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之心
文/康秀炎(河北)
我喜欢到乡间散步,因为这里应和着我的草木之心。城里到处是匆匆的脚步,似乎永远有忙不完的事情,而乡间的慢时光,正好能治愈一颗浮躁的心。
在村里的小巷里曲里拐弯,不会担心发生所谓的车祸;村边的小树林,偶尔会遇见放牛的老汉,保持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地里森森的庄稼,是农村最骄傲的象征。只有新建的荷塘、花乐园、游乐场等融入了现代化气息,证明了新农村建设的一日千里。
我是个喜静不喜闹的人,这一点颇似林黛玉。《红楼梦》里说林黛玉是绛珠草转世,我想如果有前世,我定是一株草木,而且是植根乡间的草木。
拥有一颗草木之心,首先要甘于清贫和平凡。我天生就缺乏贵气,一看就土头土脑。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吃穿二事不过是小米粥和粗布衣。小时候跟着父亲下地,田里庄稼和坡上青草的味道扑鼻而来,我会不动声色地享受;追蝴蝶、寻蚂蚱、掀蝎子、逗螳螂……这些是我的拿手好戏。师范毕业后,成为孩子王,注定了一生甘为人梯,让我的心灵得以深化、净化。
中秋节前夕,我从小城回到乡下。微雨纷纷淋淋飘洒着,我撑了一把伞出门。以前在农村,大田劳作间隙,只需抬眼四面一望,山峦、树林、村落、道路以及组成各种方阵的庄稼,尽收眼底,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而人恍若置身画中,流连忘返。农忙劳累,好不容易逢着雨天,不用出工,正好在家歇息。多年过去,我习惯了城里生活,农村倒显得陌生,所以竟冒雨踏赏了。
走出村边,田里庄稼和路边野草葳蕤起来。回想今年夏天,一直干旱少雨。庄稼们自有农民灌溉,还不至于受委屈。山野的草木呢?不知经受过多少干渴和炙烤的折磨!雨虽不大,我却看到了草木们的笑脸,争先恐后地吮吸着甘露。信步上山,在陡峭的崖壁间,山缝里的一簇簇山韭花却震撼了我的心。仔细看去,石缝里似乎就那么一丁点土,空间狭窄,雨下得小或角度不对,山韭根便难以承接甘露。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就是这样随遇而安的扎根,山韭竟绿意盎然,而且开出了诱人的朵朵白花!扫视石壁,像山韭一样的不知名的山花野草还真不少。它们委身石壁,没有自怨自艾,却把生命中最灿烂的一面展现出来。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草木皆有情,万物总有心。想想《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盟,并非虚妄吧。
匆匆下山,草木牵衣。苍耳、鬼针草附在衣角和裤腿上,希望我把它们带向远方,好寻一块适宜的沃土。我随手摘下,弃置一旁,另一场命运的安排似乎就此定格。
山前是一片湿地,几只白鹭在水草间栖息,有时突然翩翩飞起,姿态优美;清澈的泉水里鱼群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我知道,环保意识的增强,让绿水青山重现,连草木也不再担心野火焚烧,可以“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了。
返回途中,我一直在咀嚼辛弃疾的词“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人与草木虫鱼,平等相待,多么和谐自然。
是的,一颗草木之心最懂得土地的语言和温度。我愿拥有这样的情怀,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作者简介:康秀炎,男,河北省沙河市人。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信诗歌学会会员,邢台市诗人协会会员。代表作文学作品集《我的第一桶金》(作家出版社),多篇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和网络平台。作品被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等各大网站转载。其中《槐香依旧》一文被河南、山东、西藏、湖北等多地选为初中考试试题,并永久入选组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