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盛伟
诗可以是解决棘手问题的妙招,可以是临危时的救生符,也可以是仕途晋升的阶梯,更多时会成为黎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题裁。
之一,“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是清朝年代,张英、张廷玉父子曾出任朝廷两任宰相。当时乡下的亲属因邻里宅基地纠纷,写书进京告状。张英见状挥毫写下此诗,明示让张家亲属礼让三尺。当邻里得知后深受感动,在建房时也收进三尺。于是就成了当今安徽桐城的三A级景点一一 六尺巷。
之二,三国时期(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即位。他生怕兄弟曹植篡权,于是把曹植找来,命其七步成诗,否则就以欺君之罪处死。
曹植含着泪,尚未走出七步,便悲愤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以自己的机敏才华逃过一劫,大难不死。
之三,清朝乾隆皇帝,一次因心情郁闷,出了一个对子:“鼠无大小皆称老”;当时的侍郎纪晓岚审时度势,知道皇上心情不好,便揣摩圣心,对出了“鹦有雌雄都叫哥”。顿时龙颜大悦。
你说这诗的魅力大不大?
2022.11.1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