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秦腔①赋
中国梨园之鼻祖,神州戏曲之先河。寻源秦晋,大吕黄钟兮霹雳;创格明清,铜琶铁板兮巍峨。击节板腔之母体,激扬豪迈;领先戏曲兮高坛,响亮飞傩。民间梆子,拓展于江南之各地;海内乡音,扩张于陇上兮繁柯。影响滇黔之大地,黎民爱好;风流于粤桂之沧溟,仕宦张罗。缤纷流派,汉调秦腔兮西北;挺拔森林,京班戏社兮巢窠。独有魏长生②兮领队,京华倾倒;走红杨家将兮非凡,艺苑吟哦。声音欢苦,曲调兮雄浑粗犷;旦角形神,感情兮朴实繁多。剧目取材于神话,英雄故事;舞台公案兮传奇,正义高歌。丰收剧本,摘桂于明清之首席;庞大演员,争骄于弟子以先科。
木兰山樵诗曰:
管弦协奏上高台,锣鼓铙铃乍放怀。
又有西洋来助兴,儿孙兴旺百花开。
【注释】:
①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②魏长生:(1744-1802)字婉卿,四川金堂县人。因排行第三,故人称魏三,清乾隆时著名秦腔旦角演员,秦腔一代宗师。
1.73 黄梅戏①赋
采茶戏,闹元宵,花灯节,锣鼓敲。乡音土语,鄂赣皖周邻兮集会;官话儒流,乾嘉道时代兮聚焦。荟萃黄梅之特色,载歌载舞;沉浸绿树兮春天,抚曲抚箫。灾年卖唱,流浪街头兮悲惨;凶岁谋生,凄凉路口兮呼号。演出兮组班结社,管弦伴奏;纷呈兮编剧搭台,锣鼓协调。抒情叙事,小旦小生兮小丑;化雨化人,大堂大雅兮大方。职业艺人兮造就,丰饶剧本;舞台技术兮磨圆,优美音腔。丰收硕果,历史题材兮创作;喜庆高潮,传奇人物兮善良。神话兮牛郎织女,爱情凄美;动人兮山伯祝英,故事弘扬。唱词七字,缩扩自由之句式;用韵百支,仄平通押兮文章。文野合流之时调,真人真事;妇孺皆好兮山歌,趣味趣场。情浓语淡,感悟人生之哲理;境远意高,妙参戏谑兮夸张。突出剧情兮冲突,高潮迭起;纷争人物兮内心,表现非常。乐天气质,社会底层之百姓;随口风骚,寻源机智兮九肠。
木兰山樵诗曰:
对歌对舞向黎元,歇后语中寻美缘。
两小猜谜融活跃,给人愉悦唱长篇。
【注释】:
①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