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梦雄,男,中共党员,髙级工程师,生于1940年10月重庆市,1963年毕业于新疆工学院,哈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调研员退休。六十年代曾在新疆有色局阿勒泰和可可托海参加建设工作。曾有六项科技成果获地区和自治区科技成果奖励和证书,三十多篇专业论文在省级及全国刊物刊发,偶然写両篇散文在本地刊物发表。曾评地区行署机关、地区科普、地区支农先进工作者,自治区农业标准化工作、自治区无证查处工作、自治区法制工作先进工作者,1978年全国冶金工业学大庆群英大会代表,1990年全国企业标准化函教优秀教务员,1995年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授予全国打假先进工作者。

遥远的可可托海
文·何梦雄
阿尔泰山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寒流,却留下了丰富的雨雪,成为美丽而神奇的额尔齐斯河的发源地。著名的旅游景区喀纳斯湖流域,是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另一条支流克浪河从阿勒泰市穿过。额尔齐斯河源头在最冷的富蕴县山区,它流经可可托海时,被高山阻挡形成湖泊,当地叫海子。河水从海子流出后,穿过峡谷奔腾而下,在汇合了几条支流后,一路向西流经哈萨克斯坦,转头向北从俄罗斯大地流入北冰洋。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入海河流中,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是一条十分神奇的河流,春天,白色的冰块在河面上流淌;夏天,河水由绿色变成蓝色;秋天,整个河面金光灿灿,金黄色的白桦树倒影河中;冬天,河床一片冰封,水流从宝石般的冰层下静悄悄地穿过。额尔齐斯河诞生于冰清玉洁的高山溶雪,沿路上汇聚了无数寒彻浸骨的清泉溪流,从深山峡谷中一路欢歌,向南奔腾而下,在新疆布尔津县便汇成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最初它向西,然后又折向北,穿过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辽阔的大地,进入到无尽严寒的北冰洋,在地图上画出了一个美妙的鱼钩形状。自始至终,额尔齐斯河与寒冷结下了不解之缘。阿尔泰山译意为“金山”,以其端庄秀丽和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天下,是我国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及宝石的主要产地,盛产黄金 、锂、铍、钽、铌、铜、镍、云母、水晶和海兰、碧玺、猫眼等多种名贵宝石。阿尔泰山真可谓名副其实的“金山”和“宝山”。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在新疆富蕴县的阿尔泰山。那里的自然风光使人陶醉,它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使你魂牵梦绕般地难以忘怀,峻峭的高山峡谷,茂密的原始森林,映衬着巍峨的雪峰,河边白桦树亭亭玉立,山上的松树郁郁葱葱,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激流飞瀑随处可见,清新的空气一尘不染,仿佛使人置身于一处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阿尔泰山一带的冬季特别漫长,有时会出奇的寒冷。在人们的印象中,都知道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是“火州”之称的吐鲁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也在新疆,那就是富蕴县可可托海镇一个名为海子口的地方,1966年2月21日,最低气温曾降到-58℃,比号称中国“北极村”的黑龙江漠河还要低2℃,可谓中国真正的寒冷之最。在奇寒的低温之下,滴水可以成冰,面迎寒风不敢呼吸,坚硬的工具钢一敲可以成两截。只有体验了这样的气候,你才可以自豪的说:“我了解了真正意义上的寒冷”。然而正是在这最冷的地方,战胜奇寒的人们,建起了新疆第一座最大的地下水电站。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冰封过程非常奇特,河水竟然是从河底开始结冰。这与我们从常识里学到的知识,“河水从河面结冰”的自然现象恰恰相反。上游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山青水秀,河水清澈得无与伦比。在一段4公里的河段上,高度相差达80米,由于水流在高山峡谷中形成的巨大落差,河床的泥沙被冲刷得干干净净,河底的卵石和花岗岩体一览无余。当冬季来临时,河边的树木、枯草都挂满了银白色的雾淞,一时间“千树万树梨花开”,那诗情画意般的景色就呈现在你的眼前。天气虽然寒冷,湍急的河水水面却无法结冰,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最冷的时候,地面的岩石也都处于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低温,河水在冰冷的岩石上首先结成了冰。青白色的冰层,由河边向河床中心不断扩展,最后河床底部,全部变成了一条青白色的冰床,湍急的河水像无数匹脱缰的野马,翻飞着白色的浪花,前呼后拥,左冲右突,从冰床上飞流而过,那喧嚣不息的巨大吼声,在山谷中回荡,发泄出与大自然抗争的呐喊。当河底的冰床形成后,河面上才开始从流速相对较缓慢的河边处结冰,冰面一点一滴地向河中心延伸,缓慢而艰难地合拢,最后封住了河面。此时水流撞击的声响也沉闷了许多,但是河底的冰床由于有了河面冰层的保护,在水流不停的冲刷下开始慢慢融化,最后完全的消失。大雪飘来,只见白雪覆盖的山,身披银装的树,冰封的河谷。天是白色的,地也是白色的,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在地图上像鱼钩形的额尔齐斯河,确实养育着许多珍贵鱼类。肉质鲜美的哲罗鲑鱼和青鱼,有长到一米多长的,鲤鱼多在两、三公斤重。春天来临时,这些鱼会不顾一切地逆流而上,拼着性命勇闯急流险滩,到河流上游产卵以养育后代。捕鱼人要赶在天亮前到达河边,手持鱼叉耐心等待,见到大鱼游过就猛往下叉,总有不小的收获。这样的叉鱼比悠然自得的垂钓要刺激得多。然而到了寒冬时节,捕鱼就变得简单多了。在长时间冰封的河面上,有时会见到头戴狐皮帽,身穿老羊皮大衣和皮裤,手着皮手套,脚蹬毡靴的哈萨克牧民。他们赶着准备驮鱼的牦牛,来到额尔齐斯河的河湾深水处。凿开厚厚的冰层,安然坐在水洞旁,手拿一根穿透钉子的木棒,一边抽着烟,一边留意着冰洞中的水面。鲤鱼在冰封的水中,由于缺氧,就会游向冰洞口,但未料到一露头就挨上当头一棒,随即一条两三公斤的大鲤鱼就被钉子顺势带到冰上,只跳两三下就不再动了,一小会就变成了冻鱼。打鱼的并不理会冰上的鱼,只是关心洞中的第二条鱼,第三条鱼和更多的鱼露出头来。虽然忍受着难以忍受的严寒,然而收获却是异常丰厚。在漫长的冬天,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额尔齐斯河大鲤鱼,品尝到这样的美味佳肴,那是何等惬意的享受啊!高耸的阿尔泰山阻挡了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给阿尔泰山带来了丰富的雨和雪。为茂密的森林和草原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额尔齐斯河,注入了湍流不息的充沛水源。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冬季特别漫长,雪下的多而且早,一年之中除了七月和八月,其他月份都可能下雪。而且往往是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大地被一层又一层地罩上厚厚的白雪。早晨的太阳照在巍峨的雪山顶上,身穿白色衣衫的山峰,在晨辉中被染成了迷人的粉红色,蔚为壮观,难怪那么多的诗人、画家、都为这粉妆素裹的银色世界所倾倒!额尔齐斯河上游一代,两岸高山十分陡峭,相对高差往往高达数百米,平时的高山白雪显得十分宁静、平和,然而当它一旦暴怒的时候,却是无比的惊心动魄。我曾目睹了一次终生难忘的雪崩场景,那是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八日中午,正值冬去春来的时候。忽然间连续下了三天鹅毛大雪,山坡上、树木上都披上了厚厚的银装。那天大雪刚停,中午下班的山路上,猛听得一阵闷雷般的呼啸声,由远而近传来。脚下大地忽然颤抖起来,惊诧之下举目望去,只见身后一千多米宽的陡峭山坡上,三百多米高处的积雪,从山顶开始突然俯冲而下,犹如千军万马,一声号令席卷而至。雪崩的速度非常之快,翻滚的雪浪越卷越高,一些高大的松树被狂怒的雪涛卷起,半坡上三十吨重的大储油罐也被雪崩掀翻,轻而易举地抛进额尔齐斯河水中。沿河公路上的积雪被挤压成冰,冲入河谷的大量积雪使河水突然断流。转瞬之间,一股强大的气浪骤然腾空而起,夹带起大量扬起的雪花,直冲一百多米的高空,形成一股如同原子弹爆炸时一样的白色蘑菇云,然后沿河谷四处飘散。纷纷扬扬的雪花散落满天,一时间笼罩了眼前所有的一切,面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惊魂未定的人们,此时好似被淹没在那乳白色的奶汁之中,身不由己的化为一片片飘撒的雪花,一滴滴流淌而去的奶汁,一齐都扑向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额尔齐斯河之冬美丽而又神奇,这也许正是大自然对它的另一种方式的偏爱。阿尔泰山真是一处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无论是青山绿水的夏天,还是出奇严寒的冬季,凡接触过它的人,都对她那独特的自然景观难以忘怀,有一首哈萨克名歌是这样唱道:“阿尔泰,你的高峰吻着蓝天,啊!黎明的光辉照耀着你的温柔的面容,啊!哪有这样的好地方,哎呀!阿尔泰。”然而有幸体验到她那神奇而美丽的人不是很多,毕竟她太原始、太遥远,且山高路险,人迹罕至。我于1962年到过阿勒泰,后在该地区工作生活了六年,开采过矿山,建设过额尔齐斯河的第一座地下大水电站。那时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工作却是轰轰烈烈。同时也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阿尔泰山流出的额尔齐斯河有很多的支流,河流上游的深山长满参天的松树。河水流出深山、所见的景物中,最美的要数两岸的白桦林。夏季时,白桦林绿叶婆娑,树干上像装饰着一道道雪白的项圈;秋风吹来,是一片火红的黄金色,宛如霜染的枫叶;大雪袭来则只剩下无数黑白相间的枝干,整齐地伸向蓝天。受额尔齐斯河河水养育的白桦,是一种可以割出白色浆汁的阔叶树,这种浆汁可以饮用,甜丝丝的非常有营养。白桦树的树皮很有用处,当地牧民常用它制作斟水的用具,其木材则是优质的家具材料。白桦树对人的奉献可谓慷慨之至矣。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因为偏北的地理位置和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成为我国极限温度最寒冷的地方。六十年代冬季时,野外工作人员除了穿棉衣、棉裤,还要穿戴皮大衣、皮帽、皮手套,外戴口罩。而脚上穿了毡筒还有内加毡袜,俨然一副全副武装的样子。人人都皆如此装束,所以行人对面相遇,只能看到挂满冰霜的眉毛和双眼,却难以分辨出是男人或女人。当年参加水电站建设的达数千人,绝大多数都住在半地窝子的屋子里。为了保暖,住房窗户都开得很小,只有50厘米大小,而门则一律都是向内开的。有时一夜大风雪,可使积雪堆得与房子一样高。如果门向外开则推不开门,人就只有困在房中无法出去。我们家就曾在一场大雪之中,因积雪盖住了以煤取暖的烟囱而煤气中毒,回想起来倒也有点后怕。然而今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有温暖的楼房住,有充足的电力供应,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了。六十年代初,曾在额尔齐斯河建设大水电站的人们,感受最深切的就是冬季的寒冷,这种冷使你不由自主的,总把它和北极或南极联想在一起。乃至于许多人觉得,只要在这里锻炼一年,再到任何地方都不会感到艰苦。在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里,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滴水成冰现象。这时候柴油也会被冻成固态,食用植物油则变成了坚硬的冰块。一些钢材产生了低温改性,变得容易脆断。如果你有兴趣吐口吐沫在地上,翻两下的功夫就变成了冰。走上去用脚一踩,会发出嚓嚓的响声。寒冷的天气给我们水电站的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拦河大坝的混凝土浇铸,就是在一个搭起的数百米长,几十米宽的一个庞大毡子棚内进行施工的。有一次在爆炸作业时,气温已经降到零下50多摄氏度,为了应急,我脱下皮手套,在地上抓起两把冰冷的沙土,去填充炮眼。仅半分钟时间,有四个手指就被冻得发白,几天后竟脱了一层皮。所以冬季时的安全教育课,就特别强调要戴好防寒手套和口罩。阿尔泰山原始森林莽莽苍苍、流水淙淙、草原千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环境独具魅力,没有工业污染的困扰,是一片纯净的蓝天,又是无数珍贵野生动物生活的乐园。马鹿、棕熊、雪豹、盘羊、秃鹫时常出没山中。当年在开挖水电站大坝基础时,由于高山上野生动物踩落的岩石滚下,曾造成一些工作人员的伤亡。有一次一块巨石落下,将正在工作的挖掘机也砸坏了,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派出人员上山驱赶野羊和熊,以保证工程作业的安全。可可托海位于富蕴县之北,是当年新疆有色局第一矿务局所在地。矿务局的一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合作开采中,规模最大的宝石矿山,机械化程度在当年也是很高的。宝石矿生长于伟晶岩脉之中,矿体的范围、深度、产状、储量、水文等地质情况,由地质队进行钻探等手段摸清提供资料。设计院对矿务局一矿,设计进行大型露天开采。矿山对矿体的围岩进行剥离。使用潜孔钻打出十来米的深孔,装填炸药,敷设传爆线,用砂土充填孔口,然后连线逐排爆破。爆破后的岩石堆,用大型挖掘机挖起,装入自卸汽车运到废石场倾倒。大爆破产生的个别大块岩石,用手持式风钻打眼,爆破装运。剥离岩体后,露出的矿体,采用同样的方法,打深孔爆破,用挖掘机将矿石装入自卸车,拉到机械选矿厂,进行破碎、粉碎、机选。将所要的有用矿物分别选出,包装后入库待运。对于开采和破碎中,发现的大块宝石矿物则由人工捡出,而大量小块的宝石矿物只有靠机器才能选出。选矿产生的尾矿砂,被不断地输送到尾矿池,沉淀存放。一矿露天矿山的围岩和矿体,在开采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形成一个个十米左右高的台阶,以便在台阶上逐排的依次打深孔,爆破开采的岩石或矿石也需要从台阶上不断地挖掘和运走。随着矿体开采的加深,台阶在不断延伸和外扩,开采而形成的巨型漏斗状深坑,上部变得愈来愈大,底部愈来愈深。最终就形成了今天我们观光时所看到的壮观景象,它给人以一种震撼和敬仰的感觉。作为新疆有色局第一矿务局和一矿所在地的可可托海镇,城区就是矿区,矿区和生活区的建设都是按永久建筑要求修建。住宅以楼房为主,在高寒地带,能住上有暖气的楼房在那个年代令人羡慕。作为厂矿区和生活区的可可托海镇,有整齐的楼房和厂房。额尔齐斯河从城镇穿过,两岸长有美丽的桦树林。上游是深山密林,长满松树,下游是水平如镜的海子湖。河水来源于高山融雪和清泉,水流很急,但却清澈纯净。水温很低,即使是夏天走入水中,也有一种寒澈刺骨的感觉。当地山区的居民多为哈萨克牧民,以放牧牛羊为生活。由于自然环境的严酷,人口很少,原始的生态环境得以保存。山区森林密布,野生动植物众多,有熊、狼、马鹿、鹰、野鸭、野兔、旱獭、鲤鱼、哲罗鲑鱼等。放假时间,有人垂钓和叉鱼,捕到鲤鱼和哲罗鲑鱼是常有的高兴事。新疆有色局各矿务局的大小矿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时期,在阿勒泰山区,克服重重困难大量开采宝石矿物,为抗美援朝战争欠款和国内建设欠款,向苏联还清债务做出了永远也不可磨灭的贡献。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2626&idx=1&sn=71670a6a19a26195f6354f1d45123662
投稿四大典籍,详情请点上面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0116&idx=1&sn=8dae107b18fb0eae2154b8bdd778eea1&
参赛,详情请点上面网址↑
