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殷建成,男,江苏江阴人,1964年10月出生。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退休职工。迄今先后在《中国铁路文艺》《故事家》(杂志)《中国社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湖南工人报》《山东工人报>《人民铁道报》《首都建设报》《金陵晚报》《银川日报》《现代快报》《燕赵晚报》等五十余家报刊社发表诗歌、散文、故事、小说约21.9万字。
小说《福生叔》在首届“路遥全国青年文学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散文《回顾与展望》在河南省荥阳市文化馆举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

有一种情怀叫“绿皮火车”
殷建成
在我三十八年的铁路生涯中,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机车、和谐号动车到复兴号高铁。然而我常常怀念那时蒸汽机拉的绿皮火车。
第一次坐上绿皮火车,也是人们常说的慢火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那时我只有六七岁,母亲带我去父亲的单位,陕南一个铁路四等小站。我和母亲在常州火车站上的绿皮火车,车厢里拥挤不堪,母亲让我坐在靠窗口的位置,她坐旁边。当看到窗外一望无垠的田野、树木、河流、山川、桥梁倒退而去的时侯,我无比兴奋。火车快上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列车员把车厢的窗户都关上了,火车上的小朋友都把脸贴到窗户上,我也不例外。
在老家江阴上学后,每年暑假母亲都带我去陕南父亲的单位,直到高中毕业。我十七岁那年,父亲退休。我接班来到陕南铁路小站,从此便与绿皮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年过年回老家江阴时,总要带一些陕南的土特产,把行李包装得满满的。小站没有直达到常州的火车,需要到宝鸡或者西安转车。尤其春节期间,即使买到了火车票,也很难上车。有的旅客从站台的窗户爬到火车上。
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准备回老家过年。那次小站唯一的一趟绿皮火车因为列车超员,到小站后列车员一个车门都没有开。直到第二天我才坐上火车,到常州后又坐汽车到江阴,那年老家破天荒地下了一场大雪。我顺着乡间小路,背着行李,踏着厚厚的积雪。走了十三里路,到家已经是大年初一的晚上了。
四年后,因工作调动,我离开了陕南,来到中原铁路小站工作和生活,在豫西小站的一个小镇成家立业。那时,小站职工轮流休息,上半个月休息两天,站站停的绿皮火车,每到一个小站就要下去几个准备上班的铁路职工,也会上来几个休班的职工。绿皮火车上,临站的男女青工我们互相都认识,在车厢里有一起打牌的、有闭目养神的、有织毛衣的、有靠窗看风景的。而我在绿皮火车上三个小时的车程中,总是带一本喜欢的书籍,慢慢品读,时间就过得很快了。
十八个春秋,在绿皮火车上,上班和回家的旅途中,我感到无比快乐和温暖。如果说小站是我的人生舞台,那么绿皮火车是我的一种生活、一种情怀。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绿皮火车承载着我的青春与梦想,随着铁路六次大提速,小站的绿皮火车也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不由自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仿佛失去了什么。
如今,复兴号列车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高铁也连接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戈壁沙漠。成为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然而,我常常怀念坐绿皮火车的那些美好时光……
火车情缘
殷建成
深秋的一个周末,打扫车库时,在一只大红木箱的最底层发现了一沓书信。我数了一下有28封,信封背面还写有收到的日期,都是妻子写给我的信件。我翻开泛黄的信纸读了起来,那是妻子30年前与我相识、相知、相爱时写给我的信。蓦然回首,一切仿佛如昨。那是1990年的一个夏天,我在小站坐上一趟“慢火车”,去洛阳办事。当时,小站只有两趟“慢火车”,一趟往西,终点站是洛阳,一趟往东,终点站是徐州。上车后,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拿出随身带的一本《女友》杂志翻看起来。
座位对面的女孩看了我一眼说,能不能让我看看。我递给她,并打量了女孩,端庄、秀气,一头飘逸的长发。令人惊喜的是她也非常喜欢看《女友》,我们便聊了起来。平时她喜欢写写画画,是单位的文艺骨干。共同的情趣和爱好,使我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知不觉中,3个小时匆匆而过,她到站了。我嫌时间过得太快,临别时,我们互留了姓名、地址。
那时候,我在车站工作,回到宿舍后,和同事老王说起火车上认识了一个心仪的女孩。他说,既然遇到了喜欢的女孩,你就大胆去追。在他的鼓励下,我给女孩写了信。可是,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仍然没有收到女孩的回信。那时候的我真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啊。她的可爱样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每天,当邮递员来小站送报纸和信件时,我总要问邮递员有没有我的信。遗憾的是,我在希望和失望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同宿舍的老王开导我说,小殷,如果你真喜欢这个女孩,就去单位找她。这一提醒,使我看到了一线希望。几天后,我在小站坐上火车,去了女孩的单位。女孩的同事说,她去郑州学习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原来如此,难怪女孩没有给我回信。也许,她看不上相貌平平的我呢
回到小站,我鼓起勇气,给女孩写了第二封信。几天后,终于收到了她的回信。信中说,那天,我刚走几分钟,她就回单位了。从此,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慢慢培养起了感情。
再次在小站和她同坐这趟“慢火车”时,我们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一年后,我们坐着这趟“慢火车”去领了结婚证,她终于成了我的新娘。
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小站的“慢火车”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非常怀念那趟“慢火车”,它承载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更让我有幸结识了她——我的妻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2626&idx=1&sn=71670a6a19a26195f6354f1d45123662
投稿四大典籍,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0116&idx=1&sn=8dae107b18fb0eae2154b8bdd778eea1&
参赛,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