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董素印简介:
江苏省射阳县政务办董素印,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某市级网站特约编辑,从事新闻宣传、党委秘书、新闻采编、党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三十多年,100多万字新闻、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采用,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入选《中华文化人才库》。

黔灵山猕猴
董素印/文(江苏射阳)
“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这是中国古代描述“占山为王”的土匪作风。在黔灵山游玩时,听导游说,这里的猕猴也染上了如此“恶习”,在为附近居民和游客带来乐趣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少麻烦。
晨曦微露,声声清脆的鸟语唤醒了沉睡了一夜的黔灵山,身披晶莹晨露的黔灵山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兴致游客。
黔灵山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被称为“黔南第一山”,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之一,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而闻名遐迩,以山幽林密、湖水清澈为特色,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有“贵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称。
随着一群游客来到了位于黔灵山半山腰的猕猴园,这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栖息地,一直是以和猴子亲密互动为招牌来吸引游客。据说,公园在此进行野生猕猴的散养科研,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科研工作获得了成功,猕猴从当初的2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五大群一千多只,已形成不可多得的猴群景观。在此可享受到人猴同乐的妙趣,为漫步山路的游人平添了无限乐趣,令人留连忘返。
步入猴园景区,首先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一群数十只从梦中醒来的大小猕猴,它们有的伸着懒腰,有的迎着朝阳在树梢间或林地里欢快地翻来跃去。只见漫山遍野的猕猴尾巴短、躯体粗壮、抓握东西灵便,不怕人。当地人说,它们习惯群居、适应能力强,容易驯养与生殖,都是散养的,数量较多,它们也喜欢与人亲近,在黔灵山,经常出现成群的猴子围住游客,有的伸手向游客要食物,有的会毫不客气地爬到游客身上抢夺东西;但总体上猕猴灵活、机灵、调皮、戏耍,非常惹人喜爱。一同游玩的一位上海陈姓老板说,她每个月都会带着家人乘飞机到贵阳观看黔灵猕猴,几年来,从不间断,她说是黔灵猴留住了她的心,贵阳现在已经成为了她的第二个故乡。
导游介绍,为了保障如此大群体猕猴的正常生存,常年有一群志愿者每天骑着电瓶三轮车,带着红薯、花生、面包、葡萄和板栗等食物来到黔灵山喂猴,和猕猴聊天,与猕猴熟络起来,志愿者还给它们取了名字:一撮毛、歪脖子、毛孩子......说话间,几只猕猴毫不客气地爬到喂猴人身上,翻翻口袋、扯扯衣角,挑逗玩耍,人猴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深深地吸引每一个游客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留下这难忘美好的瞬间,唤起人们心里暖暖的感动。导游说,不少贵阳市民认识的第一种野生动物就是猕猴,在很多市民的手机里,都存有猕猴的照片。
但也有一些不守规矩的家伙俨然是一副“山大王”模样,“匪气”十足,它们常常对举动异常的游客进行攻击。就在黔山湖附近的林间小道上,我们正在新奇地观赏一家几只猕猴休闲玩耍之际,其中的一只突然窜到从它身边经过游客身上,强夺游客的食品、饮料,第一次没抢成功,又发起第二次行动,终于得手;一阵抢夺,令游客啼笑皆非,狼狈不堪。据一位园区管理人员透露,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猕猴出现在公园以外地方,进宿舍,闯民屋,行偷窃,搞破坏,无恶不作,扰民损人。一位家住30楼的贵阳居民午休时被瓷器打碎声惊醒,以为是自家花猫“作怪”,怒气冲冲起床想揍猫一顿,谁知一打开卧室门,赫然发现屋里闯入一只大猕猴,正在厨房大肆破坏,锅碗瓢盆碎了一地,他一个快步上前关闭厨房门;泼猴不甘示弱,龇牙咧嘴对着门一阵拳打脚踢,发泄一通后,顺着阳台外的管道“拂袖而去”。据说类似情况屡屡发生,每年公园收到上千次猕猴伤人扰民等投诉案件,尤其是贵阳当地居民在获得猕猴带来乐趣的同时,也饱尝了猕猴扰民的困苦。
无疑,生活在贵阳市中心的这群“小精灵”,是城市的名片,也是人们的骄傲;而作为保护动物,如何处理好猕猴的保护和人类的安全至关重要。我想,除了游客严格遵守规矩不与猴子打斗追逐外,更重要的应为猕猴创造良好科学的生存环境,并加强对超载的猕猴种群进行科学管控,确保人猴和谐共生。这应该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