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橡树》里有纯粹的爱
郑亚水/文
‘我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舒婷八十年代写的《致橡树》诗句,幸好这棵木棉还在,就在锦江道边上,实验小学后面…等一下我去拍照一下,因为八十年代石码的木棉太少太少,出生在石码的舒婷,成长在鼓浪屿,而靠近大码头不远的这棵木棉,也许妥妥的成了她写诗的佐料…'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树》名诗,写的却有木棉,又名攀枝花,英雄树!
锦江道上,最多的树,却是榕树
虽说漳州的市花是水仙花,却只有宜春的季节,放在温室里雅座上为好
至今,我都不知道漳州的市树叫啥?
我对大码头这棵榕树是情有独钟…1983年我作为龙文梧桥村山场人,分配紫泥公社当干部,就从这两棵榕树下,牵自行车从大码头登船去西良渡口,然后过黑桥到城里…那时候的榕树还是不大的,五六米高吧,现在起码有三十多米高了…
龙海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明朝冯梦龙写的《古今小说》就有《木棉庵郑虎臣报冤》的历史典故,弘扬了儒家疾恶如仇、大义大勇精神!出生在石码的著名诗人,在《致橡树》名诗中',也不忘为'爱'释义木棉(英雄树)
‘南来又见木棉树,劲挺枝头已着花。'郭沫若先生来过龙海,对木棉树也有赞美之诗!
1646年,郑成功攻占海澄石码。在石码大埕(今市政府所在地)设铸币厂…铸造“石码银元”,据集古街吴亚松同事回忆,听他爷爷的爷爷传说,他家屋边这棵加东树,也就在市政府大门口左侧,当年是郑成功绑定他那只战马的小树,而今已经成了老树···比照之下,石码锦江道这棵木棉(英雄树),树冠高度与之差不多,因此推测其也有相近的树龄也。
英雄树,已经历尽沧桑··目睹他的石码人将近二十代吧,如今仍然充满生机…
还有诗意!
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爱情了,不似八十年代初期,唱着《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改革开放初期,人与人之间贫富悬殊不太大,结婚的硬件也没有规定男方有套房…那时县政府年轻干部多起来,结婚时能占据有单位的集体宿舍,虽然十来平方没有厨房澡堂厕所阳台等配套,新一辈的下代娃娃便如雨后春笋接连冒出来了…原县委常委办公室张亚清老主任,写过一首打油诗曰:“电灯焰焰熄,水龙臭臭滴,三楼开会议,四楼煎白鱼,五楼五彩旗…”,说的是当时龙海区政府办这座楼的生活气息,“煎煮带鱼”那味道不错,会勾起肚子里饥肠的蛔虫蠕动,五楼五彩旗因为凉晒家属衣服,小孩子的纱布尿裙子较多…风动幡然醒悟,似一条条去西藏路上看的彩飘带,在春风中飘啊飘的。我曾经写过一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散文,说的是当年住在组织部四楼的七八户年青夫妻,有组织、纪委、妇联、团县委等几个单位年轻干部,因为大家都用公家电炉煮饭炒菜,一听有人大喊“碰周”(团县委干部,会干电工活),我就知道用电过度,保险跳闸,碰周来了用小电线替下熔断的保险丝…“万岁”大家欢呼之余继续“煎白鱼”…
其实,后来这句“煎白鱼”已经不是煮吃炒菜的动作…而是夫妻间的一种庆贺互动…夫妻背靠背地在小小房间里进行锻炼身体,我背起妳,妳把双腿跷起来,妳背起我,我把双腿跷起来…夫妻间相互跷跷板的动作…睹动思人,那时的工资大都一百来元,谁也不知道,甚至做梦,梦见退休时有住不满的二两套房子,甚至有近万元的退休金…这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吧!谢谢啦!所以,无钱的当初,夫妻之间并没有太多计较,同事之间,也没事攀比的闲话,大家好象都一心一意在努力为“四化”而拚命加班工作着…生活的幸福指数很高…晚上也没啥啉茶吃酒的活动,夫妻俩看着单调的电视节目,累了就上床休息…因为组织部四楼房子是瓦片房,晚上地气轻轻的,隔壁房间里一有异常床声,甚至夫妻大声一点的悄悄话,都不是隐约而是听得明明白白…那进入高潮的情不自禁喊出来了…会震动了全层的集体宿舍,干脆大家一起动一起叫吧,石码古八景的“沙埭蛙声”,往往不如石码大埕的“青青噪动”…《亮剑》里的对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早上起来开门,`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您好,我好大家好!
花熟蒂落,开花结果…当年贫贱夫妻生的新一辈,巳然是幸福的新一代了,而且是不愁吃好吃不好,也没有上赡养父母,下按揭住房的压力…钱真的不是问题。问题是贫富悬殊了,变化频乃了,独生独特了…有代沟也正常,不正常是如何学会与人相处,许多小年轻夫妻间好像没有当年的那种相濡以沫,也难于心心相印…北上广深的婚恋状态令人担忧,“不婚不嫁不生不和”似乎成了社会新“四害”。我不知道,也无可奈何…究竟是钱的错,还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殆失淘尽呢?我只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附文】
《致橡树》原文与赏析
舒婷/诗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折叠文学赏析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第一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表达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冷漠浓荫下,独自唱那单恋的痴曲。
第二节“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说明木棉偏要打破爱情中只提倡为对方牺牲的藩篱,鲜明的表示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必须与对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表明了恋人之间的并肩携手,心心相印。"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象征女性——健康活泼,美丽动人,深沉博大,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提出了现代女性所应有的爱情观。那就是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都以“树”的形象出现。心心相印,互敬互爱,志同道合。男女独立的人格不但不失去应有的光辉,在相互的掩映下更加璀璨。
第三节“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表明恋人要“同甘苦,共患难。”正是爱情双方都置身在同一现实环境中,无论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幸福的境遇,他们都一同分享。“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作者想要表达爱情的坚贞不仅表现在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达到外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的结合,而要更进一步,把对方的工作岗位,信念和理想也纳入自己的爱情怀抱。站在同一阵地,有着同一种生活信念。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