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从发/湖北荆州
没想到本人陋作《风入松·天地共哀冯母云香》被太子长琴老师推荐飘红并选上了诗社的本期周评。虽然我知道本词并非完美,但太子长琴老师,为了鼓励我,奖励了雅评:“怀人词,笔触哀怨绵长,情景交融,推荐共赏。”所有的感恩,都铭记在心间,把所有感谢,随本次周评会寄到屏前,望太子长琴老师及所有的诗友,都将会万福年年!至于为何写本词,且让我叙述一二。
其原作为:
风入松·天地共哀冯母云香
作者:胡从发
断桥湖畔迎云香。天暗朔风狂。
白堤岸柳蜿蜒处,燕未飞、烟雨遮阳。
千树鸟啼愁曲,六和钟冷肝肠。
钱塘潮汐夜波光。西子素披妆。
殷勤涛语多情水,似倾言、苏小陪傍。
今古何堪明月,缺圆仍是悲伤。
一方面,某日我在《冰心文化传媒》网上,看到了冯志清老师的作品《西江月-抱灵南山泣别慈母钱塘畔》,并有冯志清老师的亲诉:“2022年10月29日,是我们敬爱的98岁妈妈余云香居士辞世‘七七’四十九天忌日,亦是按我们千年慈溪‘大树堂冯’家族传统风俗的‘选项’之一,为先慈选定的与早年已故的先尊冯国荣爸爸合墓落葬的吉日。2022年10月29日凌晨,当我作为千年慈溪‘大树堂冯’上海国荣/云香门下三代35位家人的代表,双手捧起鲜红绸缎覆盖的妈妈的骨灰灵盒,登上租来的客车,缓缓驶离家园及上海周边妈妈熟悉的田东路、店铺、菜场、绿地、小桥、高速……于正午平安抵达浙江省杭州市南山陵园目的地。……在陵园工作人员认真仔细的配合下,在众多家人揪心的肃穆注视下,亲手将妈妈的骨灰灵盒轻入安放在刚刚酒精暖热、紧挨爸爸灵盒边上的空空墓穴,盖上墓穴盖板时,我与在场所有家人的心,顿时碎了:妈妈!敬爱的妈妈!我们从此阴阳永别了!”当阅读完冯老师及其家人悲哀的诗词小辑,颇感情真意切,我一下泪流满面,于是,萌生了以文怀奠的动机,想到冯母的“西天极乐世界”,正面朝滔流不息钱塘江,紧临西子湖,开始构思本词!
另一方面,冯志清老师是我们诗词三兄妹入驻《天下诗词文学》的初荐恩师,他非常乐于助人,且天天激情四射,大作连连,激发着我的写作斗志。在没有成为微信好友之前,常在《诗词吾爱》网上关注其时事词评,偶有互动!后来才知道,冯老师原来担任过多年上海化工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冯老师,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冯老师,工作这么忙,还坚持写作,是我学习的楷模,更何况冯老师是我熟人,闻知其母辞世,理应有所表示,于是积极动笔写下了本词。
以上篇幅,虽过于详细,却是我一个真实的写作背景!
那么,用什么样的词牌来写为好呢?学习了词牌格调,得知《风入松》轻柔婉转、抑郁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如吴文英的《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为西园怀人之作;陈洵《海绡说词》谓此乃“思去妾”之词;西园在吴地,是有情人的分手及悲哀之地。冯老师之母,魂归故里西湖,有哀似情同之处,所以下定决心写一首凄婉、送别、怀奠、劝慰之词。
而杭州西湖美景多多,有苏堤、白堤;有长桥、断桥;有南山杜鹃啼血、佛教六和塔钟声;有“西湖比西子”名句、苏小小之墓等等,其景物丰富,历史悠久,故事绵长,很有典故性。考虑到中国人的丧葬习俗及情感牵寄,我多选取了凄婉、肃杀、寒冷、暗淡、夜幕、断残、烟朦、鸟静、白(素)色等词语,以此表达冯母魂归西湖,天地共哀之目的。
上片,以叙事、写景为主,力求渲染天地共哀的情形与语景,以静态为主。下片,略为转接,借钱塘江汐潮、夜波光、披素、殷勤涛语、多情水、倾言等多动态语,拟人化劝慰冯师:母亲有西施,苏小小作伴,何忧之有?涛声依旧钱塘水,万古长青月照人。尾结两句,目的是想表达亘古不变的一个道理:“今古何堪明月,缺圆仍是悲伤。”大意是从古自今,月圆,人有悲伤,如中秋月圆时,不也有“千里共婵娟”之痛吗?月缺,破镜难圆,慈亲永诀,更是人间断肠!借机劝慰恩师:既然慈母已驾鹤西去,老师理应节哀顺变!
云香,乃冯母余云香老人之名,隐嵌之中,以表哀悼。九十八岁高龄的冯母,又被称为余云香居士,生前爱好古诗词,凡到公园湖边散步,常常见景生情,吟背不断,就在老人临终前日,还熟背了古诗《苏堤》:“杭州西湖六吊桥,隔枝杨柳隔株桃。风吹杨柳软飘飘,雨打桃花碎糟糟”。诗朋们,原来老人为先辈诗友,叹哉!庆哉!幸哉!先辈能魂归西湖,理所当然!几月前,在老人乖鸾之初,我曾写过一绝《悼冯母》:“中秋本盼喜团圆,百寿高龄古难全。惊世先慈乘鹤去,追求极乐享欢年。”今日呈上,再表哀思!安息吧,云香先辈,节哀吧,志清老师!
作者简介:胡从发,笔名米多阿发、飞博士,湖北荆州人,三级高级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词三兄妹之一。早年从事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几十余篇;后专从人民警察工作,行业内发表论文、散文、诗词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