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夜说“雨诗”
边淑玉
风、花、雪、月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得意的主题。而雨却是少数人表达不同心境的一种载体。我和农牧民一样,喜欢雨。淅淅沥沥的春雨、来去匆匆的伏雨、连绵不断的秋雨,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姿态万千的美好礼物。
诗圣老杜喜欢写雨。他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和他的另一句“天阴雨湿声啾啾”让我们看到和想到的是大相径庭的两幅场景。而在说不尽“沧海月明” 道不完“蓝田日暖”的李商隐的笔下,我们听到了“ 君问有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声音。
想到了盼望“何当共剪西窗烛”时,回忆巴山蜀水的羁旅之愁。而尽人皆知的小杜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对大多数今人而言,心绪也许没那么沉重吧?而他的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却道出了诗人对那些王权贵族崇信佛教,大肆浪费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用来修筑豪华寺院的不满。
我喜欢王维的“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还有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该是何等的休闲舒畅!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诗作数量不多,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动自然的把初春小雨后皇城洋溢的一片生机,若隐若现的新绿,荡漾着盎然春意的画卷摆到我们眼前。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则是另一派清淡雅致的景象。韦应物把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时的心态,是“清闲自在”?还是“失意无聊”? 留给读者一个自选答案。
在苏轼大量的的诗词中写雨的极少。但是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誰怕?一簔烟雨任平生。”就足够了!面对坎坷恶劣的仕途,依旧从容自得、坦荡洒脱。大师心中真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既豪放又婉约的辛弃疾,留给我们的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流畅优美,天地一统,多么令人神往呀!最可敬的是家、国凄惨命运归一身的陆游,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两首诗句中,展现出南宋文武全才笃定终生报国的放翁,爱家、爱国、爱生活的豪迈情怀,美好愿景。
写到这里,想到康有为 “百年夜雨伤神处,最是青山骨未收” 的遗憾,终被中华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填补了。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是伟人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告慰发妻杨开慧和无数革命先烈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风雨彩虹。
“雨诗”,带我探寻多姿多彩的人生旅途。
作者简介:
边淑玉,女,大专文化程度,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退休干部。热爱文学,古文甚之;喜欢读写、拍照、旅游。近年来学习了一些诗词创作知识,经常习作,偶有作品发表在市、区、企业报刊杂志。重阳诗社会员,辽阳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辽海散文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