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名胜鳌头矶
撰稿 姬凤文 主播/寒冰

古城临清鳌头矶,世界遗产名录里。
时间永是流逝,中州古城的街市依旧还是那么地宁静祥和。在他的中央矗立着一座600余年的历史名胜《鳌头矶》,它与千年古县临清城有着一段鳌矶凝秀的运河传奇……。
临清鳌头矶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417),占地1200平方米,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据说是当年会通河,在靠近卫运河附近两个分支之间,挖土堆积形成了一块四周环水且狭长的陆地,当时的人称之为“中州”。明代正德年间,在此叠石为坝,状如鳌头,会通二闸及新开二闸分左右形如鳌足,后广济桥似尾其后。明知州马纶题曰“鳌头矶”,从此鳌头矶之名便应运而生了。它的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玲珑纤巧,古色古香。是明代北方地区典型的砖木结构建筑群体,素有“鳌矶凝秀”的美称。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民族艺术精品的集中展现。是临清古城当时最繁华的地方。它是京杭大运河上用以寄托振兴临清文运、甲第蔚盛的美好见证。
登上鳌头矶,可望“粮艘麋集,帆樯如林”。碧波荡漾,景色绮丽。如今高悬而挂的“鳌头矶”三个字乃明代书法家方元焕所书。清康熙皇帝南巡时曾在此登岸,为鳌头矶阁楼亲题“鳌头矶”匾额,当年登岸处镌刻的石碑至今还在。明清两代,运河漕运鼎盛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登临楼阁,眺望运河,见船来舟往,帆船如林,即寄情抒怀,诗赋唱和。如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曾赋诗七绝《过鳌头矶》: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城中烟火千家集,江上帆樯万斜来。诗人用这样的美诗佳句来描绘当年临清繁荣场景真的是在贴切不过了。
鳌头矶布局合理,精致典雅古朴,院内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它是与京杭大运河关系最为密切的古老建筑之一。现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清两代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社会风俗,宗教文化和信仰等等很多领域的实物资料。
如今的鳌头矶,于2014年申遗成功。现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它是京杭大运河对临清人民的垂爱。鳌矶凝秀是运河繁荣昌盛时期临清古城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鳌头矶啊!鳌头矶!你是临清人民的荣耀,你是临清人民的骄傲,你是临清人民的寄托……。



姬凤文,男,汉族,1962.9生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82.3在临清市农机局从事财务工作。现已退休在家,爱好文学,诗歌朗诵,散文创作,现在是临清老年大学诵读协会会员。


诵读:寒冰(网名),退休教师。爱好:诗歌朗诵,唱歌跳舞,打太极拳。《当代新文学》网络文化传媒金牌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