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眼中的沂河两岸
(苏北段)
人人哪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哪个看,风吹那个草低,见牛羊……
这首优雅动听的“沂蒙山小调”在我耳边回荡了几十年,是这首歌的“沂”字和沂河水紧紧联系着,这首歌如同红色脉搏,在我心中跳动,让我热爱家乡,是这首歌,更让我热爱家乡的母亲河一一沂河。
一条一千华里的沂河, 从“沂蒙山小调”发源地——沂蒙山区,弯弯曲曲,川流不息,流经燕尾港,静静的奔向黄海。
沂河流走的是水,沉定的是历史,如果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那么,泱泱的沂河水,孕育了我们沂河两岸儿女五百年文明。
过去的沂河,每到春天,或许有年轻人在河沟汊里摸鱼钩蟹,或许有从附近的镇上来的妇女,收割前一年枯萎的东一撮西一棵海英菜,麦收季节,镇上会集中上千人,浩浩荡荡奔赴沂河淌,分分秒秒与洪水争夺時间,帮助农民抢收成熟的小麦。
夏天,河水浑浊,两岸杂草丛生,急急东流的水面上,是一片漂浮物,雨水季节,川流不息的洪水,像咆哮的野兽,给人们留下的是恐惧,它吞噬了多少生灵,它冲走了多少沃土。
秋季,无生命气息,一马平川广袤的黄土地,风吹尘土飞扬。瑟瑟秋风,让人感到无比凄凉。
冬天是一望无际一片苍凉,北风刺骨寒冷,让人望而却步,叫人望而生畏,偶尔出现“呯、呯”几声农民打猎的枪声,或猎狗狂奔、追赶受伤的野雉野兔,才能打破沉睡的沂河淌寂默气息。
多少年,两岸的人们,只能指望河床内一年一季的麦田,养活世世代代。
站在高高的沂河大堤上,放眼一望无垠,北边十几公里,全是一片白茫茫水库和盐田,南边是错落的茅草屋村庄,虽是农村,也是稀稀树木不成蔭。从修建新沂河半个多世纪以来,宽约七华里的沂河,这边到那边,都是乘船、乘车绕道而行,或步行几个小时。
沂河下游过去是雨季到来水漫桥,望水叹兴无路走。人们做梦也不会梦到沂河上空会架起道道彩虹桥、将南北相连。
党的十九大以后,沂河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两岸面貌换然一新。本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合理利用沂河两岸自然资源。在大力提倡沂水生态综合利用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了对沂河排污环境的全面整治。将又窄又浅的中泓河道挖宽扒深,一条几里长的橡皮大垻,如同一条黑色巨龙,横卧在沂河下游终端,它挡住了海水倒灌,它拦住了奔腾不息的沂水,保住了两岸灌溉需要,提高了排淡泄洪能力,解决了每年与洪水争夺农作物的惊险场面,减轻了漫田災害,闯出了一条以小麦为主、兼顾水稻、玉米、大豆、莲藕、农牧、魚虾养殖。开发了花卉培育,旅游项目。集农、渔、副业立体科学全面发展道路。
脏乱差的河道经过改造,变成了今日两岸环保整洁,风景秀丽、绿树成荫。新开发的潮河湾风景区风光旖旎,更让人流连忘返。

一条玉带似的沂水,缓缓东流,横跨三千五百米河床上的各种高铁路桥、公路桥、沂河大桥……数不胜数,一道道彩虹交相辉映,美丽壮观,气势磅礴,晚上在灯光闪烁下,像道道银河。河堤上,一眼望不到头的绿化带,在微风吹佛下翩翩起舞,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
沂河内外一片麦浪滚滚,稻谷飘香,两岸的河堤外,忙碌一天的人们会在附近的大小公园里,谈笑风生,公园里各种颜色的塑胶步道,吸引了人们运动锻炼、那五彩缤纷的小亭里,坐着男女老少,或吹拉弹唱、或博弈棋牌,构成了美丽动听的交响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散发岀阵阵诱人香气的草萍上,名目繁多的各种花草,招蝶引蜂,花香鸟语的环境使人陶醉,让人暇想。
太阳刚跃出海面,垂钓的人群早就布阵坐稳,一边忙着撒食做窝,一边看着霞光美景。各种水鸟在岸边嬉戏、觅食,被惊起的成群野鸭,一会在水中荡漾,一会贴着水面飞翔,满天色彩斑斓的小鸟莺歌燕舞, 每年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大雁,也不忘带看他们的儿女在这里歇息脚,看,远处成群结队的大雁和天鹅扑打着美丽的羽毛,发出欢叫声音 。中泓里,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鱼儿跃,虾儿跳。一幅幅美丽的景秀新颖沂河图,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那个看…”,一群一群附近厂休的小姑娘,唱着沂蒙山小调,歌声飘向远方。
这条弯弯曲曲的母亲河,她滋润了苏北这片沃土,她养育了苏北这里的人民,看南北河堤两岸,延绵几十公里各类工厂里,车水马龙,一派热气腾腾的忙碌景观。投资58亿元、年产220万吨各类产品的连云港大碱厂,在堤外1200亩盐碱荒滩上铺开战场,一阵阵打桩声响彻云霄,一道道闪闪的电弧光照亮了半边天。
我站在高高的南堤顶上,放眼望去,一排排整洁红瓦农舍、一幢幢设计美观大方的高楼,它送别了祖辈的茅草屋,红门高院代替了篱笆旧舍,它将贫苦的记忆,贫困的岁月、和我少年懵懂的记忆一起渐渐斑驳。
置身沂河两岸,便有美不胜收心旷神怡之感,她将美丽呈现在如今人们面前,她的风光之美,灵气之秀,融入甘洌如泉的沂水之流,让沂河儿女,在母亲河身边孕育成长,繁衍生息,就像流淌的沂水,一路走来,将两岸儿女一代一代的带入新的時代,步入新的征程。
二十大的宏伟目标已确定,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沂河儿女,他们将用滿腔热血谱写時代的新华章!
中华文学社编委会成员
名誉总社长、总监:潘总
名誉总社长、总编:夏牧
总社长、总编:青青芳草(李秀锦)
社长兼常务:高淑华
文学总监、执行社长:王秀北 张传浩
编委会秘书长、执行社长:冯金岩
编委会主任、执行社长:张新成
编委会参事、执行社长:辛金(董新彩)
编委会参事、执行社长:王绍华
执行社长、精英总编:王琪英
执行社长、精英总编:李永恩
首席顾问兼行政社长:尹连荣
精英顾问、副社长:张会伟
精英顾问、副社长:耿铁生
精英顾问、副社长:李敏
精英顾问、副社长:陈宝莹
精英顾问、副社长:代运通
副社长、副总编辑:娄道权
副社长、副总编辑:盘祖艮
副社长、副总编辑:刘凤亭
金牌主编、编辑部长:青青芳草 王琪英 李永恩 娄道权 盘祖艮 素棉 李玲 吴文彬 淡淡铅华
现代诗审稿部长:张传浩(兼)冯金岩(兼) 尹连荣(兼)
格律诗审稿部长:陈宝莹(兼)刘凤亭(兼) 杜仕和
群管部长:张新成(兼)
宣传部长:高淑华(兼)
名誉副社长、主播部长:刘凤珠 刘彩兰 郭秋松 王冬梅
金牌主播:盛成祥 张水芹 王慧贤 张春燕 宋春献 薛建军 李辉 胡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