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非俭无以养德,非侈无以害身。刘备临终时曾对他的孩子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在日常生活中,由俭入善,积善成德,福随德至,无有限量。
古代的圣贤们,都提倡节俭,是为什么呢?以俭养德,以德制欲,少欲多安,身康体泰,从而家庭和睦,国家兴旺。
圣人孔子曾经称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精神富足,即使居住在简陋的地方,又哪有什么简陋的呢?而且我们看商纣王酒池肉林,荒淫至极,最终亡国。我们哪能不谨慎思考俭的重要性呢,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昔日释迦牟尼佛曾在灭度的时候告诫弟子说:“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们,没有不遵从世尊教诲的,他们以身作则,成为大家的楷模。
被称之为“莲宗十三祖”的印光大师,一生极其节俭,衣食住行都非常简洁,力斥精美。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午饭,菜一碗,饭一碗,饭菜食尽,先以舌头舔碗,复以开水涤荡以漱口,其一日两顿皆是如此。”印光大师不仅对自己要求极严,对其他僧众也是如此。有一次,印光大师见到一个客人吃完饭后,碗中还有剩余的饭粒,当即呵斥道:“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大师是在告诫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啊!像印光大师这样福德深厚的人都能如此惜福,我们更加应当勤俭节约,培福修德,以先贤大德为榜样来效仿学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教育子孙的良方。俭为福之本,没有福报的人应该节俭来修福,有福报的人更应该节俭来惜福。给子孙留下万贯家财,不如教导子孙勤俭节约。万贯家财如果留给无德子孙便是祸患,唯有勤俭之道才可以守得住。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而这三者中唯有俭最为切实可行。如果天下人人都能以俭养德,以德感天,那么一定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由此国家幸甚,民族幸甚,人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