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人情和平鸽
文/朱双顶
方舟勇去期望深,绿枝赢得和平身。
天成本性故乡因,恋家才显归巢真。
一一题记
世上有一种鸟,小巧玲珑,最平常不过,却是在飞禽中与人类最为关切的,它就是人们最习以为常见到的鸽子。尽管东西方文化认知不同,但落到它的身上却达成共识一一和平的象征。和平之鸟、爱情之鸟,在不同的语境中竟有了一致的称呼。可见鸽子确有世界和平“使者”之风范、大众“情人”之魅力,深耕于人类数千年,千古一鸟而倍受人类的青睐。
西方文化视鸽子为和平使者,来之于《圣经》,有着宗教意义的圣洁,宣示着人类繁衍上的崇高,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喧染。传说人类起始时期,遭遇洪水泛滥,是一艘诺亚方舟拯救着生灵。面对泛滥不息的洪水,哪里是尽头?探路察看就成了当务之急,诺亚将这一重担托付于鸽子。第一次放飞,鸽子飞遍各地,见到的都是水,无从落脚,只得飞回方舟。七天之后,鸽子再次飞出察看,黄昏之时,它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带来了生的希望,嘴上衔着一枚橄榄枝,很明显是从树上啄下来的。诺亚因此得到了地上的洪水已经退却的消息,从而开始了新的生活。由此鸽子衔着橄榄枝就象征着人类可以平安生活繁衍,这一神话传说后来被毕加索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而传遍世界。1950年,在华沙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上,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命为“和平鸽”。此后,这一经典形象公认为世界和平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视鸽子为信义与家庭和睦的象征。这在元杨维贞《义鸽三章》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肃肃兮飞奴,好尔匹兮哺尔雏。
吁嗟尔德兮,均慈爱于鸬鸪。
肃肃兮飞奴,离尔俦兮别尔家。
吁嗟尔劳兮,比鸿雁兮将书。
肃肃兮飞奴,欻相失兮妇夫。
死者兮已矣,生谁适兮与娱。
朝不粒兮无与呼,莫不室兮无与居。
岂无他俪兮,我俪不如。
阅七日以死兮,矢一节而弗渝。
吁嗟尔烈兮,继比兴乎关雎。
一个义鸽的形象,在诗中脱颖而出,德在慈爱,劳比鸿雁,守节不渝,比兴关雎,让人赞叹不已。这确与鸽子的特殊本性有关。
鸽子恋“家”胜于人类。归巢性是鸽子最典型的特征,出生地就成了它永远的“故乡”。对于它来说,出生地就是自己一生生活的地方,任何生疏的地方,都是不理想的地方,都不能让它安心逗留,一旦被人为地带离出生地,它绝不是像人类那样仅是感叹乡愁而已,而鸽子一定是践于行,哪怕是百里千里之外,也阻挡不了它飞回“故乡”的翱翔,都会竭力以最快的速度返归,不会因为任何困难在中途逗留或栖息。狗不嫌家穷、子不赚母丑,在鸽子身上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种鸟,像鸽子这样有如此强烈的归巢性,“爱家”是终身的行为。
鸽子忠贞自己的伴侣。小小的鸽子,不以自身为禽而不义,更不以自身普通而不忠,竟然有着人类的通性,实行“一夫一妻”制,对配偶有偏好选择,可一旦配对就感情专一,形影不离,如果出现丧偶,也要在较长时间后才能重新配对。它们乐于家庭生活,共同筑巢、孵卵和育雏。尤其是让人类自叹不如的,幼鸽孵出后,雌雄鸽共同分泌鸽乳哺育幼鸽,真是颠覆人类的认知,让我这个坎井之蛙之人开了眼界,男人哺乳孩子痴想,竟然在雄鸽子身上得到完美的实现,只可惜我没有亲眼所见,也是从科普知识中得知,有点匪夷所思。
鸽子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世界各大洲都能自如安家,所以各大洲都有各自的野生鸽和家养鸽,无论是野外自生,还是家中养生,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繁殖能力决定于食物的多少满足情况,就连野外生存,只要环境适宜,一对鸽子在一年之中繁殖竟可高达八窝,每窝两只。所以世界各地无处不见鸽子,究竟有多少品种谁也理不清,仅观赏类鸽子,全世界就多达600余种。在我国更是自成体系,为世界公认的约有200余种,鸽子也由此成了祖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一部分。以寄丽的羽装、羽毛及奇特的形态,供人观赏的羽装类;以某一部的长相特殊,取悦于人的体态类;以各式奇特的技巧表演,引人入胜的表演类;以各种有趣的鸣叫声,供人聆听的鸣叫类;以点缀风景、增添祥和气氛,供游客观赏的点缀类,属广场鸽最为有名,世界著名广场一般都养有大群鸽子,为游客助兴,营造祥和气氛。如此等等,鸽子是不折不扣成了人类的把玩之物与精神伴侣,享有崇高的声誉,从而赢得人们的爱护与宠爱,为其生存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
鸽子是懂得报恩的善鸟。它有很强的记忆力,甚至能产生牢固的条件反射,对经常照料它的人很快与之亲近,并熟记人的好不忘,具有习惯性,懂得报恩于人,按照人的要求施展它的才能。除了上面提到的为人提供把玩外,更以自己的实用才能为人类服务,尤其是为人类通讯服务最为突出。鸽子以其具有超强的归巢性、记忆性、方向性及飞行能力,为人类任劳任怨地服务。这既可以追溯到上面提到的诺亚方舟探水之神话传说,也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实有故事。古罗马人很早就已知鸽子具有归巢的本能,善待鸽子而加以训练,在体育竞赛过程中或结束时,就以放飞鸽子以示庆典和宣布胜利,如今已被人广泛用于重大庆典活动中放飞鸽子,我们在庆祝百年党庆时,就放飞了二十万只和平鸽。古埃及的渔民,则是每次出海都带上鸽子,以便利用鸽子及时报送渔汛或求救信息。古巴格达更是建立起一座著名的信鸽邮局,在各城之间形成了一个信鸽通信网。两千年前古罗马恺撒大帝征服高卢时,就已使用鸽子传递军情。后来鸽子不断地用在军事上,除传递信息、进行隐蔽联络外,还利用军鸽进行侦察、帮助雷达值班和收集资料等,甚至有了军功卓越的“鸽子英雄”涌现。鸽子报答于人们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是实实在在的举不胜举。
也正因鸽子与人类有如此多如此深的关切,人类对鸽子给予了极大的爱护。首先就是将野生鸽驯化成家养鸽,网上说,人类养鸽子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很多性状各异的品种。公元前三千年,埃及王朝第五代就有养鸽记录。中国养鸽据四川芦山县出土的陶镂房子的鸽棚推断,最迟在公元206年已养鸽成风了。而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追至井中藏身,不得已以放飞一鸽子送信而得救的传说,也是一个不错的佐证。而五代后周的王仁裕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则有了确证,据该书《传书鸽》篇中说:“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曰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自此“飞奴”便成了鸽子的代名词出现在诗歌中。这也足以证明,中国不但有养鸽的悠久历史,更有利用鸽子通信的传统。
只是人们至今也弄不清楚鸽子为何有如此强的归巢能力。其以视觉、听觉、嗅觉,利用太阳、月亮、星辰等来辨认方向被人理解外,其在千里之外也能归巢确实让人费解,有地磁、太阳、次声等导航说,气味说,但无一让人信服,更无一有定论,此谜何时能解,人们翘首以待。但鸽子却不管不顾,依旧以归巢的特性为人们服务着,现虽然失去了送信的功能,却将人们引向了高尚的体育竞技场,养赛鸽开展比赛又成了一项时尚运动。这项活动在我国可追溯到明代中叶,那时人们已用鸽子竞翔取乐了,并组织了相应的“放鸽之会”团体。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上就记载有:“岁五六月,广人有放鸽之会……择其先归者,以花红缠鸽颈。”可见利用鸽子竞赛已在当时风行了。如今开展竞翔鸽比赛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赛事活动,当年我在安庆工作时,每年都要见证这一活动。安庆体委每年都要搞一次赛鸽活动,所选的放飞地点就在安庆老体育场,而这正归我所在的双井街派出所管辖。三十多年过去,赛鸽之事依然历历在目。
“举翼凌空碧,依人到大邦。粉翎栖画阁,雪影佛琼窗。”鸽子就这样以它那或瓦灰、或青或白、或黑或绿、或红或花等身影,不厌其烦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是充当“一鸽胜九鸡”之美味,让人们尽情享受也在所不惜。最是关切人间事,和平鸽就这样高举“义鸽”大旗,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之中,向着祈求人类和平征程飞去……
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