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源文艺交流群文友作品展播
一、坟 祭
文/农朴
焚烧冥币的烟缕
是父母命运滑落的曲线
让后代发芽的心
绽放一个个抚慰
绕不开的思念
只是横陈的祭果
黄土再没有语言了
一席供品
只做四邻评价的物语
从洒下的酒滴
涉过记忆的情怀
接纳后人爱的出场
爱是不能躲避的目光
唤醒每一缕纸烟
都成就生命的延伸

二、临江仙,中国共产党:二十次代表大会感怀
(词林正韵第二部,徐昌图体)
文/黄昌才 湖南长纱
月浩星明秋夜,不寒反暖偏常。
微风吹彻暖心房。醉枫塗众树,金菊绣双行。
靓女帅哥赏月,柔情蜜意如糖。
卄届盛会震城乡,人民多福祉,气候少寒凉。

三、草木入秋
大山/(山东)
落草为寇,曾被一把锄头斩首
是心魔的无拘无束
是发育的动人楚楚
伸长舌尖,舔雨露
让荒蔓的野心,草木皆兵
向慵懒的岁月讨要闪电雷鸣
岂知,草木王朝,被秋寒洗脑
众叛亲离的部落,兴废,在多舛里搁浅
低头,疲惫的筋骨一塌糊涂
将心靠岸,残喘于冷冷的落日
穷途末路,不乏几智勇者
自戳手足,自毁鼻目,却将
头颅抬得高高,尸骨不倒
悄然撒落的种子,粘连鸟兽的毛羽
抑或行人的鞋帮裤角
繁衍异地的智慧
结缘在风声雨声的辞典里
撰写一茬一茬的枯荣


四、核酸检测
文/秦砖
脚下的横线
排列成通问平安的梯子
从身后 向远处延伸
心头沉重的人们
排成长龙 从头至尾
没有了惯常的说笑
医生手中的棉签
探出咽喉深处的究竟
还人们 一份踏实
在这个新冠肆虐的非常时期
没有什么 比奉献和守规矩的人
更让人 钦佩
祈祷这场灾难早日过去
还我们冬日暖阳 国泰民安
通往天国的路
文/秦砖(山东)
通往天国的路 单程
有奈何桥和孟婆汤
那边的故事无论怎么描绘 底色都冷
彼岸花 不知何时开的最浓
可无论浓谈 都顶着无尽的哀伤
在桥头和父亲
做一次近距离的交流
双膝跪地 以泪洗面
惯常的香烛纸马 只是一份安慰
我特意带来了旱烟叶
因为父亲 习惯了那份呛
还有一瓶虎骨酒
因为父亲 辛苦了整整一生
走时 腰腿都还疼着
我记得 父亲走的那天
冷凝眼角的一滴泪水
是我用棉球蘸水为他擦去
那一份冷 瞬间直抵我的心脏
从那一刻起 我成了无爹的孩子 悲凉无助
三十七年了 天堂老父
您还好吗
一年两度的交流
不解忏悔 不解痛心
不解我对父亲永远无法弥补的亏欠
三十七年 我始终没能打开 堵着的心结
今天 仍然如此
惟愿远去的父亲
能把生前
所有的 痛苦和磨难
全部扔掉
别再重复 曾经的不幸


五、诗路感怀
文/月亮
(一)
三千小字记天真,自品悲欢自品因。
莫与班前空弄斧,人潮不过一纤尘。
(二)
露湿梧桐夜冷茶,西风吹瘦小黄花。
薄笺著满平庸字,坐断孤窗对月牙。
六、 泗水赋
文/张长俊
泗水——鲁南重镇,九州通衢。北依巍巍岱岳,南望浩浩江淮;东衔龟蒙沧海,西通圣府古州。一川通三省,四路达九州。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舜帝发于历山,开天地洪荒,启人世文明,始有国家之雏形;孔子诞于尼山,诵经布道,开人世鸿蒙,遂成华夏之宗师;仲由长于泗水之滨,而志于学,承先师衣钵,齐家治国平天下;赤子世桢,继往开来,秉泗河文明,光耀泗水。卞庄刺虎,名扬天下;张郎至孝,传为佳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境内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安山春秀,万紫千红;凤仙叠翠,泉水叮咚;龙湾落日,水天一色;卞桥双月,月柔似水;西侯幽谷,花香鸟语;龙门巍峨,山峻峰奇。引四海文人常流连,汇八方骚客多往返。
帝王贵胄多驻跸,骚客商贾常云集。至圣先师尝于川上发时光之慨叹,康乾二帝亦于泉源赞山河之壮美。诗仙太白流连泗滨,歌“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大儒朱熹,徜徉河畔,诵“胜日寻芳、等闲春风”。陶朱猗顿,货卖其中,集贸繁荣;子贡雪岩,行商坐贾,物阜人丰。
自古得天时,据地利,通人和。舜帝,耕于历山,教民稼穑,遂有五谷遍泗水;渔于雷泽,教民结网,遂有鱼虾累集市;陶于泗滨,教民制陶,遂有鲁柘澄泥器精美。秉承先民之精华,如今改革开放,农产细作,工商并举,鲁花飘香,“柳絮”飞扬。盛名传四海,美誉冠九州!
海岱名川,哺育泗水儿女,孕育泗河文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伟哉,舜帝!大哉,孔子!丰哉,稼穑!壮哉,山河!眷我故土,爱吾中华!

七、感悟书记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文/殷秀奎
巍巍宝塔树丰碑,滚滚延河唱整风。
杨家岭答窑洞对,白马调改东方红。
主义合理化指南,思想适情载章程。
人民监督政赓续,自我革命又传承。
十月朝怀念祖父祖母
文/殷秀奎
几行泪痕思念大,祖父祖母纸钱花。
饱备干粮耳边嘱,热带衣裳口头话。
天阴时雨花伞送,夜半北风厚被加。
记得当年放学晚,饭菜热了好几下。

八、红色精神永传承
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文/李德举
魏巍宝塔云霄耸,杨家岭上披彩虹。
党的七大树丰碑,泽东思想北斗星。
处在历史交汇点,踔厉奋发向前冲。
初心使命须牢记,红色精神永传承。
父爱深沉母慈祥
寒衣节至,由于众所周知口口影响,无法回家为已故父母祭祀,谨赋小诗一首,表达怀念之意。
文/李德举
身在异地望家乡,寒衣节至思爹娘。
天国二老可安好,不觉早已泪两行。
儿时情景浮眼前,父爱深沉母慈祥。
倘若世间有来生,跪拜父母话衷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