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最近有点儿着了魔,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发图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在他看来是其乐无穷:市场里买了一块肉两株菜,一共化了几块几毛钱;剩下的一个蕃茄啥时候吃,也要扳着手指掐时间;甚至一条抹布怎么洗,他都会演绎的与众不同。朋友们每当看了图片,自然忍不住要同他捣捣浆糊逗个乐。你若不相信,请耐着性子慢慢往下看,真让人觉得忍俊不禁,同时又使人感慨万千。
















朱先生隔三差五的在群里晒图片,其实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思念上海的家人。朱先生夫妇原本在上海帮儿子料理家务,他负责六个人的吃喝拉撒忙个不停,老伴每天按时接送孙子孙女儿去上学。其乐融融的场景,着实令人羡慕。
但今年开春新冠疫情骤然爆发,上海进入了静态化防控,使得回家探望老母亲的他,被迫滞留在了老家杭州。沪杭两地,路途虽短,却无法畅通往来,整整三个多月过去了,让朱先生是左右为难。若毅然决然去了上海,万一不能每月一趟如期返杭,九旬老母亲如何是好?
虽然老人在敬老院有护工照顾,但每月见母亲一面的孝心又怎能丢失?而如果继续留在杭州,又实在是难以摆脱对可爱的孙辈们的牵挂,也担心独自一人忙于家务的老伴累坏了身体。如此这般,左右纠结,让一辈子操劳忙碌的朱先生,有劲儿没处使,郁闷的差点儿神经错乱。孤单寡人的他独居在杭州,只得一日三餐省吃俭用,发发图片与老友们搭讪自嘲,聊以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
但是,你不要小看了朱先生,他可是个精打细算勤劳能干的老男人:烧菜做饭翻棉被,擦窗扫地洗碗筷,香烟老酒不沾边;家里一台用了四十多年的缝纫机,他照样“咯吱、咯吱”踩的滴溜溜转。当然罗,要是呼朋唤友来上一次五毛钱的小麻将,朱先生自认为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了。呵呵,这样的一个好男人,提着大红灯笼都难找,不知他媳妇儿当年是如何遇见的?
细细品味朱先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许多退休的老人不也是这样在重复循环?楼上白发苍苍的李大姐,隔壁步履蹒跚的王伯伯,还有那些相识相惜的老朋友,甚至是年事已高的七大姑八大姨,他们白天独自在家总是吃的马马虎虎,鸡鸭鱼肉都要留在晚上让儿女们来享用;他们舍不得把子女认为落伍过时的衣服扔掉,拿来自个儿穿在身上还高兴地连声说道“蛮好、蛮好!”。为了省下几块几毛钱,他们会迎着寒风顶骄阳,东奔西走货比三家;为了让儿女们吃的欢心舒畅,他们更是劳心劳力煎炸燉煮,在厨房间里忙进忙出团团转。老人们辛辛苦苦劳累了大半辈子,勤俭持家的传统理念贯穿了一生,朱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人见人夸的传承者。你说容易不容易?你说他可爱不可爱?
其实啊,老人们千万不要太节约,吃好穿好才能快乐又长寿。也希望所有的孩子们多一些体贴和孝心,为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份发之内心的爱。为啥这么说?原因很简单,老人们一生一世任劳任怨省吃俭用,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些为国家添丁育儿作奉献、为家庭传宗接代续香火的后代们?
孩儿们,父母亲已是银发满头眼睛花,行走如同三岁娃。与你们相处的时光,犹如“滴答、滴答”的钟表转圈圈,已经开始在倒计时了。血浓于水亲情在,常回家里去转转。人生不容易,彼此多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