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在青天 水在瓶
郑亚水/文
读了《坛经》,您就一定会去了解六祖惠能'一闻经即开悟'的那部《金刚经》,《金刚经》讲什么呢?为什么叫颠簸不破的真理,南怀瑾大师就著有一本书,叫《金刚经讲什么》,真的很好,提出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闽南所有庵庙寺陀,只有一处道场,不同意这种口号,这就是南太武山下的普照寺,虽然创建的和尚是港尾卓崎人,但他去南洋反转传回唐山的,不同于大乘佛教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朝鲜等地的佛教文化,不相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相信闽南俗话'牛,牵到北京也是牛。',认为,有的人'死脑筋,教到死也不会','水鸡,确变也是田蛙脸。',这就是南传东南亚'小乘佛教'的信条…
那么究竟是'大乘佛教'讲的在理,还是'小乘佛教'讲的切实…或者流传于西藏、青海、内外蒙古等地'密宗'更精辟呢?佛教的核心思想说的'自性'是空的需要缘起,从无明的此岸到觉悟彼岸…有帆船、鸭母船或羊皮筏…您的生长环境或际遇不同,就可能对过渡工具有不同的缘起选择,这是不二的境界,'大乘'、'小乘'或'密宗'对求渡的人,有不同要求,'大乘'的'人人都具佛性'没有设限,而'小乘'则说'我的鸭母船承载有限,那些'有人形而无人神'的阿修罗道的人就别来占位…而'密宗'的羊皮筏艄公则说'您需要会游泳…万一落水,自己泅渡爬上岸吧!'…嘿嘿!
南太武山福兴寺的道场属于'大乘佛教'…'大乘'的'人人都具佛性'理念,也就是人人都有觉悟成佛的种子或慧根,这个思想来源于佛祖的临终嘱咐,佛陀讲了七七四十九年佛法,却在涅槃前一天讲完了《涅槃经》。同年代的中国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晚年垂危时,讲了'人之将死,其言亦善'的一声叹息…《涅槃经》也是一部'善之善也'的经典,不同于浩如烟海的佛经…佛祖'拈花微笑',传给迦叶'正眼法传'时,用了二个指法拈花而微笑…涅槃时,也不讲多余的话,向环饲的众弟子,出示四个指头,除了母指···弟子不解其意,他说'常乐我净'为涅槃四德…那边无常,这边常;那边是苦,这边是乐;那边是无我,这边是有我;那边是烦恼,这边是清净。而这一切,都当在人的心体自性中,可以说《涅槃经》讲的,恰好是六祖讲的'自性'最好注脚…'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啥⊙∀⊙?是自性,也就是咱这个'心'…儒家文化的后期发展成果,南宋朱熹理学的'理一分殊原理'吸收了禅宗的'一月映万川'的意境,从此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美好…明朝王阳明心学,更属于引禅入儒的创新,他干脆说'无心外之物,也无心外之理。'或'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离开这个本我的'自我'觉醒,也就是'自性'…我外的综罗万象意义世界…'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些真空中的妙有,仍然不离自性去感觉认知…'常乐我净'就是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和涅槃等'修六度'的最高造诣…'觉悟成佛'的火候到了'常乐我净'…嘿嘿!
惠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听见一僧道“风吹幡动”,又听——僧说“幡动而知风吹”, 惠能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法师印宗闻得这番妙论,当即与他攀谈,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闻已久的惠能,就请高僧为他剃度,完成出家仪式,并恭请其正式即位禅宗六祖。
风吹幡动,不离风、不离幡、不离心。若离风则幡不曾动,若离幡则不见风动,若离心则不知何为动。若离风与幡则心凭什么动,若离风与心则谁说幡动,若离幡与心则风吹向谁家?悟者谓一切从心起,心不起则一切不起,心不动则一切不动,故说心动,亦为悟语。见物相状者看物静相、动相,幡不静故说幡动,亦为通俗表相说。研究功用者,研究幡为何动,察知由风在吹,无风吹则不动故说风在动,亦为原因追究说。
'风动、幡动、仁者心动'的禅宗公案,大家都很熟悉,但真正透彻感悟的沒有几人?道宗庄子说过:'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禅宗三祖僧肇著有《物不迁论》。现代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罗素等,为此争论不休。《物不迁论》,物不迁,就是根本不动的,细到每一个微秒拍的飞鸟,那是人眼看不出的不动,时间是链状的联系,把这个链子解开,每个时间点上都有相应的定格,那是根本不动的。僧肇的结论是:'旋风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丽天而不周。'那么,究竟什么东西可以动呢?六祖惠能说:'仁者心动。'要知道人生的时候,每天都在死,生活一秒,死亡一秒,三岁时就三年了。如同火箭发射时的倒数数一个道理。前面的东西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每一段都是排列起来,但没有一个东西能乱了轶序,能跑到现在来,所以人才会老。
所以,禅宗里的一些语言,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因就是果,果就是因…这个禅机哲理很玄妙,前几天生的体内细胞死去了,新陈代谢。前世因是后世果,后世界也是来世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有这意思。
所以,一辈子讲了佛法七七四十九的佛祖,为什么到了临终的前一天,讲的《涅槃经》不同于平常,平常即非常,非常也是平常…到了'涅槃'这个境界,平日的无常此刻已经定格了一种惬意即'常',一生的忍苦受辱此刻也消除了'业障',变成了'乐'。从来的'无我',我外世界中似乎还是有一个'观自在'的'我'将永生西方极乐,那不是娑婆恶浊世界,而迢迢牵牛星的彼岸,是一个清净的'心无碍障'极乐世界!佛祖是微笑地走了,得到了'常乐我净'的果报…现在,以佛法僧'三宝'为师的信众居士,难道不是这样向往吗?死即往生也…
朱熹在《朱子语类》前言说'道家贪生,释氏畏死。'也是有道理的,谁不想学孔子'有所作为',又有谁不羡慕老子骑牛出函谷关避免乱世'健康长寿',然而当生老病死大限到了,只有佛祖让自己'观自在',灵识不坠恶道而视死犹生··甚至享受生无所享过的那种'梦'一一逃出'三世因果六道轮迴'的极乐生活吧!
天下 莫若吃饭难
'镜花水月梦中尘',这是我三十五年前听张松辉天师说的一句口头禅。问他:'功名利禄?'他总是略略深思,片刻方言:'镜花水月,梦中尘'。似乎说世间一切的东西,如梦幻泡影不必执著,'今朝有酒今朝醉'吧。于是他约来溪乾目皮村长阿皮,顺便叫大正通讯员点几碗菜挑一担来土仔社'咪西咪西,猜几拳'。嘿嘿,那年头,作为公社'五大主干'团委书记,下乡总是有人接待的,这种村级接待费,后来又变质了。而张松辉不是村干部,自然有他的报销处,表弟阿皮总是来咨詢啥事?又是当了村长,何况接待的人还是公社干部。九湖林琦老书记名言:'吃入腹稳答答!'那十年前的时代,接待费用少有查斤问两的追究,现在可不行。吃了黑豆,要查到'放黑豆屎',这'四风'端正了,秋高气爽的时候,没有象以前海吃胡喝的机遇,回忆总是美好的。悟道'镜花水月梦中尘',怀旧那土仔社'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的过把瘾。身处'天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地,还是有'羁鸟恋旧林,池魚思故渊。'向往!
在石码古城这所在,吃飯喝酒的人也是不少的,我曾经加入了一个吃酒群,大多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或退二线的朋友,有点闲钱又有时间,故事里的故事真不少,嘿嘿!大家轮流作东,不亦悦乎!可惜由于我血压血脂血糖太高,为了保命不再'宁愿伤身体不要伤感情',悄然退群了,基本也戒酒了,一个月滴酒不沾,不会起瘾想喝了!问题是,没有酒似乎也没有酒意,更难于怀旧'镜花水月梦中尘'的那些往事,生活总是少些惬意多了惆悵,寂靜中有寂寥,淡泊中有无聊。这'寂寞与无聊'将似长长的长坂坡,让我走将下去,一直到无声无息,佛曰:'涅槃!'
秋思·观图随感
庭院深深几重秋,寒窗锁寂闻箫流。
依依杨柳随风逝,阙阙花魂绕雨愁。
草际蛩悄又岁暮,阶前旧影未曾留。
曲终人散相归去,惹却帘中听者忧。
这是秋天里紫墨诗人传鸿佳作。其实这都是白天的烦恼,而无论春夏秋冬季节变化,人只须等到夜晚蒙头一睡,啥寂寞无聊空虚或惆悵,都沒了。明朝北京白云观有一名联曰:'世间还是睡觉好,天下莫若吃饭难。',难的事都发生在白天醒的时光。清代郑板桥说:'难得糊塗。'不无道理!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写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唐诗,曾让我感慨良多,总是有'当以慷'请客吃酒的欲望,因为我是热情好客的北溪龙文人。当年梧桥老支书陈东波也是紫泥土仔社张天师的挚友,有一天一起吃饭,我想请九湖手下计生管理员男男女女,一起来蓝田开发区龙珠夜总会玩玩,抓计生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一个季节'二查二补'忙下来够累的,作为分管计生的我想办法到故乡让大伙吃个好饭喝点小酒,不亦悦乎?张天师乜了东波书记一眼说:'钱是公家的,有福气的花确多!'陈书记马上拍板:'全部请来,人少杀鸡,人多杀猪,人众杀牛,包下龙珠夜总会一层做'计生宣传'活动!'说实話,能当个村支书不是百里挑一,都是拥有万众的头家。大吃大喝不好说,把吃飯说成'计生宣传'花去村财几万元,买了个人情给我,反正我不知道夜总会股东几人,嘿嘿!
能把'吃飯'弄成'计生宣传'活动,属于'偷换概念'大智慧。能说'钱是公家的,有福气的花确多。'更是一种'向上全堤'的禅机。这也属于道家的庄子《齐物论》,庄子的齐物论,拿本体来看,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拥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拥有金钱权势越大,将來意味着失去的东西也越大,得与失到了临终一别,实际上叫'欠它它欠'两清了吧!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拥有是不平等的,有大小好坏高低,比如一个人的五个指头不可能一样长短粗细。当年思想境界稍为提升一层,想到人人都是只有一双手吧,认识到人人仅有一样的这一双手比之天天计较五指头不平'红'的,就是认知上'向上全堤'的进步。后进一步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什么他行我不行。'这又是一个新进步。朱文公圣人说:'与造物游'理不在物外。王阳明大师说:'无心外之物,亦无心外之理,'在以人为本的本体上认识这个世界,万物是平等的并且皆备于我,就看您的智慧的发挥了!
世上 还是睡觉好
《金刚经》有三十二个品,这'品'也就是现在说的章节。今天研读到第二十五品叫《化无所化分》。化无所化,啥叫'化'呢?救赎教育吧!在唐朝(公元688年)武则天敕建漳州府,于芗城區桂林里建了一个社里叫'唐化里',也就是塔口庵一带,这里第一代居民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来平定啸乱的府兵,掳愛了本地蓝雷的孤儿寡婦或姑娘,结合的家庭。婚姻是配给制的,原來的畲族老奶奶老姑婆,刚从母系氏族、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变成了入城结社的居民市民,跨越上千年,甚至跨过中原农耕生活的时代。所以很不自然也不习慣,特別是走婚制的女权与一夫一妻制夫权矛盾很大。妇女姑娘原來今晚原意和谁睡覺,自己说了算。而不是'一对一'封建专制。于是唐化里'唱酸曲'式的逾墙越舍风俗仍然蔓延下来。漳州也因此传说了'乌龟唐乞丐宋',意思是唐朝两性关係乱糟糕,连皇帝武则天作为李世民的妃子,也嫁了她的名义儿子唐高宗,后来发展到养男宠。这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别说芗城桂林里塔口庵男女关係有多乱吧,根本上与'唐化里'那个'化'字的意思不符合!
直到南宋(公元1189年)朱熹当了漳州知府'知州事',了解到古早芗城区这里男女关系非常乱,称'俗未知礼',亲临人字形交叉处塔口庵那口古井,测試了一下井水的酸碱度认为太酸了,大吃一惊。现在pH值高含钠镁超标的重水,不适用作饮用水,吃多了除了掉牙短寿,还可能激发荷尔蒙性欲,所以这里的居民两性关係乱套,除了战乱畲汉通婚风俗的弥合问题;还是有地理处于人字形'阴口井'穴位外。第三个原因是不良的盐渍重水所致。以前的知县或知府,都需要弄清山川地理,民情风俗,不然就没办法当好'民之父母'官了。后来毛主席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事发言权。'古早宋代的朱文公后被尊称'紫阳过化',把漳州变成'海滨邹鲁'等美谈。就是从唐化里铸造一个宝塔,封镇人字形的'阴口井'开始。而后'重视教育,力倡儒学'传播儒家礼义廉耻的道统。朱熹自号'紫阳夫子'就是用他的'尊天理灭人欲'的治国理念,治理教化漳州这些'土北鸭',北京鸭与金定鸭交配后生的下一代叫'土北鸭',外国人美其名'肥育花鸡'。爱相p而不传宗接代,如大多数台湾人的根缘在漳州一样。爱搞相亲相爱的腥事,可生育率并不是太高!
究竟是吃饭好,还是睡觉好。这可是道学的原则问题,《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从中医的原理而言,吃飯属于'补阳',而睡觉则属于'滋阴'。吃飯吃不下吃不好,睡觉睡不着睡不香,身体肯定会出大问题。而闽南对'睡觉'的理解,加了一个'做爱'内容。就似鲁迅名篇《阿Q正传》中阿Q最大胆求爱表白,对赵太爷的女佣吴妈说:'我要和你困觉,我要和你困觉。'吴妈一听,一脸惊悚,哭将骂咧了!她知道,阿Q接着会干啥⊙∀⊙?
从人类维持生命而言吃饭好,而从人类的繁衍生命说,当然是睡觉好,关键是如何做到合情合理不乱套,优生优育重教化。这也许是当年老祖宗开漳置府设立'唐化里'的初心使命吧。现在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从历史文化而言,真的很重要呀!
备註一:孔子的故乡'鲁国',孟子的故乡'邹国'。'海滨邹鲁'喻知书达礼有文化涵养的海滨所在!
备註二:林亚平老师关于关化的阅读感想。
我们常把“文化”两个字,挂在嘴边,文化到底是什么?如果从字典里寻找文化的定义,据说有两百多种。
手头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总感觉太空泛,没办法解释民族、国家、地域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最近读了余秋雨给文化的定义,他自认为是全世界最简短的: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
真是醍醐灌顶,许多现象就解释得通了。文化的积累创建了集体人格,这就说明了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人格!余秋雨接着说,在中国,自觉地把文化看成是集体人格的是鲁迅。他的作品《阿Q正传》《孔乙己》《药》都在这方面作出了探索。
所以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读了《阿Q正传》后,据说掉眼泪了,他说:中国终于有人看到自己民族的人性弱点了……
由此我联想到最近的香港、台湾,本是同宗同源的文化传统,因殖民因分裂,导致文化的差异。为了我们华夏民族,为了祖国的大一统,我们该怎么传播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
阅读偶感。
方便 人生的菩薩行
'翻云覆雨雨成云,点滴如丝乱不分。冻作冰河冰化水,漫从光影捉斜曛。'看这表象的世界,既是变化的,又是循环返覆,对无常不住色心妄想,这是觉悟的智慧第一重,叫看空不做空'实相般若'。比喻为知道人最后会死,但不必悲观失望,甚至绝望自杀,学学余华写的那个《活着》主人翁福贵,吃喝嫖赌败了祖宗三代的财富,又伤害了至爱亲朋。最后,只剩下一个'活着'并沒有去寻死,他懂得《孝经》上曾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看空人生,踏空行情,再怎麼落魄当乞丐,也必須《活着》,活到了解放,福贵算苦到头了又华丽转身成了新的当家做主好成份'贫农'阶级,嘿嘿!
这个世界是变化的,也是循环的。环环相扣,内观有身体无声无息的新陈代谢。记得一位受中医影响的日本医学博士说过:'吃好睡香,大便畅通。'就是身体健康的三大标志。前几天我写了《世上 莫如吃饭难》和《天下 还是睡觉好》。现在从厕所出來,酣暢淋漓地把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粪便,干净排泄出去了!真的很爽有惬意!有太多的饮食文化,也有不少睡眠文化,这过去也有厕所文化,都是一些打油诗,啥:'本店新开市,点心五香味。要吃不要钱,吃饱佐你去。'更古早的先人,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写了一个厕所名联:'坑深落便迟,板徒尿流急。'等等脍炙人口。
现在时代进步了,从蹲坑到了马桶坐盆,厕所文化应該从拉撒过程描述到功能认知。假如大小便出问题,身体肯定有病了,甚至有系统性危及生命的大障碍了。只有大便畅通了,说明身体能吃能放的消化系统正常;也只有消化系统正常,维持新陈代谢的成长与生存;这成长生存过程的总是好睡时完成,好睡又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健康。闽南俗話說:'胀尿下消,胀屎补脾。'不一定正确。因为,不合时宜的东西留在身体内肯定不好。一个杯子如若不放空旧的茶水,新的饮料就倒不进去。同样,一个人不知道'舍'或总舍不得,他就无法'得'也得不到了,这属于自然之道的觉悟智慧!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朱熹说:'理则就是其事物各有其则舍之'这里的'舍之'有透过客观现象把握本质规律的功夫,也有过滤消化'与造物游'的所得。是从实践感知'形而上'到理性认识,这个身体也是一个'太极'的升华!
及时'方便'自己大小便,这无须教育引导,因为这属于内急的本能。而作为有权柄公务员,能不能'不忘初心',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履行'马上就办'的方便别人作风。其实也是观世音菩薩的三大法门之一,即慈悲、智慧与方便的菩薩道吧!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