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守前沿炮阵地五班的一日三餐(连载1)
作者:于正海
花鸟部队85炮连5班驻守在东海前线的前沿小岛上。距离连队炊事班有五公里左右,吃饭只能去炊事班挑回来,一日三餐,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今天轮到我值班,要去炊事班挑饭。老兵们多次谈论的挑饭的趣事,在心理上已经作好充分准备。按照开饭时间,提前一个半小时,挑着饭桶向炊事班出发。
定制的竹子扁担,十分坚韧又富有弹性。两头分别系着高50公分,直径40公分,外加盖子的木桶,四根短而粗尼龙绳子,牢固地系着。初次去为战友们挑饭,兴奋激动的心情中掺着忐忑不安。大步流星,三步并着两步走。上坡时跨开大步,要比平时多跨上一个台阶。下坡时只要感觉到是安全的,就连蹦带跳地奔下去。两个木桶配合默契随身起舞。
转上山顶,惬意的风迎面送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感觉在脑中一闪而过。走几步面临下坡,忽然醒悟,眼前要走的不是宽阔大道,而是悬崖峭壁上,像蛇游似的羊肠小道。脚旁边是万丈深渊连接大海。重任在肩不容忽视。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马蹄急。飞快地走了许久,终于来到炊事班。
装饭前木桶必须要彻底地清理消毒。准备工作刚就绪,正好赶上炊事班的饭菜出锅。最快的速度往木桶里先装开水,再装米饭。拿着军用黄瓷盆,请帮厨的副班长给五班,提前分配刚刚炒好热菜。最后一道烧菜出锅时,一分钟没有耽误。
中午伙食不错,大米饭,莴苣笋烧猪肉,青菜烧豆腐,紫菜鸡蛋汤。晚餐正常也是两菜一汤。早餐是稀饭加馒头,霉豆腐什锦菜等。遇到台风季节以及交冬数九的寒天,连续大风补给军需的船舶不能来,用酱油汤当菜吃也是常事。
这次要挑13个人的午餐。木桶里装米饭,米饭上面再放着装满菜的瓷盆,盖好木桶后系紧绳子。另一桶里面先装半桶开水,上面再放着盛汤的瓷盆。战友们上顿饭如果是在连队食堂里吃的,这顿饭是在班里吃。桶盖上面又要放着一只瓷盆,盆里面装满吃饭用的瓷碗和汤匙勺子。千万要固定好桶盖上面的这个盆子。桶盖和瓷盆都是滑头滑脑的硬货,没有抓住点,除了四根绳子夹住它,没别的办法固定,是个很不好伺候的角色。
班长多次说过,挑饭走的时候要留心这个盆子,有一点闪失,盆子和碗筷肯定是会直溜溜地滚落下山,直达大海逃之夭夭。万一真的是掉下去,只能用耳朵听听盆子和碗筷碰撞石头时的交响曲,千万不能停顿下来,更不能回头多看一眼。自然是掉下去,肯定是遇到危险。这盆子掉下海也是个正常,每年都有好几次掉下海的。
班里有个小毛猴战友,腰部肌肉在国防施工中杠大石头时候受伤,变成腰肌劳损,使不出劲。一次台风期间,去食堂挑饭回来的路上,走到山脊梁的大风口饭桶被风吹到海里,他自己也差点被风卷入海里。在快要掉下到海边时,幸运地把抓住一丛草,才保住生命。好不容易地爬到路上,坐在山岙里,伤心地大哭一场。不光是后怕刚才自己的遇险,还有是害得战友们没有饭吃,深感内疚,没有完成挑饭任务,对不起大家。班长看到去挑饭的人,超过好长时间还没有回来,就派人去找到他,原来是他不好意思回来。
班长还特别交代,万一遇到麻烦时,两个饭桶,尽量保护住装饭装菜这个桶,毕竟是有饭吃的。实再保不住饭桶,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自己的生命,人少吃一两顿饭饿不死。
一切收拾妥当,试试担子重量和牢固程度,感觉良好,向炊事班的战友打个招呼,挑起担子踏上归程。
担子压在肩上,开始几百米觉得还可以。走着走着越来越感觉到担子沉重。真的是不挑担子不知重,站着说话不腰疼。
爬上坡路时,前面的木桶要高跷起来,保持桶底部与山坡之间的距离,千万不能碰到地面上,或者其它任何物体。此时的肩膀上,除去担子重量压得肩膀上很疼痛外,又多了个向后拽着皮肤的疼痛。两手前后地牢牢抓紧扁担两头的绳子,不能让扁担向身后滑落下去。(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于正海,1969年2月入伍,嵊泗守备区11团85炮连,战士,文书,班长,排长,团司令部炮兵参谋。1986年1月转业滨海供电局,政工股长,公司经理,修造厂厂长,书记。2011年5月份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