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四季征文
小说
诗谜为媒
杨顺福
古语云:"天上无雷不下雨,人间无媒不成亲"。那时,男女双方结为夫妻,途径有二:一是指腹为婚,即当小孩还没出生就由双方家长订下婚约,待其长大再举行婚礼,结为夫妻;二是媒妁之言,即由媒人在男女双方之间穿针引线,双方如意,则定下婚约,再举行婚礼,结为夫妻。这是绝大多数人结为夫妻的途径。至于"花为媒"、"槐荫为媒"则是民间传说。外今天给大家讲的,也是一个传说:
诗 谜 为 媒
酉水河畔有个田家寨,寨主田龙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叫田月娥。月娥读了几年私塾,因其天资聪颖,诗词曲赋,样样在行,胸中装有无数。"腹有诗书气自华”,加之天生丽质,说是貌若天仙也不为过,且是秀外慧中。
一天,月娥到施南姑姑家做客。时值古历七月,正值"女儿会"。晚饭后,表姐邀月娥出去走走,纳凉散心。其实呢,月娥这次就是冲着"女儿会"去的,并先做了功课。
去集镇的路上,基本上都是三三两两的少男少女。逛庙会,看花灯,全是为少男少女提供的"面谈"场所和机会。月娥在回环住复的“游走”中,也"相中"了几位合乎自己心仪条件的俊男,但和表姐一起,也不便和别人搭讪。幸好早有"鬼计",事先将一首短诗写在一张纸上,藏在自己的衣兜里。诗云:
龙凤呈祥两县邻,
酒将二县南北分。
五口家寨仔细数,
寨里月女我本人。
月娥在与其中一位俊男擦肩而过的瞬间便把那张纸揉成团塞到他手里,只见那男子的双眼仿若相机的镜头无声的"咔嚓"一声便把月娥的相貌定格在"相机"里,二人便释然离去。
且说那俊男,名叫覃吉生,家住邻县咸安。斯斯文文,也是读书人。在他"接到"这个纸团前,也就是在这来往的路上对月娥有较好的印象。也就在稍先时候,他遇到月娥,眼前一亮,心中一惊,"绝代佳人"四个字脱口而出,心羡而仪之。当他“接到”纸团时,心里十分忐忑,不知何意。便展开纸团,借着亮光一看,便知是隐藏"她"住址姓名的"密码”,待他破译。
吉生便没有再在这觅缘的心思了,只想静下来,尽快破译"密码",便急回住驿。在昏暗的灯光下,终于对"密码"作出了初步的破译:腾龙起凤二县相邻,酉水河将其分到南北二面。河岸有个田家(或吾家)寨,寨中有个田月女(或吾月女),腾龙县、起凤县,邻近二县,都较熟悉。酉水河也是远近较闻名的一条河。
次日,天刚亮,吉生和书僮早早起床洗漱,然后吃了早饭,便打道回府了。
吉生回家后,便打听酉水河岸的田家寨(或是吾家寨),终于得到准确信息:是有个田家寨。下一步要去找田月女,就得必须去田家寨。出发前,他也将自己的"谜"写在纸上,揣在兜里。
这天,吉生和书僮便取道径直去田家寨。晌午时分便到村口。一到村口,就遇到一位下河洗衣回家的大妈,穿戴着一身得体的土家族服饰,煞是顺眼。书僮便前去询问:"大婶,请问你们寨中有不有个叫田月女的姑娘啊?她是我家少爷的朋友。我家少爷今天专门来拜访,但不知是不是这里"。"噢,叫田月女的好像没有呢。你俩不妨到我家去坐坐,看我家女子知不知道",大婶说道。吉生便点头道:"谢谢大婶,那就去您家坐会儿吧。只是觉得打扰您了啊。"大婶说:"没事的,跟我走吧。"大婶一见吉生少爷,英俊后生,一表人才,心中自有她的算盘。进得寨门,往右斜上二十多步石级,便到大婶家。
一进堂屋,便见右侧房有个十五六岁的女孩,正在织布。这女孩眉清目秀,面庞红润,还挺逗人看的。大婶喊到:"月秀,给客人上茶。这位少爷是来找他的朋友的。”大婶放下端衣服的撮箕,陪少爷坐下。月秀上茶,书僮站在少爷旁。月秀问:"少爷的朋友叫什么名字啊?”“应该叫月女吧”,吉生回答。“噢,我们寨子里没有叫月女的哩。和你年纪相仿的,是不是月娥姐呢?”大婶见少爷和月秀话说得比较投缘,心里不禁高兴起来,她就是想让“少爷”认识自己的掌上明珠月秀。“什么?月娥呀?”吉生突然想起"月女我本人",“月女我”不正是月娥吗?“是,是,应该是田月娥!她长得……一样的……说话……样的,……”“嗯,是呀……是呀……是的。"这时,他俩的话越投缘,大婶心里越是失望,她根本就没大听进去。大婶说:“我家月秀在寨子里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又长得……”吉生一听是"月娥姐",脑子里便全是她的影子,巴不得立即飞到她的身边,大婶的话,他也没听进去,但最后他缓过神来,听清了"月秀,你带他两去月娥姐家吧。"
月秀带着吉生二人来到月娥院坝,月秀就喊到:“月娥姐,你家来客人了!”只听从屋内传来“你们先进来坐咯",话音刚落,一婢女从堂屋走出来,接着说道:“小姐在后院织锦,你们先进屋坐,我去叫她。”婢女将他们引进东边侧屋坐下,沏茶后,就去后院又和月娥一起来到东边侧屋。吉生便起身,拘谨地跟月娥打招呼。一阵寒喧后,宾主落座,月秀跟月娥告别,回家去了。婢女自忙他事,书僮也知趣地“出去看看”,只有吉生和月娥在这“谈天说地”了。
四目相对,激情如电。吉生说:“终于找到月中嫦娥了”。"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找到这来了",月娥腼腆地说道。“缘分吧”,吉生本想说,是你怕我找不到你,你才在诗中写得比较直白吧,但又怕月娥误以为是说她的诗谜浅显,没多大难度,说她文化浅,水平低,便说是缘分。吉生说:“这次仅仅是‘找’朋友,非常顺利,一找就到。但来时匆忙,没备礼物,再说,带着礼物,遍游天下找,也不方便。所以,今天就不打扰你的家人,我们就此告别,我将在寒舍恭候你大驾光临哩。”说完便将自己的“谜”塞到月娥手里,然后携书潼揖别回家了。
且说月娥打开“他”塞在手里的纸条,只见上面的字苍劲有力,写着:
“安居乐业百姓宁
老山夹河情佳频
有言则谭乃吾始
名曰士口牛下横”
月娥看完,基本上就知道了大义:家住邻县咸安;"老山夹河"和自己写的"月女我”类似,即老峡河;“情佳频",谐覃家坪;姓覃,名吉生。心里嘀咕,这么简单,是怕我找不到吧。其实呢,她觉得简单,主要是因为她有一个远房姑姑就是嫁到咸安县的覃家坪,去年,她还去过这姑姑家做过客。
翌日,月娥和婢女早早吃过早饭,便轻车熟路,直走老峡河畔覃家坪。一路主仆少语,去心亦似箭。晌午时分就到覃家坪了。
再说吉生,因头天走得太累,还赖在床上,又回味着昨天与理想中的“好逑”“会晤"的情景时,只见书僮急匆匆地跑来,“少爷!少爷!你昨天见面的那位月娥小姐来了,你快起床!”“好!好!你快去迎接一下。”吉生穿好衣服,刚走出厢房耳门时,月娥已到院坝了。打过招呼后,主仆主宾四人进到厢房坐下。聊了几句,月娥说:"我给伯伯(覃父)和伯娘(覃母)带了个小小礼物,刚才去送给他们。书僮便带婢女去后花园赏花去了,吉生便带着月娥去堂屋拜见父母。一进堂屋,吉生便将父母和月娥分别介绍了。然后,月娥从自己的包袱里取出手工编织的一顶帽子和一条头巾,用双手分别献给“伯伯”和“伯娘”,并说道:“今日来得匆忙,没准备什么礼物,就把我给我爹和娘编织的冬天用的帽子和头巾拿来,给伯伯和伯娘先用,不成敬意,请笑纳”。“伯伯"和“伯娘”小心翼翼的接过,仔细瞧瞧,非常高兴,直夸编织得精致、漂亮,心里对这月娥姑姑凭添了几份满意和喜欢。坐了会儿,月娥起身告辞,说要回家。“伯伯”和“伯娘”竟异口同声地说道:“那怎么行,再忙也要歇一夜了再回去!”两位老人语气执着,不容商量,月娥也就只好顺应老人的心意,答应明天再回去。
月娥只好又坐下,家长里短的聊了一通,便和吉生到吉生的厢房。还没坐下,吉生便说:“你也太神速了吧,今天上午就找到我了”!“也许是天意咯”。月娥说是“天意",当然有其内涵,不然,真的哪会这么快就找到吉生了呢。
聊天聊地聊人世,侃南侃北侃生活。二人晚饭后又开始叙说衷肠了。
忽然,月娥看着书案上亮着的油灯,便说出一句:“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要吉生猜是何物。吉生马上把目光落到油灯上,并用手指了指,月娥点了点头,说“对出下联”。吉生环顾四周,眼神瞬间扫过挂在壁上的一杆秤。便说:“青龙摆尾,背现万点金星”。月娥从他眼神环顾四周时在看到那杆秤时稍停的瞬间就已经知道他说的是秤,便对那秤呶了下嘴。然后,二人哈哈笑起来。
在这谜语对中,上联谜底是老式油灯。一个无柄铁瓢盛油,多用桐油,也有用其他植物油的,用灯草或白色棉线作灯芯,放在油中,一端置铁瓢口边,照明时就点燃这端。谜中,以白蛇喻油中灯芯,以白蛇过江来描绘灯芯泡在油中的情景。下联谜底是旧式秤——木杆秤。秤杆背面有用铜丝段镶嵌的刻度以读数,叫(秤)星子,秤杆呈淡黑色。以青龙喻秤杆,以万点金星描摹秤星,以青龙摆尾描写称秤时秤杆的摆动。上下联此喻贴切,状物形象。
吉生指了指月娥,然后将她牵起身,并立片刻。月娥渐渐明白:他用手指我,意为“你”;我俩并排站着,意为我旁边站着一个男人。应是哑联:你,身旁男子待。并是谜语对:“你好"!于是月娥从吉生的书案上拿来一本旧书,然后用手指了指自己,再蹲在火堆傍点燃撕下的书页以对,即:“我,火边书页烧”。谜底:“我烦”!
“咚咚",随着敲门声响,书僮在外说道:“少爷,月娥小姐的婢女已在客房入睡。小姐如果要休息了的话我就带她去客房,或者你等会儿带她去。”月娥觉得书憧来得正是时候,她正觉疲倦,想要休息,便急忙对外面书僮说:“我刚才就去休息,你带我去吧”。便开门去休息了。
次日早饭后,月娥再次向“伯伯’和“伯娘"告辞,说要回家。“伯伯”和“伯娘”见其执意要回,也就差仆人带着礼物与吉生一起送月娥回府。
约摸两个时辰后,一行已到田府。这次,吉生拜见了田府的“伯伯’和“伯娘”,二老自然是喜到心头。
又次日,吉生一行辞别田府“伯伯”和“伯娘”回家。自此,二人相思之情,且不言表。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月娥随吉生去吉生家。一路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就看到吉生家了。路旁的桂树芬芳飘逸,落英遍地。鞋过留香。看着满地的落英,吉生随口而出“花径不曾缘客扫”,本想借月娥之口说出下句,但月娥发散思维,转变思路,变换话题道:“花径不扫更留芳,花香更浓郁,更长久哩”。月娥心里明白吉生心里的小九九,故意不说出吉生想听的话。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在相思的煎熬之中,终于迎来了婚庆的日子。
合卺之日,吉生收到一个特大“红包”。包封写着:“表弟表弟妹启”。吉生和月娥当即打开,原来是一首诗。诗前曰:“今天是你们二位大喜的日子,表兄写了一首谑诗,以娱助兴。特遣学童送达。谨祝新婚快乐,白头谐老,幸福到永远!”诗曰:
“才子佳人入洞房,
金肢玉体卧牙床。
鸳鸯花枕为君设,
鸾凤锦袍因我妆。
牛郎有心嫌夜短,
织女无意恨更长。
郊獾猬出农泉水,
谁垦修冰霸占昶。
(末二句与字面无关)
表兄 即日”
二人当即看得面红耳热,好不尴尬!
晚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洞房闹到深夜,喧闹声慢慢变弱,渐渐消停。吉生、月娥二人才终于获得了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准备关门熄灯,共渡春宵。月娥用手把床单抚平,看着床单上的单色印花图案,鸳鸯戏水,花开富贵,便说道:“花径从未缘客扫”。这时吉生搭冲嘴道:“蓬门今始为我开”。月娥“怒目”直瞪,说道:“你真厌相”。吉生反击:“彼此彼此”!在嘻嘻哈哈声中,烛灭灯熄。二人渐入佳境,不必言表。
这正是:天空无雷不下雨,诗谜为媒也成亲。
杨顺福,苗族。退休教师。系州作协、武汉散文学会、省楹联学会会员。常写点消遣文字,发表了诗、词、小说、散文、寓言、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