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根脉——伟大的延安精神
一份工资帐单引发的思考
作者:邴玉君
朗诵:一笑 梦露 雪峰 大梅

人民公仆四个字,是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名字。人民公仆四个字,是守住人民的心,就是守住江山的名字。人民公仆四个字,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人民公仆四个字,是两袖清风来去,心中永远只有人民的精准定位。
有这样一个人,中国林业战线的开拓者;他将一生都交给大山,交给山里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八百里兴安树起一座永恒的丰碑;虽然时光流转,但是林区儿女都记着他的名字。
有这样一个人,将延安精神在兴安大地薪火相传,铸就了北国边陲小城,林都伊春实现三步伟大跨越的红松精神。他虽然离我们开五十多年了,但山里人对他依旧是无尽的缅怀和思念。他留给山里人一种天下无价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留给山里人一片惠及子孙的不墨青山。他留给山里人在小城非凡十年巨变追梦路上许多许多思考。

他就是人民公仆——张子良。张子良的一生;有许多生也大山,死也大山,父老生死系的感人故事,有许多先山里人之忧而忧,后山里人之乐而乐的感人故事;有许多让你的泪水在眼圈里打转的感人故事,有许多他的心中只有山里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感人故事。
今天,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从揭秘张子良一份不为人知的工资帐单说起;去感受人民公仆张子良的一腔家国情怀,去感受人民公仆张子良共产党员的的高风亮节;去感受人民公仆张子良陕北红军共产党人的初心,去感受人民公仆张子良和山里人的鱼水情深;去感受人民公仆张子良为中国林业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延安精神和铸就的红松精神。
也许有人要问,一份工资帐单能说明啥那?那我们就从这不为人知的工资帐单说起。这虽然是一份普通的工资帐单,但他让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让所有人听了都撞击着心灵。

一九五二年前,国家实行工分制。张子良工资四百分,他只开一百分,剩余交公。后来工资晋升八百分,他只开二百分,剩余依旧交公。一九五二年,国家开始工资制度改革,张子良定为国家行政八级干部,工资270元,他只开120元,后来开150元,其中用20元抚养烈士子女和孤儿,其中50元家里生活费和孩子上学用,剩余八十元作旅差费,张子良公出从未报过旅差费和招待费。
一九五四年,张子良从东北森林工业总局调到国家林业部工作,他的工资在财务挂应付工资款二千多元,他将这笔钱用在总局托儿所的建设上。一九五八年,他要求下基层工作,从国家林业部调到带领岭林业试验局工作,财务挂应付工资款五千多元,他用这笔钱为林业部在北京和平里修建了灯光球场。

他来到带岭林业试验局工作后,就和这片绿水青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把一生都献给了大山,献给了咱山里人。张子良在工作中,以山里人之心为心,凝心铸魂。他关心山里人疾苦,关注伐木工人生活。他跑遍了大小林场,他踏遍青山,像一个“伙夫”和伐木工人一起住工棚。他践行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探索出一条林业多元发展的新路。他带领工人打响冬运采伐大会战,他带领工人春天种上一片红松林,向大山还上情和债,红松故乡没有变成红松的故事。张子良在临终时,将12000元钱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这就是山里人心中的张子良,这就是人民公仆张子良。
张子良将延安精神在八百里兴安大地薪火相传,才有了小兴安岭的红松精神。张子良是延安精神的传承人,又是林区开放和建设中红松精神的铸就者。张子良是中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高扬的旗帜,又是林区开放建设英雄史上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张子良一生,我将无我,不负咱山里人。没变色、没变味、没变质,一颗初心永在。张子良一生,是一部共产党人一切为了咱山里人厚重的书,那一页一章里写满了人民公仆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张子良一生,将自己融入山里人,将那颗初心,融入咱山里人的心中。张子良一生,是小兴安岭上伟岸的红松大将军,挚守着巍巍大山,千里林海、咱山里人。
在非凡十年巨变的林都伊春,延安精神、红松精神支撑着小城砥砺奋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下一个百年为大复兴的追梦路上,林区儿女更需要延安精神、红松精神激励前行。延安精神、红松精神时代价值依然,时代烙印依旧,红松精神是林都伊春的根和魂。红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延续,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张子良 这份工资帐单,就是延安精神。这份工资帐单留给今天的人们许多新的思考。这份“工资帐单”,就是人民公仆一面对照自己的镜子。在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更需要和呼唤张子良这种“工资帐单”精神,更需要和呼唤千千万万张子良踔立奋进。
汤旺无弦唱思念,松涛有声在呼唤。人民公仆张子良,延安精神承相传。一面旗帜高飘扬,一座丰碑矗兴安。红松精神共铸就,名字长留天地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