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
作者:宋孝武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茨于1962年提出“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被印证无数次的蝴蝶效应。新冠疫情全球扩散至今,对全球资本市场、经济的冲击,从直观上看,或已超过08年次贷危机、12年欧债危机、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与1929年“大萧条”之初的趋势颇有相似之处。虽然目前推断是否会出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破产的“雷曼式金融危机”还为时尚早,但全球经济衰退已是必然。中国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快速向全国蔓延,全面冲击中国的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和微观个体。全国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民企、小微企业、强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巨大。但也推动了消费方式变革和产业结构提升。
一、疫情的负面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以2020年为例,新冠疫情导致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严重受创,国内生产总值快速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知,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5727亿元,同比下降6.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9%,经济运行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6.1%,低于2019年同期14个百分点,整体呈现出降幅持续收紧的趋势。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8.8%,投资主体意愿不强。我国对外贸易也遭遇“最冷寒冬”,增收下降严重。
从微观角度看,疫情冲击引起农畜产品需求减少,畜牧饲料原料短缺,使农业种植结构无法得到调整。对二三产业也产生了较大冲击,受交通管制和人员流动的影响,物资、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流动不畅,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经营活动受到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工业产值同比下降9.6%。
二、疫情的正面影响
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并非全是负面的,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网络和物流等行业有望加速发展。从长远角度看,将推动“互联网+”技术改造,催生众多依托互联网衍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模式的新经济、新业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从抗击新冠疫情至今,对医用防护用品、抗病毒药品、增强免疫力药品及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的需求激增,使得医疗相关行业短期内收入大幅增长。
各地纷纷逐步开学复工,大批量教育工作及培训转移到线上进行,给网络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医护人员短缺、感染风险高和体力有限等弊端,是暴露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严峻问题,数字经济与医疗发展紧密联系,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诊断医疗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利于激发数字经济的活力。
面对突如起来的新冠疫情,正如二十大提出的:“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积极成果”。中国的防疫政策是从14亿中国人口基数的国情而制定的英明决策,这和西方的“躺平”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三、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二十大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对外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对内把实时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产力和可靠性,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本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深远长久的,全球经济长期增长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不会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经济大方向不会改变,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只要抓住机遇,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实现生产环节、物流配送等多方面科技化革新,帮助企业增质、提速、降本,就定会战胜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宋孝武,河南伊川人,就职伊川县卫健委,伊川诗词协会理事、洛阳市书法家协会硬笔委员会委委员、洛阳市硬笔书法家协会支部付书记、伊川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学、书法、诗词。曾在《河南卫生报》、《洛阳日报》发表散文多篇。硬笔书法作品获伊川县2018、2019硬笔书法比赛一等奖,曾发表《洛阳诗词二十年》个人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