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朵美了百年的深谷幽兰
◎寒阳(江西)
杨绛,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被称之为”先生“的女性之一,读她的文章,从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中,能感受到智慧豁达,静穆深蕴,山水恬淡,与清风作伴,把寻常日子过出了简静美好。
杨绛先生,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文史大家钱锺书的夫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女教授钱瑗的母亲。
作为女性,杨绛先生同样难免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的俗事,但她凭借才情创作出了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游戏人生》等在漫漫长夜的里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在艰苦的生活里人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的含而不露,婉而多讽的含泪悲喜剧,话剧处女作《称心如意》让她在一夜之间由杨季康变成了杨绛;她以远离政治的“边缘”姿态、渊博的学识涵养和达观超然的智慧写出了小说《倒影集》《洗澡》《洗澡之后》;文论集《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随笔集《将饮茶》《干校六记》《隐身衣》《软红尘里》《我们三》《走到人生边上》等,她以平淡之中见真情,浸透着浓郁的悲喜剧因素的笔触,写出了体现世态人性的佳作;译著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斐多篇》《名利场》等。
杨绛先生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杰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填补了我国西班牙语文学翻译的空白。先生三次被西班牙驻华大使邀请出访西班牙,被认为是唐吉.诃德的化身。1978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先生也应邀参加了国宴。她不仅翻译了这部世界文学之瑰宝,而且围绕着整部作品发表了论文阐述,帮助人们了解《唐.吉诃德》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要知道先生是在近五旬的年龄才开始自学西班牙语,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无疑与堂.吉诃德一脉相承;先生又把自己所得的全部稿酬用以资助贫困生上学,正是堂.吉诃德扶助贫弱思想的体现。
作为文史大家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身上的很多光环都被遮蔽,当文坛、学界力捧钱锺书时,著名作家夏衍说:“你们都捧钱锺书,我却要捧杨绛!”钱锺书也誉妻”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妻子、情人、朋友各不相容的三者。“不错,杨绛先生除了有丰赡的著述和强劲的学习动力外,对家庭的付出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杨绛先生在清华大学外文系读研究生时,钱锺书参加了出国留学考试,并以名列榜首的成绩被英国文学专业录取,钱钟书希望杨绛一同前往。为了古月堂前的瞬间凝眸,钱锺书的相视而笑,更为了后来怯雨羞云的情意、缱绻羡爱、鹣鲽情深,她毅然决定休学,与钱锺书闪电结婚,陪丈夫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留学,自己也成了旁听生。青年时的钱锺书虽然是满腹经纶的才俊,但在生活上却拙手笨脚,分不清鞋子的左右,不会系鞋带的蝴蝶扣,不会划火柴,经常对妻子说“我做坏事了”,不是把台灯弄坏了,就是打翻了墨水瓶把桌布染了等等。刚去牛津大学的时候,钱锺书一个人出门下公共汽车时,竟摔掉了半颗门牙。面对这些杨绛没有丝毫的嫌弃,而是坚定了照顾他一辈子的信念。杨绛先生也曾坦言: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也很有意思,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为了能让钱锺书吃上心心念念的红烧肉,她用芊芊玉手,多次试验,回想母亲做橙皮果酱时的文火熬制法做羹汤,让钱锺书吃得很快活。
为了支持钱锺书写长篇小说《围城》,让他少上课、少挣钱,把时间用来写作。杨绛先生甘做”灶下婢“辞退家里的女佣,用一双握笔的手去劈柴,去生火,去做饭,家里的活全由自己包揽;十年浩劫期间,钱锺书随“先遣队”下放干校,身体孱弱,又黑又瘦,后来自己也下放干校看菜园,经常暗夜里趟水去看望丈夫,宽慰他憔悴的心,让他坚守精神高地;耄耋之年后,钱锺书身卧病榻,先生每天忧心忡忡地回家熬鸡汤,提来医院给他滋补身体。后来,钱锺书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只能靠鼻饲的方式喂他,她也只能做更加精细的食物,用针一根一根地把鱼刺剔出来,把鸡肉的筋慢慢挑出来。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女教授钱瑗的母亲,杨绛先生也是一路携行。在牛津大学留学时,钱锺书与杨绛便生了女儿钱瑗。钱锺书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学位后,一家三口前往法国巴黎,杨绛就读巴黎大学。为了不受外国礼制的拘束,怕失去孩子无拘无束的天性,杨绛一边读书一边照看女儿。在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授时,杨绛先生原想让女儿上清华附中,可学校非要女儿从已经读过的一年级读起,午后还要开会,而女儿好不容易养好病,午后需要休息,所以她买来了初中二、三年级的课本,选择了自己在家辅导女儿,母女做起了师生。她和钱锺书的嗜读,也早已在女儿的心中播下了的自觉学习的种子。
老年的钱锺书住院期间,杨绛先生“平生唯一杰作”——女儿钱瑗被查出了肺癌晚期,也住进了医院。虽如晴天霹雳,但她心里清楚,自己不能倒下。她必须在女儿和老伴最后的日子里坚强起来,好好地送送他们。她做到了每晚和女儿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
杨绛先生仅仅是文坛奇葩、贤妻良母么?不是的。她还是一个身若蒲苇,志如磐石、生活简朴、从容于世的女人。
早在振华女中读书时的杨绛,因写作水平不错,章太炎来学校谈掌故,被安排在主席台记录席上做记录。因章太炎一口的杭州官话,她一点也听不懂,本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装模做样地胡乱写写,但先生想,演得不逼真,也会被台下识破,还是算了,不会记,就不要装,不要弄虚作假。
“文革“初期,中国文学研究所有人在学部大院里贴出大字报,揭发钱锺书先生。一时间围观者甚众。不料就在当天晚上,杨绛先生竟亲自打着手电,拿了糨糊,在这张大字报边上贴出她自己署名的一张小字报,明确申明大字报所说的完全是莫须有的捏造。之后,杨先生把”锣“敲得震天响,大声地重申事实根据,近乎演了一次夜场悲喜剧。
不久,自己也被卷入”文革“的洪流,被安排扫厕所、挖防空洞、剃阴阳头、下放干校。她不惧不畏、不遮不掩,还经常安慰钱锺书坦坦荡荡、笑对生活。
女儿钱瑗弥留之际,杨绛先生握着女儿的手说:”安心睡觉,我和爸爸都祝你睡好。“次年,还是这个耄耋老人,相爱相守过六十三载的丈夫呼吸停止以后,她在丈夫的额头印上最后一个吻,久久地贴着他的脸颊。然后她遵照钱锺书的意愿”好好活着“,认真地过好了自己的每一天。
女儿和丈夫永别后,杨绛先生仍住在北京三里河上世纪七十年代搬进的住了三十八年的国务院宿舍小区的家。这个家,是唯一没有封闭阳台、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有的只是旧家具、水泥地。但她总是声音柔和,目秀神清。
93岁的杨绛先生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103岁生日之际,她又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的后续集《洗澡之后》,续写了”洗澡“的未尽之意。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我眼中的杨绛先生》中说:”2017年1月29日晚,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她身穿圆领黑毛衣,绣红薄羽绒背心,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曰: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杨绛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才情里有香气,贤德里有睿智的简静从容的女子。
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享年105岁的杨绛先生带着她一生的简朴,把所有的稿费、版税全部捐给了母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用来鼓励、帮助那些家庭受贫寒的学生,安排好了”不开追悼会,不受奠仪“的后事,干干净净,永远地与丈夫、女儿团聚去了。
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丰满的、成功的,她简单而不随意,成熟却不世故,不看重名利,随心随性,博学、纯厚、执着、睿智而豁达。
用生命之火取暖的杨绛先生虽已远去,但她留下的著作中散发出的夐绝才气,面对坎坷悲欢、颠沛流离、生离死别,而始终心若莲花,从容过好每一天的人生姿态,乐于助学的宝贵品质,像一朵美了百年时光的深谷幽兰永远会厚泽人世。

作者简介:寒阳,本名朱勇,男,籍贯江西万年。历任教师、军队文书、企业干部。热爱文学。有80余篇原创小说、散文、诗歌在《文学与艺术》《世纪诗典》《中外华语作家》《世界诗人》《新时代诗典》《中华精英文学》《中国文学》《诗词中国》《中青诗酒文化》《儒林文院》《九州作家》《作家地带》等平台发表。《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儒林文院》作者工作部主任。愿在文学的百花园中,以文会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