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鸡毛信》
品读英雄故事,
缅怀先烈功绩。
珍惜当下时光,
激励儿童成长。
“抗日战争时期,海娃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小家伙很机灵,不但站岗放哨,还经常给八路军送信。”“这天,又给八路军王连长送信,这是一封粘着鸡毛的信,她送过这种信,他知道,只有十万火急的信才粘上鸡毛。”吐字很清晰,表情也很到位。幼儿园升旗仪式上,孙女讲着红色故事《鸡毛信》,声音虽稚嫩但流利,小身材虽单薄且亭亭玉立自然大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这是我和她妈逐字逐句地教了两周多的成绩,思想紧张十多天,效果还比较满意!
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老师在班里选拔一位小朋友升旗仪式上讲红色故事,问过几个不接受的孩子后,她毫不犹豫答应下来。虽然她不算笨,可是这么大的场面第一次接触,又没这方面特长,要想讲好,全得靠记性、悟性和胆量。一时间我们也不知所以,先考虑预备个故事试试吧,脑子里第一闪现就是“小英雄王二小”,觉得无论是篇幅和熟悉度对几岁的孩子来说都合适,靠谱。随后在“天猫精灵”上搜出试听,几遍下来觉得不行,对小孩子来说,看不见摸不着就提不起兴趣,我提议,买图画本,或许省劲些。两天后,网购的图画书来到,一本《小英雄王二小》和一本《鸡毛信》,等待书的时间里也把故事梗概说了好多次。比较一番,孩子最后选了《鸡毛信》。
比起《小英雄王二小》的牺牲,《鸡毛信》中的海娃幸运多了,对孩子来说,结局不会太悲观。有些担心的是,《鸡毛信》相对来说句子比较多,不知她能不能按顺序记住。有了目标加图文并茂的书,开始让她看,然后再一页一页念,解释给她。
教小孩子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她磕巴,你得先流利,她流利,你得背诵下来,她讲十遍,你已经二十遍了。那段时间,整个就是过的《鸡毛信》的日子,一天到晚在她跟前魔怔地说啊,说啊。期间,也吵过她的不专心,吼过她的不坚持,哄过她好哭的小性子。感觉差不多后,给她录下视频,让她自己挑毛病,表情和语气再示范给她,卡壳时及时提示。为了激发鼓励她,有时说,咱一人讲一遍,看谁记得多。小孩子有好胜心理,这招有时也管用。“日本兵越来越近,已经听到叽里呱啦地讲话声了,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绑在一只羊的尾巴下面。然后摘了几个莲蓬假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小孩,你在干什么?”学着日本兵嗓音高高地野蛮的声调教给她细节。“军官,我……我饿,来……来采。”再学海娃沉着冷静装作害怕的样子答复日本兵。“海娃慌忙递给日本兵一个,看他不知怎么吃,还故意咬了一口”。当日本兵学着海娃咬了又苦又涩的莲蓬时,面目狰狞地用刺刀指向海娃。“小孩,你良心大大地坏。”依依学得特别严肃认真,那语气掺杂奶声奶气的音又感觉很搞笑,每听这一句,会禁不住偷偷地笑,她可挺投入。这一页,开始她说害怕,看到图画里那些拿刺刀围着海娃的日本兵,加上我们模仿的腔调。也能体会到抗日战争时期,那些身陷囹圄少年的危险境地和英勇无畏。我说你看海娃面对敌人多么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用他机灵的小脑瓜想办法对付日本兵,也要向他学习。“日本兵夺过海娃手里的莲蓬,摔在地上狠狠地踩烂,还踹了海娃一脚,海娃顺势倒在地上,说:我的莲蓬,我的莲蓬。”她也学日本人狠狠地踩,学海娃顺势歪了一下身子,很形象地模仿被踢倒的姿势。“等日本兵走远了,海娃从羊尾巴下面拿出鸡毛信装在口袋里,迅速把信交到王连长手里,八路军根据情报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消灭了很多敌人,大家都夸海娃聪明,还给海娃戴了一朵大红花。”值得点赞的是,她把图画书里的文字都比较完整地讲述下来。
无论语气、动作,都能熟练掌握。
可以说这封“鸡毛信”对她影响很大,在暑假夏令营午休时间,她还讲给全班同学听。祖孙三代为了一封“鸡毛信”坚持练习了两周,看来是十分值得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鸡毛信》和众多红色小故事一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故事中一个个胆大心细、机智勇敢的少年,成为孩子们敬佩崇拜的偶像。红色故事让孩子走近英雄、了解英雄、铭记历史,也培养了孩子的爱国情怀,这也是学校组织活动的初衷吧!
作者简介:徐海莲,热爱生活,喜欢文字,茌平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