女儿,从出生的婴儿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博士再到结婚生子;有的照片还过了塑,有的照片还留了底,保存的跟新的一样。书籍,一本是五十年代的《新华字典》,一本是六十年代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师傅在日记中写道:字典是他前进中的武器,小说是他前进中的力量。日记,虽然很陈旧,但为真正的牛皮。记录着师傅从15岁到75岁整整60年的琐事与感悟,从这些闲言碎语中可以追寻到师傅一生的轨迹。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不仅享尽了父母的宠爱,而且还受到了兄弟姐妹的关爱。父母是国企的职工,他无忧无虑的成长,中间还穿插他青春时的暗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到农场当知青,与祖国共渡难关。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大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到工厂当干部,与祖国共谋发展。“改革开放”后,他赶上了下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到外企做技师,与祖国共求改变。从技师做到了总工,娶了妻子,有了女儿,他千辛万苦和任劳任怨地把女儿培养成才并送到了国外。老伴走了,他就一个人骄傲而孤独地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几年。这些承载着师傅一生最美好的记忆,在移居海外的女儿眼里却成了一堆毫无用处的垃圾。
我哭了。
想想看,小时候,他犯错,父母把他打得鼻青脸肿,可长大后他依然对父母尽忠尽孝;同样,小时候,女儿犯错,他舍不得打,甚至还帮她做作业,可长大后女儿对他不闻不问。他让女儿拥有了她父亲没有的知识,却让女儿没有了她父亲拥有的品质,这是师傅的悲哀,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等“公知”们的胜利。
还好,现在我们认清了这一点,真正的战斗打响了……
作者简介:
恩清,名李彬。住建部主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施工技术》和《城市住宅》杂志新疆负责人,《中国建设报》新疆新闻传媒专员。兵团朗诵学会顾问,新疆和兵团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理事,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作协副主席。
沈虹,昵称叶子,新疆兵团人,长期从事编辑播音工作,百草园书店、诗词天地、新华网文艺创客等多家知名平台主播,《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众多朗诵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网络平台,曾多次荣获朗诵大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