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淑娟
张晓科 摄影
最近有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使我夜不能寐,寝食不安。我的家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真正的家。
我出生在中原一个浅山丘陵地区。我们村是个美丽的村庄,一条大河环村而过,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小时候,认为父母的家就是我的家,父母在哪里,那里就是家。每当别人说,你是捡来的孩子,你的家在深山里,我就会忍不住哭泣,反反复复问父母,问自己是不是捡来的孩子。在快乐的童年里,每当自己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小朋友们打闹,我就会哭着回家;在西乡姥姥家住的日子里,被长辈们逗说,你整天住在姥姥家,你妈妈不要你啦,快点回东乡你家吧。我也会哭着闹着想家。记得那年临近春节,天空飞着雪花,姥爷冒着雪,推车送我和小弟弟回家过年。小弟才一岁多,他不让我坐车。我就走路,走累了,姥爷就哄着小弟,让我坐一会儿车。几十里的山路,等到了超化父母那里(父亲在超化镇卫生院住院,母亲在那里照顾他),我就感冒住院了。隔天就是年三十,全家人回纸坊老家过年,带着我的中药,可到家以后,又蹦又跳很快就好了,家人都说我是想家了。上学以后,每当自己在学校取得一点点成绩,手里拿着奖状也会飞快地回家报喜;有时候和女伴们闹意见,也会委屈地回家向母亲诉说;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假期,从外地坐火车也要急着赶回家。记得那年春节放假,下着鹅毛大雪,我们几个同学坐火车回家。上车时车门口人多挤不上去,让同学从窗口硬推带拉拽上火车,我也要回家。下了火车,已经是晚上,离家还有三十几里路,父亲在车站接我,我们冒着天寒地冻,推着自行车走路回家。
工作后,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巩义市。这个城市南面是山,北临黄河,“巩固不拔”也是浅山区。到了巩义,才知道回趟老家都是奢望,因为交通不便,回家路上需要转几次车:从农村学校坐车到县城汽车站,再坐车到荥密路口,再等荥阳到新密的过路车,坐到密县县城车站,然后,再转车坐到大隗镇,再步行几里路才能回家。后来家迁到县西姥姥家,也是一样需要多次转车才能回家。然而即便如此难走,也挡不住回家的路。再后来工作调到县城,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是一样节假日急着回家。从巩义到新密的所有路,从东到西,我基本都走过。其一,最西面的路线。县城坐车经过310 国道到偃师油坊口,经207国道十八盘到登封,再转车回家;其二,中间的路线。从县城坐车经S314省道,经过核桃园到登封卢店镇,再转车回家;其三,从县城坐车经310国道,经新中到五指岭回家;其四,从县城坐车经310 国道,到荥阳或者上街转车,再回家;其五,从县城坐火车,到郑州火车站,再转车回家。曾记得那年小兄弟结婚,下着鹅毛大雪,本来说好不回去的,可是怎么觉得都想回家看看。于是一大早坐火车到郑州,后又转车,绕到新郑的十八里河才回新密,等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啦。还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回家,在上街车站转车,她就是不上车,哭着闹着不想坐车。因为坐车时间太长了,大人还受不了,何况是孩子。记得有一首歌唱到:“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对我来说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啊。自己学会开车以后,因为修路,也常常绕道回家。走过夹津口镇的巩登旅游公路;走过新中镇再到五指岭的山路;走过米河镇南面的环翠峪。记得有一次刚学会开车不久,下着小雨也带孩子回家,路过米河镇南面的村庄,有一个积水潭,因为不清楚路况,就绕道村里向东南方向走。农村那时候没有公路,走着问着,转过一个又陡又长的弯道,一直到荥阳的环翠峪,才转到公路上。这些惊险的事情,在回家的路上经常发生。在这么多条回家的路中,走的最多的是S314这条省道。记得那年父亲有重病住院,我和妹妹轮换回家照顾父母,当时正在修路,在巩义核桃园与登封交界处不通车。从巩义家里出来坐公交,到车站,再坐车到核桃园,在核桃园还要等人坐的差不多了才发车。然后,从核桃园坐车到卢店要绕道对面山里,是个单行道,两边靠电话联系才能通过,出山后再到登封卢店,转车到新密县城车站,再坐公交到医院。每次回家,都得做好充分准备,带水带馍,不然,就得忍饥挨饿。妹妹为了赶车,常常是下了班,顾不得吃饭就走,到家早已过了饭点。这样的路记得持续了两年多,经常在那条路上开客车的司机师傅都熟悉我们。有时候回家,也有快乐,每次回家就是一个短途旅游。记得巩义到卢店的公路修好以后,我和妹妹带孩子回家,从核桃园与卢店之间的山路回家,经李湾水库出去,一路上风景如画,青山绿水,我们走走停停,徜徉在山水之间,也有乐趣,但更多的是匆匆赶路。还记得有一年春节过后,赶着正月初六回来上班。因为刚下过大雪,山里的路开车不好走,怕有冰块,特别是核桃园那个又长又陡的弯道大坡,我小兄弟不放心我开车,就亲自开车送我们回来,他然后坐车回去。高速公路修好以后,回家方便多了,父母亲也从农村搬到了市区居住。从巩义南站上高速,到新密市市区下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家了,很是方便。但是,前提是你自己得会开车才行。这么多年,巩义市到新密市没有直通车。想想每次回家,都是个大事。大包小包,拖儿带女,在公路边上等车,转车,风吹日晒,刮风下雨,充满艰辛,很是不容易。可千难万难也挡不住回家的心路。这些年来,通过回家的路,我亲眼见证了我们的交通由不便到便利,我们的城市农村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近十年,父亲有病,母亲身体也不好,为此我回老家的次数更多更勤了,只是开车的时候多一点。虽然我的身体也不好,但和兄弟姊妹几个轮班照顾老人,倒是尽职尽责。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慢慢变白。走着走着,前年小兄弟他突然离世。这次打击,使我苍老了许多。父母亲的衰老、糊涂和无助,回家也成为我的主要任务。但是回家的路依然艰辛。自从小弟去世,明显觉得开不动汽车。走高速坐长途汽车回家,还是一样转车。从家坐公交到车站,再坐去平顶山的长途汽车在登封高速口下车,转到去新密的汽车,到县城再转公交,才能到家。这在以前,回家是很艰辛,但是那时候年轻,能扛过去。现如今的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在高速路口等车的时候,是那么的无助,不知道流过多少泪。虽然,有时候女儿也会开车接送,大侄子也曾经送过我回家,可我的身体还是经常出问题,从老家接回来直接送医院就有两三次,每年最少住院一次。今年“五一”回来,更是心力交瘁,多个病齐发,像是从生死线上走了一遭。已经近半年了,身体还没有恢复,头发已经花白,情绪低落,我常常深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走着走着,猛然发现,那个自己曾经日思夜想,心心念念,梦牵魂绕的老家,好像并不属于自己。我的家在哪里?记得小时候读书,不同意孔子的观点:女子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亡从子。现在想想他说的是大实话。那么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特别是离婚带独女生活的女人来说,家在哪里?
也许你会说;你在哪,那里就是你的家。也对,也有出入。活在这世上百年,工作、生活、家庭,忙忙碌碌,平时不会想那么多。可当你年长以后,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小时候,父母家就是你的家;结婚后夫家就是你的家,百年后,家谱上还有你的名字。如果离婚有男孩子的女人,还有身份,也会有记载。但是,假如生个女孩子,那么,不幸的是家谱上不会显示你的名字,百年后你无处安身。这就是你来世上百年的生活写照,它像流星划过天空,不留痕迹;它像雨滴落入大地,无声无息;虽然我们不是为了名和利,但历史的长河里是否会有我的足迹?
思索良久,我突然发现,我的家在哪里?在我的心里!女人只要自立自尊,你在哪里,家就在那里!即便是个单亲家庭,做父母的只要自强不息,都会建一个让孩子感到温暖的家!
抬头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月光下那孤独的背影,挺直了脊梁。
“月是故乡明”。想起杜甫诗句,思乡情更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快要到了,遥祝亲人们安康。
放下吧,随风自在。
2022年9月5日写于家中
来源:巩义市作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